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请大夫     
云江 《金色年华》2007,(12):14-14
有个老人,是全国闻名的大作家。他临终前,突然感到十分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不料,老人极其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说着老人就昏迷过去了,而且再也没有醒来……这句话就是他的遗言——这遗言纯洁无比,厚重无比。  相似文献   

2.
康樱子 《职业》2016,(24):12-13
2004年至今,尹贺伟已在班主任的岗位上站了12年。他曾开玩笑地说:“作为一名年轻的‘老’班主任,每天和学生朝夕相处,我对这份工作已经上瘾了,我要在这个岗位上一站到底,用铁骨柔情铸‘最美’师魂。”  相似文献   

3.
青天 《老年世界》2007,(4):45-46
见到“南阳十大收藏家”之一的王玉信时,正好听到有人进门喊他:“玉信,老家有人给你送礼来了!”给法官“送礼”这样明目张胆?走近一看,我们不禁哑然失笑,这礼还真不“轻”——原来是一箱奇形怪状的石头。“有好多人给我送‘礼’呢!”王玉信幽默地说,“这些东西对我而言是‘宝’,对别人来说是‘废物’。”许多人参观了王玉信的家庭收藏馆后,经常为他收集一些藏品。  相似文献   

4.
为画 《老年世界》2013,(20):35-35
丁聪是国内外知名的漫画家,为有别于他的父亲“老丁”,他一直称自己为“小丁”。他说:“还有一层意思,‘丁’在中文里有人物之意,小丁即小人物。我学历不高,仅中学毕业,从没当过领导,所以总认为自己是个普通百姓,不值一提。‘小丁’这个名字很符合我,提醒我要永远做一个普通小老百姓。”  相似文献   

5.
“三合一”,当何如?姚涤新结识了一位王老头,他是郊区菜农,年近古稀。一天,风雨交加,他又进城来卖菜。我极同情,问:“今天也来了?”他不无伤感地说:“唉,我还在走‘牛运’哩,哪像你走‘狗运’了。’这“牛运”、“狗运”的俚语,说的是“人生三运”:小时候,...  相似文献   

6.
嘘!严肃点     
嘘!严肃点]拒绝求婚一个人去找他的神父,诉说自己的命运太不济了。“为什么呢,”神父问道。“因为我所爱的女人拒绝我的求婚。”“千万别为这件事难过,”神父兴奋地说:“女人说不,常常意味着是呀!”“可是,她没有说‘不’,”这个人伤心地说:“她只是说‘呸’!...  相似文献   

7.
幽默与笑话     
《老年世界》2006,(21):48-48
小南瓜 一个矮胖男生,绰号“南瓜”。一天,他和女友聊天,女友问:“你小时别人也叫你‘南瓜’吗?”’男生立刻回答说:“当然不是,小时他们都叫我‘小南瓜’。”  相似文献   

8.
网络无浪漫     
风中,他问我:“可曾看过一部片子《公主奇遇》?”我摇头。风吹乱了他的头发,遮住了那双毫无特色的眼睛,但同样平平的嗓音却在敲打我的心;“王子对公主说:‘如果你是女的,我们就结婚;如你是男的,我就先杀了你,再自杀。’”他笑,耸耸肩:“故事毕竟不同于生活,但是……”“没有什么‘但是’,不是吗?”我也笑着说:“这一切是个开始也是个结局。”于是我们分手,我是掉头就走,没有回头,不知他回了没有。 男友是学电脑的,春节刚过,就为我配了一台。于是我迷上了上网。刚开始只是看看新闻,学学英语。接着便是上聊天室。但那…  相似文献   

9.
“咱们上路吧。第一站:南三路116号。我得在那儿报到然后领取‘装备’。” “好嘞。”出租车司机拉席德是一位美籍巴基斯坦人,“这么说是真的了?你要去投票站做志愿者?”  相似文献   

