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古时代女性择偶标准完全体现出以女性自我为中心的理念,母权制解体到新中国诞生,除王公贵族以外的普通女性,基本没有择偶自由权,新中国成立后,女性择偶具有了自主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女性理想的择偶标准是干部、专业复员军人、大学生、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等。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政治条件、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是女性择偶时比较注重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女性更注重男性的学历、身高、和对方的感情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择偶标准重年龄,重健康,轻身高;重事业,轻学历,轻职业;重人品,重修养;重脾气,重经济条件,轻家庭背景;重爱情,轻婚史。女性择偶标准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差异、文化程度经历、家庭整体教养方式的影响。当前女性择偶标准的倾向实惠化、条件化、自由化、性爱化。未来10年女性择偶标准指向多元性、综合性、可变性、对象性、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说起东京的群马县,很多人会马上想起《头文字D》。这里作为漂移神话的发源地而知名。故事毕竟是虚构的,著名的"五连发夹弯"也许并不存在,但是群马现在有一条更加知名的道路,一条能够演奏音乐的公路!它的名字叫做Melody Road。  相似文献   

3.
安子  一心 《女性天地》2006,(10):4-7
最近媒体上有报道说,现今日本女性的择偶标准从“三高”变成了“三低”,即择偶对象由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男性变成了低姿态、低风险、低束缚的男性。所谓低姿态,指懂得尊重和珍爱女性;低风险,指行事正直、不风流;低束缚,指能给女性适当的空间。而在“女人喜欢什么样的老公  相似文献   

4.
年糕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年糕文化",同在稻作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贵州省与日本群马县都有其独特的年糕种类,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年糕文化。文章介绍了中国年糕和日本年糕的历史及分类,找到了两国年糕文化的连接点,推断出稻作文化下相同年糕文化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白皎 《女性天地》2005,(5):44-45
家庭的变故教我谨慎择偶我长得漂亮,从进入青春期始,我就处在男人的追逐中。我讨厌那些见了漂亮女人就纠缠不休的男人,我择偶的标准是对妻子忠心不渝,对家庭负责。这是我从父母的婚姻悲剧中得到的感悟。我父亲曾任市供销社的副主任,母亲是土产公司的会计。我是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仿佛天下所有的女孩儿都希望能够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女孩子们在过了25岁以后,婚姻就成了父母嘴里时常唠叨的头等大事。现代社会,女性在择偶的标准上已和以往有所不同,很多人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人品好、有修养、学历高、家室好、长相好的“五好”型男,似乎真挚的爱情对很多已经步人社会的女性来说不再是她们在择偶时最重要的标准了。我今年25岁,正要步入而立之年。在面对择偶时,我也变得有些茫然了,不知道自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到底是该物欲、还是横流了。  相似文献   

7.
高校女教师作为中国女性高级知识分子阶层代表,同时作为教书育人典范,她们的择偶情况不仅关乎到自身婚姻的幸福与否,还会对学生择偶观念产生不良影响。择偶方式过于被动、择偶标准过于理想化、择偶认知偏差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择偶失败,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因此,以择偶理论为依据,探讨高校未婚女教师择偶过程的心理规律,掌握高校女教师择偶心理,及时调节心理情绪状态是必要且迫切的。  相似文献   

8.
日本群马县是著名的首相产地,迄今共出了四名首相(福田赳夫、中曾根康弘、小渊惠三和福田康夫)。当地人说:会出这么多首相,主因是他们背后都有贤内助。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649名上海白领的择偶标准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白领在择偶标准上既有一些相同表现,反映出择偶行为的理性倾向;又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表现出男性重外貌、女性重物质的倾向;并且就整体而言,女性的择偶标准更为苛刻和挑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进化心理学的择偶观点。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青年婚姻市场上,以"家庭地理位置"和"家庭经济条件"为分层标准,农村男青年被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不同层级的男青年在婚姻市场上有着不同的处境:较高层级的男青年拥有较大的择偶主动权,中层的男青年也基本能够进入婚姻,较低层级的男青年择偶困难,成为大龄未婚男青年的风险较大。因此,形成不同层级的原因是性别比失衡使得农民经济上的分化在婚姻市场上凸显出来,市场经济冲击下的农民择偶观念理性化,打工潮加剧了农村婚龄人口性别比的失衡。  相似文献   

