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对话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诗歌中,有时也像小说那样地需要写到对话。特别是在叙事性诗歌中,纪事与纪言相结合的形式,能够打破单纯纪事的局限性,同时,也为诗歌提供了最方便的条件,使它能够直接地反映出人物的情绪和愿望。不过,诗歌堪称是最直接、最强烈,但又最深远、最浓缩地表达人的情感的艺术,也就是说,诗的用语和散文不一样,诗有韵律的限制,要求精炼、含蓄,且允许有较大的跳动性,即王安石所说的“诗家语”。那么,诗歌中的对话同样也以上述特点区别于小说、散文中的对话。出现对话,在诗歌中并不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可以说,除了乐府诗和借鉴乐府…  相似文献   

2.
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相似之处,如对情景交融与精炼简洁的语言的强调.但是由于历史、文化及语言等因素,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又有不同之处.本文试图从诗歌形式、创作技巧、语言特点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探讨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和小说、报告文学等文学体裁相比,中国的诗歌近年来确实不算景气。写诗的很多,但佳作却并不多见。原因何在呢?许多“诗的王国”的子孙们感到困惑起来。于是有的人开始“寻根”,有的人开始面对大海,面对西方,希望能从洋人那里找到值得自己借鉴的东西。一时间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朦胧诗、意象派等随处可见,成为一种时髦。毋庸讳言,这是一种好现象,或许它就是中国新诗重新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或许它就是中国新诗再度走向高潮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英美意象派是二十世纪西方兴起的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一个重要支派。意象派的创始人和前期主将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曾经翻译过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和王维的诗。他的翻译诗集《中国》(Cathy)于1915年问世,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被称为是庞德对于英语诗歌“最持久的贡献”。庞德不懂汉语。他之所以能够翻译中国古诗,得助于他本人的诗歌风格。1913年,已故东方学家欧纳斯特·费诺罗萨(Ernest Francisco Fenoll osa,1853—1908)的寡妻在《诗歌》(Poetry)杂志上看到庞德的诗,觉得他的  相似文献   

5.
“虚实”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种美学理论,“虚实”说根植于老子的哲学思想;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技巧,“虚实”说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创作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国古典诗歌非常讲究“虚”与“实”的妙用,以实写虚,虚出灵韵;化虚为实,实中见虚;虚实相生,境界全出,这是中国古代诗人所追求的虚实结合的三种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6.
7.
治学类诗歌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所独有的类型.虽说它是借助诗的形式谈治学之道,但由于诗人采用了形象的语言,有韵味的诗句,又用设比联类等手法去表达抽象的道理,因而仍有其可读性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描写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不朽主题,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月亮情怀。本文试就中国古典诗歌中月亮情怀的形成、特点及其文化底蕴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肯定了月亮情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审美意义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古人们一直重视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古代即拥有今日之所谓生态美学研究的丰富资源,特别是以中国古代山水诗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呈现出的自然观及生态伦理意识,对于古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启发今天的人们从生态审美的新角度,对人与自然的相处、人类的生存环境等问题进行哲学美学思考,从而重新发现和审视大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太阳意象不仅出现的次数多,而且涉及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的太阳崇拜,后来逐渐衍生出皇权、家庭温暖、时间短促、离情别恨等多种含义.太阳意象的形成、演变深深寄寓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成为古代文人喜用善用的文学意象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民族音乐关系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民族音乐是脱胎于悠远博大中国文化母体上的一对孪生姐妹,其渊源特征可谓一脉相同。他们既存在节奏、声律、高低平仄、诗琴相随等方面的融合,又互织出诗乐两者在创作方法、形式结构、板眼律动、诗吟内涵的相互渗透。两者还直接衍生出了"诗乐会"等吟乐相映的结合体裁,产生了以诗评乐、以乐赋诗、诗乐归一的至高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14.
20世纪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埃兹拉.庞德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以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为支撑,庞德提出了以"意象"为其核心范畴的意象派理论。由于中西文学在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审美价值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庞德在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两者诗学理论主张有别,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目的不仅仅是向英语读者介绍中国的古典诗歌,更重要的是向译语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克服文化差异,实现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异域文化。本文试从文化因素、形式和内容、诗歌意象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已经谈到了。《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又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他所说的“复意”、“重旨”、就是我在这里所说的多义性。然而,刘勰并沒有专门论述诗歌的多义性问题,更沒有把多义性作为诗歌艺术的一个独立范畴来看待。此后,在中国古代的诗歌批评著作中,也偶尔有涉及多义性的,如皎然《诗式》所谓“两重意”,但都沒有从理论上对多义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在西方,对诗的多义性也有人谈到过。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所讲的“两义语”。就是一个与多义性有关的问题。但丁在《致斯加拉大亲王书》中说《神曲》“具有多种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缺省指交际过程中对双方共有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大量存在。中国古典诗歌蕴含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信息,存在很多文化缺省现象,这给译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文化缺省现象突出表现在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专有名词和特殊文化词汇等四个方面。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认真审视原诗中的文化因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补偿策略,对诗中的文化缺省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古典诗、词、曲表现手法的辨析,论证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早就存在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歌形式整齐,内容丰富,韵律严格,修辞手段多样,是文学史上的瑰宝。然而中西文化与语言的巨大差异,意味着二语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可译性。要将中国古典诗歌译为英文,让译诗读者与原诗读者同样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好处更是困难。文章从诗歌内容、音韵和修辞手段三个方面举例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古典诗歌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探讨了在幼儿古典诗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