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士恒 《21世纪》2010,(2):39-41
中国当代艺术发端于文革后,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程。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由改革开放到推行市场经济进而走向国际,其问的风风雨雨都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中国人,艺术家也不例外。中国当代艺术以视觉的方式回应着逝去的历史和改革后的每个现实风波,但艺术自身的回应总是有局限的,那么中国当代艺术是否还能见证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如果可以,这种见证的有效性有多大?  相似文献   

2.
鲁迅分别从历史、现实、以及历史、现实与未来关联和交互的三个维度,解构了"老中国"形象,即从纵向的维度,通过对传统文明的反省,展示对"老中国"历史的深刻剖析;从横向的维度,通过对"老中国"现实境况的执着批判,展现对现代文明的价值建构,同时从纵横交互的维度,通过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联和交错,三位一体地展现对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现实状况与发展前景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启蒙在20世纪前后时段形成了两个既对称又相似同时又有歧义的终端。回眸20世纪前20年“启蒙的历史”,这一时期的思想启蒙在一瘸一拐中前行,与文学的暧昧、与政治的缠绵、个人与社群关系的失衡构成了突出的特征。反思20世纪后20年“历史的启蒙”,它以前所未有的解构姿态与前一个终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无论是“先分后合”还是“先合后分”的启蒙范式都未能跳出启蒙与政治的“必然”的逻辑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学术界一再寻求突围的路径时,世纪末浮出水面的后启蒙与承接五四的新启蒙的对峙才显现出了不可或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军旅小说创作是一个新的创造过程,同时也包含着伟大历史的印迹。军旅小说在历史环境的隐性影响下,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文本组织结构都有着显著的特点。要将新世纪军旅小说创作推向新的高度,就必须将真实与想象、历史与虚构相结合,将个性穿插到解构后的历史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5.
华裔美国女作家汤婷婷在《中国佬》中追溯了去美国的四代父系移民自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60年代的种种经历。作者突破传统线性叙事的思维范式,运用反体裁、拼贴和戏仿等后现代创作手法,使文本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汤婷婷并置了想像的移民先辈们的历史和貌似客观公正的官方历史记录,解构了被美国历史消音的华裔美国历史,通过修正、重构被歪曲或湮灭的族裔历史,质疑了美国主流话语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同时也挖掘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史。  相似文献   

