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由于现代信息网络的冲击、大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存在人文素养薄弱问题。因此,加强应用型大学的人文素养培育,应重视发挥信息网络的积极作用,加强人文渗透;加强校园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陶冶情操等,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但是当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还存在着部分高校不够重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未很好地融入校园文化等问题。高校应进一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和优化校园文化等,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不断孕育凝练出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作风等的总称。红色基因具有思想引导和文化育人功能,能丰富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和载体。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党员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有助于大学生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有助于大学生党员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提升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主要通过培育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优秀传统品质,进一步推进全面素质教育,从而培育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然而,在科技进步以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和认识淡泊。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培育自身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培育责任感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缺失的现状以及加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培育的可行性策略几方面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类的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较为缺乏,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全社会普遍认可。本文对于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应该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多维度关心此问题,共达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同时也应具有较高水平的政治素养,然而,事实却不是如此,通过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实情况可看出,大学生政治冷漠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现象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包括学校、社会、就业等因素。应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大学生的"政治冷漠"现象,从国家、社会、学校、自身等方面来完善,促使大学生积极有效正确的参与到政治中来。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要在多种价值判断中不断进行选择,如何在大学阶段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是现阶段的大学生首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从修身、励志、处世、服务四个方面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分析了目前大学生们的人文素养缺失问题,从是否有道德、是否有理想、是否有文化、是否有人文关怀之心、是否有语文修养等方面评价大学生身上是否具备人文素养,帮助大学生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众多优秀的思想品格和道德规范,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还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促进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主体认识不足、内容结合不够、运用形式单一、文化氛围欠缺等诸多困境。本文从改进课堂教学、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校园网络和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积极探索路径,旨在突破困境,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是适应新世纪法制社会建设和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内在要求,而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调整法制教育的内容、改变教育的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教育网络是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普遍重视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相应技能的培训,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育,而成了纯职业训练的场所。致使学生人文素养不容乐观,国学知识严重匮乏。由于对民族文化的漠视,带来了大学生民族情感、社会意识、国家观念、审美情趣的淡化,导致了整体素质的下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文化知识的教育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任务一定要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融入思想、文化、艺术、体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努力发挥全校教师引领示范作用,构建互补协作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包含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板,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爱国精神、端正其人生价值观等均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正因如此,高校需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要多角度、多形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融合,要借助大学生思想教育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就业竞争中的三大法宝之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所特有的竞争优势的能力;大学生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不仅是指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现,内容还包括他们对人生的意义、追求、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及文、史、哲的认识的综合体现.使高职三年事实上“低进高出”,正能量持续提升;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其鲜明的形态和特点,是中华民族宝贵而丰富的精神财富。大学生由于教育体系设置和人才需求现状等原因,对中国传统文化缺少深层次的了解和认同。在高校没有更多的条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下,借助礼仪教学这一极为有效的平台,利用提高认识、整合内容、挖掘底蕴、培养感情的方法,培育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4.
人文素养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基本"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它还包括人文知识的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医学生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除了掌握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与职业素质。本文以贵阳医学院为例,根据随机抽取的样本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如何提高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周妮 《职业》2014,(32):47-48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这些文化传统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的好素材。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学模式、文本解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来诠释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视听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和传媒的发展,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视听文化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对青年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努力,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有效克服视听文化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陈志伟 《职业》2016,(5):113-114
大学生不仅是国家的未来、希望,还肩负着引领国家不断向前、不断发展、逐步壮大、走向富强的重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教学部分,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自身素质、责任心等多方面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成了高校教育的重点.人文关怀理念的运用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术界就人文关怀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其原因、现状、发展等方面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现代高等教育人文素养缺失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普遍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养对于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本文从大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缺失谈起,探讨了人文素养的内涵与其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分析了如何在大学教育中有机地融合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9.
人文素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人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就成了大学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科学的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自我提升,本文以大学生人文素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来探讨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自我提升动力,并分别从课程体系的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三个途径来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20.
林翰  曹佳望 《公关世界》2022,(18):127-129
高等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开设,核心是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重点是创新能力培育、内容是中华优秀文化和艺术经典教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将立德树人、美育进行交叉融合,从而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本文从《中国传统器乐》美育课程出发,对立德树人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器乐美育课程进行探讨,希望通过立德树人与美育相融合,达成核心、重点、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