11.
“女人喜欢什么样的男人”,也许女人能把这个话题说清楚,不过有点可以肯定,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当初爱什么样的男人。女人这个“标准”是社会特定的产物,同时也反映了女人个体的审美倾向。应该看到,社会的日新月异,会不断激活和瓦解了女人潜在和既定的择偶标准,这将为我们继续深人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择偶,是一种异性间的人际选择,是美满人生的必经之路,是爱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择偶标准就是一个人在选择婚姻伴侣的时候,持有的主观条件和要求的总体概括。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婚姻关系的状况,而且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更是现实社会价值观念的缩影。本文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旨在探究新时期硕士研究生对择偶标准出现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95后高职医学生恋爱动机与失恋应对方式的关系以及择偶标准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大学生恋爱动机问卷、择偶标准问卷以及失恋应对方式问卷对1104名高职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95后高职医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恋爱现象、恋爱动机与失恋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择偶标准与恋爱动机显著正相关。择偶标准在恋爱动机与失恋应对方式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值为13.65%。  相似文献   

14.
日本女子择偶,很久以来形成一个不成文的“三高”标准:即高收入、高学历、高个子。而在“三高”不能同时兼备时,至少仍坚守“高个子”这块阵地,据说那是因为偎依在身材魁梧的男人身旁有安全感。这使得那些身高170米以下的男士们陷入择偶难的困境,这点就连一些著名人士也不否认。 所幸的是,自1993年起,这不成文的标准开始受到冲击了。人们注意到,日本皇太子德仁以163米的身材,却娶了身高164米的太子妃小和田雅子。这无疑给喜欢追时髦的女青年,展示了一个方向:为什么一定要拘泥于高个子夫婿呢? 女子求偶标准“…  相似文献   

15.
One:“曲高和寡”型 这类单身女性大都存在“三高”特点: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层次高,她们是坚强的女性,是让男人很难接近,望而却步的女人。“三高”使这些女性择偶标准飙升,同时又由于自身的职业特点失去了部分“温柔”,因此陷入一种暂时难觅理想情郎的感情困境。  相似文献   

16.
“男强女弱”的观念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与其说这种观点是对性别现状的某种概括,不如说是对男女婚姻生活的设定。它的目的并不是描述事实,而是在给定的规范中将其转化为生活事实。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参与社会分工普遍提高,女性依附与男性生存的需求减弱。但事实数据表明女性仍比男性更为遵循传统的婚配模式;所以男性的婚配机会大于女性;“男强女弱”的婚姻模式将仍在影响当下女性的择偶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生为例,选取苗族、侗族、汉族三个民族,旨在探讨不同群体大学生择偶偏好的异同以及当代大学生择偶标准的特点。方法: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60名大学生进行择偶偏好和择偶标准的调查。结果:(1)经济地位、人品事理、个性条件、气质四个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情趣、生理条件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气质这一维度在城镇和农村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城镇大学生更重视对方的气质。(3)人品事理这一维度在汉族和苗族、侗族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苗族、侗族大学生更注重另一半的人品事理。(4)在选择配偶方面,男生更愿意选自己爱的,而女生更愿意选择爱自己的;大学生对于对方是否是独生子女持中立态度。(5)在大学生群体中,排名前五的择偶标准分别为上进心、志趣相投、包容、理解对方以及精神交流。  相似文献   

18.
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择偶标准是男女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或要求。在以往社会 ,婚姻并非是个人的私事 ,选择谁与自己终生相伴 ,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喜好和意志 ,而更多地受家庭制度、社会价值和风俗习惯的制约。择偶也因此成为家庭社会学倍受重视的研究课题。从西方的经典文献看 ,被更多地引用和为实证研究所支持的择偶理论 ,并非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或温奇的“需求互补”理论 ,而是“同类匹配”、“资源交换”和“择偶梯度”理论。“同类匹配”即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年龄、居住地、教育、种族、宗教、社会阶级以及价值观、角色认同等相近或类…  相似文献   

19.
思想 《当代老年》2006,(12):7-7
60岁左右的女性老人是再婚需求量最大,也是再可能性最大的一个群体。可她们的择偶标准怎样?这里就四种典型类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情事圈点     
《女性天地》2012,(11):42-43
林林总总的情感见闻,分明是我们这个多彩时代的一部分生动记录。男子欲多得安置费,竟为82岁奶奶"征男友"近日,论坛上一条为自己82岁的奶奶"征男友"的帖子引发热议。这条由网友"fanzhen219"发的帖子称:因为当地面临拆迁,奶奶单身,需要找一个投靠户,1万元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