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与吐蕃的关系是公元7-9世纪西北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位于唐、蕃边缘地带的青海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成为唐王朝抗衡吐蕃扩张的前沿。双方对青海地区的反复争夺和有效的经营与开发,对这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在唐与吐蕃的对峙与开发过程中,今日月山以东的河湟谷地逐渐成为当地最为重要的基本农业区,日月山以西的畜牧业生产也得到了稳步发展。日月山成为青海省内最为重要的一条农牧业分界线。  相似文献   

2.
尹雁 《天府新论》2011,(1):123-127
藏传佛教,形成于公元7世纪,是综合了印度佛教和吐蕃苯教而成,内部派系林立,有各自的法主、寺院、势力范围,蒙元以前,它主要在吐蕃地区传播。公元13世纪,随着蒙古帝国的崛起,蒙古统治集团对吐蕃地区的觊觎,藏传佛教的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由于藏传佛教独有的特性和深刻的影响力,各派法主睿智的决策和长远的政治谋略,藏传佛教渐渐流入蒙古皇室,为蒙古各系宗王所接受,并与之建立了福田与施主的供养关系。从此,藏传佛教进入中国汉地,在元帝国范围内传播开来,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唐代吐蕃的民族统治与民族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 7世纪 ,吐蕃在青藏高原的崛起与兴盛 ,改变了西部地区各民族的历史 ,引发了一系列民族迁徙与民族融合的连锁反应。吐蕃王朝的不断兼并、征服与扩张 ,使吐谷浑、党项、回鹘、沙陀等民族受到吐蕃的统治和奴役。在强制与暴力之下 ,这些民族也逐渐与吐蕃融合。  相似文献   

4.
<正> 公元七世纪以前,古代藏族即散处在今青海南部黄河源头及通天河附近。公元七世纪上半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在划分军政区域、设官授职、创造文字、制订法律、统一度量衡的同时,又进一步向青、康拓展。公元638年,松赞干布率大军攻破青海东部吐谷浑,进而占领党项(今青海南部及四川松潘一带)、白  相似文献   

5.
唐朝佛教对吐蕃佛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7世纪初,随着唐蕃友好关系的建立,开始了以佛教为主的文化交流,在整个吐蕃王朝时期经吐蕃道去印度求法的唐朝僧人有十余人,来吐蕃传法译经的唐僧更多,他们为吐蕃佛教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顿渐辩论之前,唐朝佛教的影响远大于印度佛教,顿渐辩论后虽然印度系佛教取得了主导地位,但唐朝佛教的影响仍然存在,尤其是禅宗思想一直影响到后来形成的藏传佛教的一些派别。  相似文献   

6.
两宋时期,青海地区曾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政权更易。北宋初年,该地区尚不在宋王朝管辖区域之内,这里是分散居处的大大小小的吐着部落的天下。到11世纪初,互不统属的吐警部落联合并形成自己的地方政权——确厮咕。施厮坡政权曾强盛一时,不仅受到北宋王朝的看重,也令其他邻国不敢小觑。但约一个世纪之后,确厮坡政权由于内江等原因而衰落下去,北宋两度派军队进入河煌地区,最终将这一地区纳入来朝版图。北宋王朝直接统治河道地区仅20多年(公元1104——1127)就覆亡了。此后,金短暂地统治青海东部。公元1137年后,西夏占有煌水流域,大体…  相似文献   

7.
公元 7世纪至 9世纪 ,唐王朝与吐蕃王国的战争是中国民族关系史的重大历史事件。本文对这场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其结局做了简明阐述 ,重点探讨了今甘肃———唐时的河陇地区 ,在这场战争中的军事地位及其历史贡献 ,并对唐蕃战争的性质及历史地位进行了评述。作者认为 ,唐蕃战争是唐王朝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与吐蕃王国新兴奴隶主统治集团之间的边土之争 ,它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但同时又加强了藏汉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融和与统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藏族人民生活在西藏以及青海、四川、云南部分地区,从公元六世纪起,就在这些地区劳动、生息、繁衍起来。吐蕃王朝与大唐帝国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以“汉藏”并称的两个民族,从此开始了历史的新篇章,共同缔造了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造型艺术,有着独特的内容与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境内几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教。从历史上看,伊斯兰教是青海地区最有影响的主要宗教之一,对回族的形成和发展起过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它不只是一种宗教信仰,在宗教的名义下还包含着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内容,几乎渗透到回、撒拉等民族生活的一切方面。考察伊斯兰教在青海地区的历史演变,搞清伊斯兰教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正确总结历代政府处理伊斯兰教与社会稳定问题的经验教训,对于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维护青海地区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一伊斯兰教是7世纪产生于阿拉伯半岛的具…  相似文献   

10.
自汉武帝斥匈奴,逐西羌,开始了中央封建王朝在青海东北部地区的施政管理。经西汉末年的战乱,刘秀建立东汉,承前旧制,并有所完善,形成了东汉王朝在管理青海东北部地区的政策和措施上的诸多特点。一、东汉初期青海地区的形势西汉末年,王莽的一些尚古改制措施,使西汉王朝在青海地区的苦心经营遭到破坏,青海访羌积怨欲反。随着汉末中原动荡,陇右、河西之地虽不是主战场,却也失主了中央的控制。造先乘机攻破诸县,《后汉书·马援传》云:“自王莽末,西羌宏边,选入居塞内,金城届县多为虏有。”时为张掖届国都尉的窦融与酒泉太守梁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