6.
德里达的解构概念及其与马克思的思想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英籍女作家简·里斯以经典名著《简·爱》的故事情节为背景,再现了被关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的一生。通过对经典的解构与颠覆,表达出男权意识和女性意识间的对抗、冲突和消解,并对父权制以及男性中心观念在社会生活、两性关系和文学创作中的表现提出质疑与颠覆,强调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多克托罗是关注历史的美国后现代派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与虚构糅合的方式再现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面貌,拷问历史的本质,解构上层社会营造的奋斗、成功和进步的历史神话,重构下层群体被压榨、被排斥的艰辛历史境况。通过对历史的解构与重构,小说反映美国历史的一段真实岁月,也折射当代美国社会政治问题,体现出作家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9.
从艺术自律及其丧失,以及唯美的放逐开始,艺术的堕落就日益突显出来,这种堕落在当代达到了它的极致。在当代,艺术的堕落主要表征为艺术从美的表现到对丑、恶心的卖弄、炫耀,对市场的讨好与对大众的献媚,深陷暴力、色情的诱惑与颓废的情绪难以自拔,以致具有导致人性的丧失与道德底线失守的可能。在当代艺术中,这些堕落的乱象需要得到救赎,而西方当代艺术正处于堕落与救赎的尖锐冲突之中。同时,这也揭示了西方当代视觉文化的根本困境。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译者解读源语信息并用目的语进行转换的实践活动。译者解读和转换源语信息受制于译者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体验。这种客观存在决定了“信达雅”的实现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从而完成对“信达雅”理想化的解构。合格的译者应尽可能多地储备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信息,时刻为复杂的翻译活动积攒能量。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降,黑格尔历史哲学从三个方面不断地遭到解构。首先是意志哲学对理性的反叛,意志取代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理性;其次是方法论上的批判,客观主义及科学方法成为讨论历史认识问题的主要方法;再次是叙事主义的转向,历史叙事的“诗学”成为研讨的中心问题。然而三大解构再次证明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如何理解"一次性"历史事件是历史认识论中的重要内容。对此,秉承近代科学精神的思辨历史哲学将"一次性"历史事件视作决定整个人类历史进程普遍规律的外在体现,因而其在根本上是一种严格决定论的做法。鉴于此种理解路径的根本缺陷,现代批判的历史哲学普遍要求直面"历史事件"本身,但却存在着将历史学家的个人主观性思想作为评判和把握历史事件的最终根据的倾向,从而难逃唯心主义的窠臼。通过坚持"总体性"的方法论原则,即将"一次性"历史事件纳入由多种关系构成的"社会现实"之中,并具体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解和说明"一次性"历史事件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美国毛泽东研究“心理历史学派”有革命不朽、文化心理和心理传记三种主要分析模型。“心理历史学派”从表面上看追求心理和历史的互动,是唯物史观分析框架的有益补充;实际上,其援引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心理史学从根本上违背了一元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这要求我们自觉规避对“心理历史学派”的外在批判,深入其内在理路有的放矢,同时正视“心理历史学派”的方法论启发,使之成为深化毛泽东及其思想研究的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14.
诗人立场、审美性道德批判,与新启蒙主义历史叙事的二律悖反关系构成了张炜文学创作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使张炜1980年代的创作反映出新时期农村改革的不足与缺陷,并对其做出了审美性道德批判。张炜这种从诗人立场出发的审美性道德批判使他在“人文精神讨论”时期,没有像人文精神提倡者那样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之间产生主体性的危机,从而能够在更为全面、客观地看待商业主义后继续反省和批评商业主义。并且,张炜将这种从诗人立场出发的审美性道德批判延续到了他在1990年代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5.
明敏 《今日南国》2009,(11):55-56
近几年,随着一批批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相继走上社会。“80后”渐渐成为一支职场上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6.
J.M.库切的《福》通过对星期五、苏珊.巴顿和第四部分叙述者"我"的重构与建构,解构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经典之作,以及在历史、文化和社会中被建构起来的写作秩序——以一部分人话语建构的需求,篡改和压制另一部分人的话语建构。但无论是秩序的积极参与者,还是被篡改或被压制者,都无法凌驾于这种秩序之上,最终每个人都既是参与者,又是受害者。  相似文献   

17.
“华人艺术”,作为一个定义和描述的概念,产生于1990年代初期华人当代艺术始与西方“遭遇”后的命名,尤其是面对以两方为主的展呈和论述中心而言,更多带有是对待“他者”的定见。  相似文献   

18.
只要对中国当代艺术有所了解的人都能看出来,对政治图像和近代社会历史符号的描绘充斥着中国的各个画廊和展览,大多数人对这一点颇为反感。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研究者,尽管谈不上深恶痛绝,但至少有点“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19.
周秦诸子作为密切关注现实的思想家,以现实为思想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以历史为智慧的源泉与立论的依据。他们立足今天而反思过去,古今联系而相互比照,换位思考而得出结论,以史为据而抨击时弊。周秦诸子之书虽然成书年代不同,语言风格各异,政治主张有别,论述内容各有侧重;但多为论议时政而发,"博古"与"通今"紧密结合,于现实的批判中隐含对历史的批判,于历史的批判中贯穿对现实的批判,把现实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我们探讨周秦诸子的现实批判与历史批判,把握其思想大义与理论精髓,对于认识社会现实与体察历史大势,有着重要启示与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广告通过图像传播强化了它的文化功能,成为隐含在销售目的之下的深层内涵。图像对于广告的意义有其历史的衍变过程,在当前的图像时代,商品生产逐渐向符号生产过渡,广告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图像在视觉基础上具有传达信息,甄别标识和审美意向的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既是图像所特有的认知优势,又是当代广告通过图像实现其文化功能的机制,也是当今世界图像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