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进入文明社会后,人们对道德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应努力在对道德的理解上达成基本共识。道德实质上是人类智慧地生存的生存方式,是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母体和基础,它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本规定性,是人区别于宇宙万物的主要标志。道德与伦理、法律的关系十分密切,伦理作为一种道德秩序实质上是道德规范发生作用的结果,道德是法律的依据,也是法律的实质内涵。个人的道德素质是通过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形成的,社会的道德水平是通过道德建设实现的。道德是人性的综合体现,集中反映了人类的应然本质,对于个人和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个人幸福之体,世泰民安之基,人天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2.
和谐道德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道德是一种有助于社会整合、为选择不同的价值体系的利益主体所共识的能够协调其行为的道德。整合性是和谐道德的基本特征。和谐道德的整合性有道德的共识性、包容性和协调性等这样一些构成因素。和谐道德最基本的规范是公平。整合性的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要求——重视效益、能力和成就、贡献、互惠互利、互敬互爱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层面。  相似文献   

3.
不同于法律效力的物质性,道德效力实现的手段是纯意识性的。这一差别使得政治权威在法律效力和道德效力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政治权威强大的物质性力量是法律效力不可或缺的根基,却在道德效力的意识性面前表现出局限性。政治的不确定本质决定了政治性的思想意识不能作为道德效力的根基。道德效力的意识性决定了道德效力的根基须是人类知识体系中的极限性知识。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道德困境,从根本上是源于这种极限性知识的变化,归因于公共政策或任何具体因素都是不恰当的。这是思想界的任务,却没有政治家的失职。而政治权威在道德观念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道德实现其普遍效力的另一重要环节。只有政治权威、思想界等社会多元角色的结合,才能在现代中国道德体系的构建中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确立和完善,计划经济基础上,意识形态控制下的价值体系正在解构,但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和健全。在这种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期,出现人们行为的"畸变",客观上需要一种科学道德理性来校正和克服。但这种科学道德理性的构建需要一种文化智力前提,并在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上实现。因而,构建道德理性过程中就要始终树立治德先治愚的观念,坚持道德主体性原则,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树立治德先治穷的观念,坚持道德客体性原则,反对在道德建设中的唯心主义、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5.
道德困境是道德价值的不稳定状态,既有新与旧的交替,也有先进与落后的斗争;既有善与恶的难分,也有是与非的不明;既有社会价值导向与社会生活各方面运行规则的冲突,也有不同社会生活领域间价值取向的矛盾;既有社会价值体系整体的混乱,也有个体价值观的迷惑。从道德困境的产生和存在的规律看,道德困境是道德发展的一种常规,道德困境的存在是对道德信仰的期待,是对制度伦理建构的吁求,同时内涵着道德自身完善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项战略任务,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精神动力。当前我国道德现状并不理想,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有"道德滑坡"和"道德爬坡"两种争论。针对"道德爬坡",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道德顺利上坡;针对"道德滑坡",我们应加快和推进制度伦理建设,来遏制社会道德继续下滑。两种措施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共同推动道德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道德制度建设引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制度是指将人类社会道德生活中的部分人伦关系和道德活动方式明文化、正规化、异己化,把人们的道德行为上升为“法律行为”,使道德具有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同等的效力和作用。这是历史经验的概括,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亦有理论上的依据。道德制度化必须辅之以制度道德化;同个体道德相比,制度的道德性对于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绝对的优先地位。道德制度建设的内容和范围将随着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深化,道德制度建设重心在制度、关键在于制度体系的公正性和运行的合理性,道德制度的功能表现为制约与激励并重,仍须强调道德个体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真善美的统一,是贯穿于尼采全部哲学包括道德哲学的秋奥尼索斯精神。尼采的道德哲学首先以批判基督教道德为其出发点,认为基督教道德本质上是反自然的,它闻割、根除人的激情、欲望和生命;进而尼采深刻地批判了传统的市低道德和近代伦理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功利主义目的论,特别是康德的义务论道德学说.尼采甚至提出要对一切旧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都进行重估,以建立一种新的、尊重生命的、强者的和超人的自然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9.
