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日本是个法制化较强的国家。在教育方面,日本政府颁布了《学制》、《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等;在研究生院方面,也颁布了《研究生院设置标准》、《研究生院设置审查标准要点》;在学位方面,颁布了《学位令》、《学位规则》。我们通过日本有关学位的法令、规则等的演变,看其学位的沿革。 一、颁布学位令、不断修订、日趋完善 日本于1868年进行明治维新,为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学习和引进欧洲的教育制度,在1872年颁布了《新学制》,开始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教育改革。为加强国家对学位授予权的控制,于1887年颁布了第一个《学位令》和《学位细则》,开始建立起学位制度。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术教育是在十九世纪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十九世纪中期,以英、德两国的职业教育最为发达。在日本,由于产业革命发生较晚,其职业教育还很落后。但是,明治维新以后,尤其是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伴随产业革命的振兴,日本职业教育获得迅猛发展,同其产业革命一样,成为近代史上后进国赶先进国的典型。明治初年,日本职业学校还寥寥无几;到1900年就有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补习学校298所,学生27000多人;1912年各类学校则猛增到7905所,学生420000多人。而且,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近代教育改革,自一八六八年的明治维新始。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一次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意义并带有近代民族民主运动鲜明特点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的改革,摆脱了半殖民地化危机,形成独立自主的近代民族,发展资本主义,比较顺利地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建成为东方唯一一个现代化的资产阶级国家。明治维新问题,说到底,就是日本进入近代伊始的社会变革问题。从世界史来看,日本明治维新正是发生在马克思所说的世界资产阶级“建立世界市场”“这个过程看来已完成了”的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与欧美国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的历史过程相比较,日本可以说是近代世界最后一个经过资产阶级改革运动而踏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日本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起点极低,比任何一个西方资产阶级国家都差得很远。明治维新前夕,国民经济中工场手工业都还不占统治地位,新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尚处在幼苗阶段。而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又是在明治维新实行改革后才正式开始的。但是,如此落后的底子,经过明治维新到明治末年(一九一二)前后不足半个世纪时间,便建成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职业技术教育最早产生于十八世纪的欧州,迄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这种教育在我国产生较晚,发展也非常缓慢;在藏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尤为落后。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最初被称之为“实业教育”或“西艺教育”,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颁布的《奏定实业学堂通则》中指出:“实业学堂所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到民国初年,一九一三年教育部公布的《实业学校令》,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目  相似文献   

5.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开始推行富国强兵、置产兴业等政策,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开始起步.20世纪初期《专门学校令》颁布后,专门学校的法律地位得以确立,私立高等教育制度初步确立.日本政府于1918年颁布《大学令》,从制度上承认了私立大学的设立,为私立专门学校向私立大学升格提供了法律依据,日本私立高等教育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
<正> 十九世纪中叶,欧美诸国已率先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并已开始了瓜分世界的明争暗斗。在这种形式下,日本于1868年进行了划时代的明治维新,日本经济从此开始了向着现代化的腾飞。明治政府首先从欧美引进近代产业、教育、军事等方面的制度和技术,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政策。政府从农民那里收缴税租作为近代化的资金,建设国营的  相似文献   

7.
中华职业教育社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民间教育团体之一,其在黄炎培等人的领导下,以研究、提倡、实验、推广职业教育为职志,通过开展职业教育调查与研究、创办中华职业学校、刊行《教育与职业》杂志、出版职业教育书籍、试办职业指导等方式,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颁布教育法令、制定教育法规,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日本是一个重视法治的国家.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变革,把发展教育作为实现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1886年颁布<小学校令>,以法令的形式推进义务教育的普及,积极发展小学校,提高学龄儿童就学率,加快培养小学教员,增加义务教育投入,使日本近代义务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普及6年制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根据文字记载,从汉代起,中日两国就已经友好来往。但自近代以来,由于日本急于向外扩张,中日两国爆发了两次大战,这就是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时间为1894年8月1日至1895年4月17日。在甲午战争之前的20多年,日本还是一个封建国家。但经过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了近代工业化的道路。走上近代资本主义道路以后的日本,表现出强烈的对外扩张性。明治维新第2年,即1869年,日本天皇在其颁布的“御笔信”中,就扬言用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日本对外扩张的第一步,就是侵略隔海相望的朝鲜。第二步,…  相似文献   

