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造教育是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考试制度是否完善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传统的教育思想、现行的评价体系、考试制度伦理缺陷等。高等教育需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理念,改革现行考试制度,因此可以从教育环境、考试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多方面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多元化、多样化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面对国家油气发展战略重大调整新形势,传统模式培养的趋同化单一石油工程人才已不能满足国家及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改发展规划纲要、大众创业与创新政策导向以及学生专长与成才意向,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开展了石油工程分类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与建设,以实现高等教育“核心素养”培育、突出石油精神与文化主体教育为目标,界定“国际化、创新、卓越工程师”三类人才个性化特质,构建并实施三类石油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三类人才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转换机制,搭建服务于石油工程人才分类培养的软硬件配套教学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同类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海南大学法学院为例,总结和阐述地方综合性高校法学本科三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乃是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多元化追求和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需要;地方综合性高校法学本科三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由基础学习阶段和特殊培养平台构成,特殊培养平台包括高素质法律理论人才培养平台、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平台和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管理人才培养平台;其特点在于解决了法学教育中标准与个性的矛盾,加强了基础理论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性,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互动性;该培养模式产生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此外,文章还就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文化阻力及个性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创新型人才培养困扰着中国人,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透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群体本位、伦理主义、重人际关系、保守性、缺少历史感和超越感,这种中国传统文化模式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国人必须扬弃中国传统文化模式,建立以追求个体自由、个体意识、个体本位为核心,倚重理性、科学、主体意识、情感、个性、创新精神的现代文化模式。扬弃的方式是建立针对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启蒙机制。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理念是个性化培养,此理念要求教育目的从群体化到个性化、教育内容从给定式到选修式、教育方法从授受法到启发法、教育评价从排名导向到素质导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实施特培生教育是开展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继双学位教育后的另一条有效途径,是我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新的实践,其目的是培养造就一批基础扎实、视野开阔、个性突出、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本科人才,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多元化需求以及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近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教育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是激发学生全部现实个性潜能的和谐教育,也是地方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学说是个性化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及成长路径的多元化是个性化教育的现实依据。河北科技大学将个性化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全过程,验证了个性化教育的价值,构建了地方高校个性化教育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共识,搭建一、二课堂融会贯通的发展平台,建立多元的制度和机制保障,营造个性化发展的浓厚文化氛围。实践表明,个性化教育模式的实施,深化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了学生个性潜能,学生的理想信念、专业技能、文化素养和人格体魄等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增强了教师的个性化教育能力,显著提升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了学校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7.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视专业设置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以岗位需要为导向选择教学内容,强调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多样,教师的聘任强调学术与实践的统一,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和就业指导,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引发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实施协同创新战略计划以后,协同创新理念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成为一种新的大学办学理念。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化的统一要求太多,使教育活动凝固成某种标准化模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更多地成为一种外在的强制性压力而不是学生内在的需要,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为此,本文从个性的心理学基础和教育理念入手,探讨了如何设计个性化教育目标、设置个性化课程体系、构建主体参与式教育模式、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指出构建个性化教育体系应处理好两种关系。合理构建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体系,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国家新时期战略部署引领高等教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酒店行业的升级转型亦亟须高素质人才。针对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就业岗位适配度不佳、人才培养效果与行业需求不匹配以及人才培养过程缺乏有效质量保障体系等问题,桂林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围绕市场个性化人才需求定位,基于供给视角提出了“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个性化课程体系、能力导向教学模式、高效育人质保系统”四维育人机制,倡导学生以兴趣驱动在不同维度中进行多元选择,最终形成了“以能力发展为中心,高质量产出为导向”的立体型一流专业育人模式。该模式对深化产教融合、实施国家协同创新战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推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给侧的高质量培养和产业需求的逐步适应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构建科学合理的微观人才教育施教模块,提高我国微观人才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探索性提出了微观人才教育的6大模块构成:人才人生教育、人才道德教育、人才岗能教育、人才思维教育、人才审美教育、人才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厘清人才教育的内涵、特征及人才教育在人才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将我国的微观人才教育置于国际背景、国内背景、未来趋势3个维度的时代坐标中予以审视和定位,从而把握我国微观人才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前,加强人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成为当务之急。从微观人才教育的目标转型、体系创新、基本原则、分类实施4个方面论及施教理念的重树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实践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分析了实践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目前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教学的队伍建设、开放实验室、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区别于为普通义务教育等提供特殊教育师资的特殊教育专业,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于百年学前师范教育的办学历史、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改革培养计划学校和当前学前特殊教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在特殊教育专业创办伊始,在就人才培养的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这种创新得到了同类院校和评估专家的好评,也为其他省市培养学前特殊教育师资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不断的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高校担负着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培养创新性人才重在塑造其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能力。高校构建与完善创新教育体系与建立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客观地分折了中国超常人才教育所存在的影响自身发展的诸多困惑如:概念和定义的困扰、教师与教材的困扰、教育评估困惑、教育体制的困惑、超常人才持续发展的困惑等。并提出了,在信息时代超常人才教育的基本理念。如:拓展教育对象、模式等、实施目标式探索学习、复合素质的教育、个性优化的教育等。  相似文献   

18.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促进高校人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高等学校党管人才的必要性,坚持党管人才,对于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坚持和实现党管人才,努力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咨询决策机制、协调落实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和方法、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把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人才一般都有鲜明的个体独立性,表现为认识的独立性、实践的独立性和生活的独立性。同时,还具有素质的完整性和知识的连续性。要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即突出创新,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其具体措施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专业和加强跨专业联合培养,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等。  相似文献   

20.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后发国家代表的日本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对个性和创造性的崇尚,当前高等教育最具话语权的美国对于生活适应的追求,让我们反思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就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与基础教育的关系方面的不足做出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