树立道德榜样充分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价值导向,道德榜样教育会影响普通大众的价值取向,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道德榜样教育意义入手,将传统道德榜样与现代道德榜样进行了初步比较,它们的共同点有:鲜明地时代性、特定的阶级性、明确的目的性;两者差异性有:道德人格层级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宣传载体不同。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四个方面的启示:道德榜样精神是和谐社会所需的崇高精神,道德榜样的宣传上要体现以人为本,树立道德榜样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树立道德榜样能推进公民的个人品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其道德共同体政治构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其任务在于培养自然人及道德公民,两者统一于人的自由的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符合人性发展规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贯穿于自然人教育过程中的核心线索;而培养具有国家整体向心力的"爱国公民"则是道德公民教育阶段的终极旨归。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解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功利化、道德价值多元化等问题,重塑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发挥道德教育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蜕化     
道德蜕化是人们将曾经内化的合理道德原则规范又外在化的过程,它是外在道德情境变异与主体内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道德蜕化是个体精神败落的机理所在。因此,在社会腐败不断漫延的今天,如何从社会制度支持与个体道德修养提升的角度积极阻滞道德蜕化的发生,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道德情感培育的社会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情感培育是一个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 不能完全依赖于个体的修养, 必须有社会的参与。从我国目前道德生活的实际出发,要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感,必须着力于道德教化的深度走向、道德环境的全面优化、道德控制的合理适度。  相似文献   

13.
执政品格是一涉及领域广泛且含义非常丰富的范畴,把握这一范畴应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执政品格具有形成的实践性、对权力的依附性、内容的丰富性和表现的整体性四个特征。执政品格存在着复杂的结构,从形成执政品格的机制上可把执政品格分为执政的理论品格、价值品格和践行品格三个大的层次。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个体的维度探究道德效用,旨在确认道德对个体生存、自由与幸福的效用,引导行为主体自发地进行道德实践。首先基于道德效用相关概念的微观分析,道德效用包含着道德行为使受益者受益的思想内涵。其次从生存、自由与幸福这三个生态个体逐步递进的追求展开对道德效用的探微,具体表现为道德效用是利他的,意味着道德主体的行为使他人成为获益者,随着道德效用在时间与空间层面的推演发展,回馈效应又会使道德主体自身受益,最终演化为道德效用也是利己的,这是道德共同体的有效构建。最后站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道德效用的社会生态蕴意突显了生态个体与社会生态系统和谐共存的伦理智慧,其注重以人为本、利他与利己均衡发展以及培育公共品格的伦理思想可以提升伦理道德体系话语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使道德主体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去把握生态个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传统优秀伦理资源的丧失,二是西方消极思想的侵害,三是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要消除道德失范现象,从客观上来说,我国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经济发展和道德教育同步进行;从主观上来说,应当努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知识,坚持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我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避免道德失范现象,人民才能生活在安宁、祥和和富足之中。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处境艰难 ,与其本身简单化、非理性的手段有关。从表面上看 ,道德教育的道德性问题是操作问题 ,而实质上是道德观念问题。道德教育需要教育者确立主体性道德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7.
道德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重要方式和特殊样式,人的道德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道德思维水平支配和制约。道德思维作为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伦理学理论形态范式的演进和嬗变,相应地发生着历时性的范式转向和共时性的理论融合。探究道德思维的逻辑关系考察、结构要素分析和理论形态演进,可以廓清道德思维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实践论的理论主题的转换和研究方法的更新。道德思维从综合性思维到分析性思维再到反思性思维的演进历程,有助于深刻理解道德规范、道德语言和道德共识之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道德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手段,要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既不能简单诉诸认知.也不能简单地诉诸情感和行为训练,应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关键是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适应变化着的社会;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学校德育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存在着德育体制简单化、德育目标脱离学生实际、德育内容传统守旧和德育方法单一生硬等问题.必须把握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探求新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爱情道德观是爱情观的基本要素。我国大学生对爱情道德以及处理爱情道德关系的原则与规范的认识,既明确又模糊,道德情感呈现多极,道德意志表现脆弱,正是大学生们爱情道德心理矛盾冲突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