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曾有过两次国共合作: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震撼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统治,荡平了北洋军阀的顽劣势力,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辉煌胜利;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动员了亿万人民投入民族解放战争的革命洪流,历经八年的英勇战斗,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两次国共合作,虽经纬万端,但终于坚持了反帝的共同战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3.
4.
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对于实现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共同进行抗日战争,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有历史性的特殊贡献,功不可没,历史应专门记载一笔.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前,国共两党曾进行多次的秘密接触,商谈合作事宜。其中蒋介石将与中共接触的任务交给了陈立夫,陈立夫积极主张联苏抗日,通过联合苏联以达到联共压共的目的。同时他还积极地从国内、国外两条途径寻求与中共的联系。当与中共的联系打通后,陈立夫作为国民党的代表与中共代表潘汉年直接会谈,虽因双方的分歧较大,谈判最后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果,但却使双方增进了了解,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在共产党倡导下,迅速团结起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地处国民党统治区的湖南,受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抗战初期救亡运动异常活跃。但由于国民党顽固势力破坏,统战工作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第一阶段(1935·12──1937·10,何键主湘期间):冲破压力,湖南抗日救亡运动开始发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根据日本侵华和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新形势,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西安事变加速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步伐,中共湘鄂赣省委在书记涂正坤的主持下,多次开… 相似文献
7.
刘轶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8,(5)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三省到1935年日军企图大规模越过长城南下,全面控制华北,进而独占中国,使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对于这一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复杂交叉的中国政治,蒋介石的政策只有一点,即全力维护他的独裁统治。谁威胁到他政权的稳固,他打击的矛头就 相似文献
8.
日本帝国主义的日益侵略,加剧了中国的局势。面对中华民族的危亡,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了合作,进而共赴国难。日本的野蛮侵略促使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就是合作的丰硕成果。这种成果不能不使人想起孙中山先生生前的金玉良言: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幸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是尽人皆知的民族大义和客观真理。值得总结的重要的历史经验是,两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促进和坚持国共合作,直至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今天,海外的中华儿女都渴望早日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时候,总结过去第二次国共合作以启迪未来,是很有意义的。一、国共两党重新合作的建立对争取抗战胜利的重大历史作用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国共两党同感民族危机的深…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其必然性毕洪江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存有抗日根据地的新民主义社会,国民党统治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敌伪的殖民地社会三种社会制度和三个政权: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国统区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敌伪政权.国共两党在抗日的前提下,取消... 相似文献
11.
遵义会议后至七七事变前,潘汉年受党的遣,在国内外往返奔波,历尽艰险曲折,与各方面的代表人物联络,特别是作为中共代表同国民党代表的谈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当他1955年为此蒙冤罹难以后,他的这段历史便被完全颠倒了,代表成了“内奸”,功臣变为“罪人”.打倒四人帮以后,虽被平反昭雪,可他当时所进行的艰苦斗争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未被充分评价与宣传.在我们为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孜孜以求的今天,尤有必要回顾与总结潘汉年在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听起的作用,这不仅有助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更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为什么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有一种传统的观点,认为完全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把他去印尼的经验运用到中国的结果。这是不全面的。实际上,孙中山之所以能接受马林的意见,是有他的思想基础的,这除了孙中山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从他和美州洪门致公堂的合作与对其改造的自身经验中所得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爱国名将冯玉祥,生长在祖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年代。自深州起义起,中经反对帝制,讨伐张勋,推翻贿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参加北伐,直至张垣抗战,历经沧桑,饱尝忧患。他经过曲折的道路,从一个旧式军人,转变成为一个民主的军人。尤其是“七七”事变后,他以一名反法西斯斗士,亲赴疆场,指挥杀敌,并率先与共产党真诚合作,成为抗日斗争的中坚,为中国民族的解放作出了不朽贡献。本文不全面评价冯玉祥的一生,仅就他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贡献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上,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经过国共两党共同努力而实现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重要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突出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增强了“团结与统一”的民族意识,体现出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切合点张艳国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出现的国共合作,迎来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是中国民主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是历史活动主体把握历史切合点的结果。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进行活动的,全是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 相似文献
16.
李晋玲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8,(2)
华北事变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肆侵略,直接威胁到国民党蒋介石的利益,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下,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逐渐变化.在国际上,除依靠英美等国外,还意图利用苏联牵制日本,派代表去苏联商量建立对日军事同盟问题,同时企图通过苏联的影响力,以达到“溶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华民族凝聚力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体现王小京中华民族疑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统一、独立和发展的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这种民族凝聚力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并日益得到继承和弘扬。本世纪30年代,在中华民族遭受日本侵略、处于生死存... 相似文献
18.
李晋玲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8,(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步伐日趋加紧,中华民族的生存问题又一次严峻地提了出来,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政党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由全面的对抗和两个政权的对立到合作抗日,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历了曲折的变化,在这曲折变化的过程中,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王明,对国共合作的酝酿起了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国民党政府政策的分析 ,认为国民党最终采取联共抗日的政策是逼出来的。但之所以能够逼成功 ,是因为有逼的先决条件。这就是从“九·一八”后国民党政府采取的基本国策 :“攘外必先安内”。有了共同的敌人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就有可能逼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 在中国革命的光辉斗争历程中,周恩来同志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从实践和理论上都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前夕民族危机的严重关头,他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