10.
不到一天大     
一位作家曾到阿拉斯加采访过爱斯基摩人。回来以后他说:“永远不要问爱斯基摩人多大了。如果你问了,他会说:‘我不知道,也不在乎。’再追问,他就会说:‘不到一天大!’因为爱斯基摩人相信,到晚上入睡时,他们就死了。第二天清晨醒来,他们复活又获得新生了。所以,没有一个爱斯基摩人能活过‘一天’!也因此,每一个爱斯基摩人的脸上都不带忧愁和焦虑,他们快乐地度过自己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11.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时间的时候没钱……”当年歌手韩晓的一首歌曾引起多少中老年人的共鸣。然而,如今在辽宁省沈阳市却有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退休金不高的他,想去桂林就去了,想去三亚就去了。老人说:“谁说一定要等到既有钱又有时间的时候,才能实现“去桂林”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两个人争吵,告到法官朱哈那里。原告指着被告说:“他背着很重的东西,从肩上掉了下来,要我帮他扶上去。我说要付工钱的,他说‘没有什么’。我马上帮他把东西扶到肩上。现在,我要他付给我‘没有什么’!”朱哈想了想说:“你告得有道理。你来,帮我把这本书拿起来!”原告走过来帮朱哈拿书。待他拿起书,朱哈突然问道:“书下面有什么?”原告说:“没有什么。”朱哈一本正经地说:“好,你就把‘没有什么’拿去吧!”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2000,(4)
据《生活报》报道 :52岁的申永滨原是哈尔滨市劳保用品采购供应站的一名职工 ,他从60年代起学雷锋做好事 ,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至今所做的好事和长跑宣传 ,称得上有据可查的有112件(次) ,再难寻证的约有300多件(次)。近日 ,申永滨正式向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提出申请 ,申报一项新的世界纪录———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次数最多的人。点评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难的是做了好事不图名利 ,也不去申报什么“世界纪录”做好事也申报“吉尼斯”  相似文献   

14.
“有个故事,说一个书呆子,见财主家门口晒着很多书,他便解开上衣,袒着肚子往那儿一趟,晒起肚子来。有人问他:‘你这是什么意思啊?’他说:‘他家晒书,我晒晒肚子。因为这些书都在我肚子里。’以前,中国人都以为读书是读到肚子里去了,遇到有学问的,就说他是‘满腹经纶’,遇到读了书但不懂事的,就说他‘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这是无稽之谈吗?当然不是了。”  相似文献   

15.
从敦煌火车站出站,乘上去敦煌石窟国家旅游风景区的大巴车。导游介绍完景点参观事项后就热情地问道:“游客们中有‘老年证’、‘军官证’、‘记者证’的请您拿出来,我们为您办理优惠门票”。有几位怀揣老年证的老年人喜滋滋地把证件递了上去,百十多元的全票立马按半价的优惠办到了手里。几位老人兴奋不已,纷纷说:“真没想到家乡的老年证到这里还真能管用!”导游说:“我们这里是国家旅游景点,全国各地的老年证到这里是‘互认’的!”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2000,(7)
据《生活报》报道 :52岁的申永滨原是哈尔滨市劳保用品采购供应站的一名职工 ,他从60年代起学雷锋做好事 ,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至今所做的好事和长跑宣传 ,称得上有据可查的有112件(次) ,再难寻证的约有300多件(次)。近日 ,申永滨正式向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提出申请 ,申报一项新的世界纪录———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次数最多的人。点评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难的是做了好事不图名利 ,也不去申报什么“世界纪录”做好事也申报“吉尼斯”  相似文献   

17.
记住与遗忘     
记住与遗忘□/余三增人到老年,哪些东西要记住,哪些东西该遗忘’!著名科学家华罗庚曾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四川省开江县有位叫邱家益的老人,曾在解放战争中6次荣立战功,18次受嘉奖,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可他从1951年5月转...  相似文献   

18.
嘘!严肃点     
嘘!严肃点]讨厌“爱丽丝,你从前不是说讨厌菲力普吗?”“是呀,我现在还是厌恶他”“那你为什么收下他的金耳环?”“可我并不厌恶金耳环呀!”想不起了“亲爱的,请原谅我再次打扰你。我昨天向你求爱,而我现在竟一点也记不起你当时说的是‘行’还是‘不行’。”“亲...  相似文献   

19.
胖大夫 《当代老年》2007,(10):43-43
胖大夫:我父亲今年70多岁了,患有胃下垂。他本来就很瘦,平时只肯吃点蔬菜,我们要他多吃点有营养的食物,可他总说“有钱难买老来瘦”,瘦点是好事,怎么也不肯吃鱼肉之类的食物。我们做儿女的希望父亲吃得好点,可以吗?  相似文献   

20.
周斌 《职业》2013,(22):47-49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此事一经报道便引起东莞网友围观,在有数以千万计外来打工者的某沿海城市成了热门话题。网友“一气种田”在阳光网发帖说,他也想常回家看看,可是“1个月最多4天假,清明、元旦只有1天或者2天假”,并称如果回家就要付出辞职的代价。网友“saikenki”以“老板!我爸把我告了,你是第二被告!”为题发帖,调侃若自己被老爸告上法庭,老板应该是第二被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