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就北京市老年人口对社区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了解程度、养老服务的需求、养老意愿的选择以及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养老服务的意见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种种迹象显示,为亿万中国老百姓固守了数千年的“养儿防老”观念,正伴随着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社会经济根基的松动而趋于淡化。究其缘由,至少可归结为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历经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实践,国人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群日愈壮大,“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说已经过时。与此同时,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又形成了整整一代独生子女,这使得当代中国家庭的代际结构越来越显现出所谓“四、二、一”的典型代际结构特征,其结果迫使以居家养老与子女赡养相结合为特点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变得越来越可望而不可及;二是面对市场…  相似文献   

3.
社会化养老制度的发展及其基本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社会化养老制度的出台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真正社会化意义上的老年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并不长,到目前大约经过了100年的时间。具体来看,由社会帮助老年人度过晚年,并从制度上和物质手段及人力诸方面提供保障,还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国...  相似文献   

4.
姜向群 《人口研究》2007,31(4):57-62
在人口老龄化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养老方式的选择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事情。文章探讨了养老的经济资源和照料资源的责任主体问题,提出以个人为责任主体是当代养老方式的基本特征。当今社会中家庭生活的重心移向了年轻一代;新老两代人的供养关系正在由"反哺式"向"接力式"转变;养老模式更加向个人责任、借助于社会化的途径方面发展。家庭养老是一种正在被替代的、生命力不断下降的养老方式;提出回归家庭养老是不现实的,不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本文立意在于探索家庭养老向以个人为责任主体的社会化养老转变的必然性,引导人们关注自己晚年保障的终生计划及长期准备,关注发展社会化养老制度、设施及其市场化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前 ,在养老机构尚不完善的情况下 ,不同状况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条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尽管受到观念意识、经济条件、家庭情况的制约 ,但是走社会化养老的道路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从长计议应加强社会养老机构的建设 ,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入住需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既是养老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事实上,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程度偏低,其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存在着种种制约养老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加快农村养老社会化发展的措施主要是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健全社会养老法律制度,社会养老与农业政策紧密结合,加大国家经济支持力度,理顺社会养老管理体制,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7.
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对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特别是对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家庭养老三种养老方式选择的具体影响,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基于调研数据,充分考虑回归模型内生性问题,通过工具变量二元Probit回归方法,得到参加社会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无偏影响.结果显示,参加社会保险会对老年人的养老方式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参加社保的农村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的可能性会下降,选择非家庭养老方式,如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的可能性会显著提升.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随着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1.39个百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家庭养老与社会化服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职工养老保险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城镇地区老有所养的问题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这些进步还只是初步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高龄人口的大幅度增加,老年人口的诸如家庭照料与社会化服务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据统计,1994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2.5%,与1990年相比增加35万多人。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老年人群体的日益庞大,无疑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它给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人们越来越关注,家庭与社会在照料和赡养老年人方面如何保持一种合理的平衡。家庭养老的传统与急剧变迁的社会观念之间的矛盾使我们认识到,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老龄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老年人供养体系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必不可少的问题之一。全国1亿多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不仅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对“老有所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该看到,在大多数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的同时,也有一部分老年人由于经济收入水平低、年纪大、身  相似文献   

10.
未来4000万孤寡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 ]有学者认为 ,老龄问题的关键是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这个认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共识。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国际老年人年开年仪式上的讲话印证了这个结论。他说 :“在老龄化过程中 ,我们还应特别注意性别差异问题。在几乎所有的地方 ,女性的寿命更长于男性。但是 ,女性老人一般比男性老人更贫穷 ,患慢性病及因病致残的比例更高 ,也更易受到歧视和忽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并在本世纪前半叶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时期 ,同时呈现出高龄化趋势。与其他国家一样 ,我国的老龄问题也必须直面孤寡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据预测 ,从2 0…  相似文献   

11.
1998年4月10日至14日,在春意盎然的厦门市,召开了由中国老龄协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联袂举办的“全国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服务研讨会”。研讨会开得热烈而充分,交流中有争鸣,争鸣中有提高,求同存异,生动活泼。现将研讨会的一些主要观点概要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有学者认为,老龄问题的关键是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这个认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共识.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国际老年人年开年仪式上的讲话印证了这个结论.他说:在老龄化过程中,我们还应特别注意性别差异问题.在几乎所有的地方,女性的寿命更长于男性.但是,女性老人一般比男性老人更贫穷,患慢性病及因病致残的比例更高,也更易受到歧视和忽视.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宋健 《人口研究》2001,25(6):64-69
对农村养老问题的学术研究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经过 2 0多年的探索 ,学者们已达成共识 ,认为农村养老问题是中国养老事业的关键问题。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多围绕农村人口的养老方式展开 ,鉴于此 ,本文从农村现行养老保障方式 ;其存在基础、面临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农村养老保障今后发展方向与措施三个方面入手 ,整理、归纳和评述了学术界的已有观点。总的来看 ,目前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呈现观点多共识少 ,范围窄内容泛的特点 ,需要在深入研究和综合研究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类民办性质的养老机构发展迅速,不同于东南沿海,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养老机构在以市场化经营为基本主体的前提下,受到地方经济水平、制度惯性与文化传统的多重影响,往往产生了对政府体制既有依赖性又有反弹性的双重经营局面。本文试图通过对东北地区F市几所养老机构经营发展状况的个案调查,分析在市场化与社会化经营过程中,体制性力量与地方性力量是如何作用于养老机构日常化运作的,以此进一步探讨我国社会化养老机构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所面对的困难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养老问题及其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人力自然储蓄基础之上的家庭内部资源代际交换机制,在中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的迅速转变条件下,该制度安排已经面临着严重挑战。文章认为由于计划生育家庭传统养老方式的人力基础已经被大大削弱,如果政府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计划生育夫妇在老年时期陷入贫困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在某种意义上,国家生育计划政策是对农民传统养老资源的一种制度性剥夺,因此,国家有责任对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养老的经济保障做出制度性安排,而建立计划生育夫妇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对其养老资源损失的最好代偿方式。  相似文献   

17.
当代人口学家早已敲响警钟,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正在迅猛地向我们走来,人口老龄化已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同步出现,要重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新问题.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8.6%,预计到2000年时将上升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养老保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既不同于国外的传统,也不同于中国城市职工的社会养老模式。它是基于中国的具体国情自行摸索出的一条保障之路,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探讨。比如,国家是否应该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投入?现行的养老保险是否属于完全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的目标人群问题是否真正得到了解决等,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对农民承诺的给付水平无法保证,工作经费严重短缺,部分领导和群众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不够,以及工作不规范等问题。本文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苏州市人口计生系统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建设法制化、人性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努力探索具有东部地区特色的改革之路。关注民生民权。坚持计生家庭奖励扶助与社会保障制度结合,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制度,2005年全市17763位农民领取了奖励金,计1033万元;以市(县)、区为单位,全面设立计生公益金,已对4976户计生特困家庭实施救助,计798.19万元;提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兑现率达到92%以上,积极落实企业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