10.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是一场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革命”,也是一场“强有力的社会变革”。明治维新导致了天皇制政权的确立,也使日本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可是一八六八年天皇制政权建立后,日本并未像十八世纪末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那样,在推翻殖民统治和封建主义后,立即制定成文宪法、实行资产阶级立宪制度。而是在镇压和分化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1.
明治维新中,日本维新政府经三次武装平叛,主要以革命的暴力促使了“奉还版籍”的实现.“奉还版籍”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使明治维新出现转折,是日本近代社会制度变化的新起点.“奉还版籍”的实现,瓦解了封建割据势力,赋予中央政府控制全国土地、人口的实权,进而引发了全面的社会改革,推动日本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西周(1829—1897)作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不仅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并且也是当时重要的道德哲学家。对其独具特色的道德学说,本文试加以探索性的研究和论述,力求客观的、历史的和公正的评价。一、西周道德学说的问世西周学涉众科,知识广博,在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美学等方面造诣较深,在伦理道德的研究上也颇有建树。由于毕生置身在日本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他十分关注伦理研究和道德实践。刊载于《明六杂志》上的“人世三宝说”,是他道德学说的经典著作;他精心翻译的道德名著《利学》,成为把英国功利主义引进日本的最早书籍;他还亲自起草了近代日本的《军人敕谕》。西周的道德学说很难说是什么博大精深的伦理思想,但又不失为较有价值的道德哲学,并且在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功用。“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西周道德学说的问世,既非文人的无病呻吟,又非偶然的心血来潮,而是当时日本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首先,它的问世是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道德要求。始于1868年前后的明治维新运动,是一场不彻  相似文献   

13.
《镇江社会科学》2006,(3):28-31
“十五”期间,镇江市职业教育稳步发展。职业教育招生人数逐年增长.学校规模不断壮大,办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市已基本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同步发展的职教体系。至2005年底.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36所(其中高职高专3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7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7所、市区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共17所)。职业教育培训为全市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基本适应了适龄在读青年求知、学技和就业的需求,为推进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十一五”时期是镇江把握重要发展机遇,实现“两率先”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市职业教育把握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4.
1868年倒幕维新成功,明治政府取代了德川幕府。为推行近代的学校教育,政府于1872(明治五)年公布了《学制》。这是一个仿效法国,设立大、中、小学区,形成国民教育体系的构想,旨在造成“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局面。《学制》的公布在客观上成为日本前近代教育和近代教育的分水岭。此后几十年间,日本又分别吸取了美国、德国和英国教育的某些长处,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占领当局的指导下,日本的教育制度有显著的“美国化”倾向(最近的大学改革,在经营合理化的层面上更强化了这一倾向)。明治维新以来的一百多年中,日本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早在本世纪之初,日本便普及了小学教育。到1990年,日本已拥有1000多所大学(包括两年制专科大学在内),百分之四十左右的青年得以接受高等教育。因为如此,不少人认为日本的近代教育只是西方教育的派生和延长,而忽视其历史的渊源和传统,也不注意研究日本所以能比较顺利地推行近代教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几年里,日本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经历了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之所以获得如此迅速的发展,除有日本文学史本身的规律外,还有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历史根源。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八六八年明治维新之后才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明治维新又是一场同封建势力妥协、勾结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加之当时国际上已进入“帝国主义新时代的时期”,致使日本明治维新后很快地便挤进列强行列,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16.
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转折点,使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独立的资产阶级近代化国家。史学界曾从各个角度总结它的经验教训。本文试就明治维新的基本历史经验,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武装夺取政权,为维新创造根本前提 19世纪中期的日本,由于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外列强叩关入侵,面临着严重的封建制度危机和民族危机。如果日本民族不想灭亡的话,正如马克想指出的,必须“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马恩选集》第1卷第255页)  相似文献   

17.
“文明开化”政策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推行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是日本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文明开化”包括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科学技术、及生活习俗等诸方面内容,本文试从近代日本明治维新中教育改革的一个角度来探索日本现代教育制度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重炮军舰先后打开了中日两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人开始从夜郎自大的迷梦中惊醒,日本也在侵略者的威逼下垂丧地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日美亲善条约》。但值得人们深思的是:在同样历史条件下,中日两国却走上了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日本被打开大门后经过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被西方史学家喻为亚洲的“凤凰”、东方的“慧星”;中国却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如何看待中日两国近代发展的不同道路,史学界已进行了大量地研究,拙文力图从比较史学的角度对封建制度末期日中封建制结构、统治基础、思想文化作一比较,说明日中近代发展道路不同的根源,倘有不当之处,敬请史学界前辈同仁指教。  相似文献   

19.
导读     
靳志朋博士的《文体与国体--日本近代民族国家转型中的文体变革》一文认为,日本近代的文体变革与民族国家的转型是相辅相成的。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迈向了民族国家的征程。在国家意识的支配下,日本以东京话为标准建立“国语”来统合全体国民。随着民族主义的盛行,日本知识界在书面语系统着意削减汉字、增加假名,建构与“汉文脉”不同的“言文一致体”。  相似文献   

20.
福泽谕吉的“文明”历史观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运动的杰出代表,也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具有一定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以“日本的伏尔泰”著称于世。通过明治维新,借助西方文明,日本能够奇迹般地迅速成为举世瞩目的资本主义先进国家,与福泽启蒙思想的巨大促进作用密切相关。“文明”历史观则是他启蒙思想中最富合理内容和最有进步意义的思想。本文试图就“文明”历史观的产生根源、基本内容、合理因素和历史功过,作一简略论述和剖析。福泽“文明”历史观的产生,并非历史发展的偶然现象,而是日本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首先,它的产生是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要求。19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