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楚灵王方会诸侯于申,诛齐庆封,作章华台,求周九鼎之时,志小天下,反饿死于申亥之家,为天下笑。操行之不得,悲夫!势之于人,可不慎与?司马迁《史记·楚世家》司马迁在写完《楚世家》后,在文末专为楚灵王写了上引的一段评语,紧接这段评语之后,还有为楚平王写的评...  相似文献   

2.
《国语》的文体源于先秦时期的"语"文献,其史料涵括"国语"和"家语"文献。《国语》是在各国之"语"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它的基本文体形态在各国之"语"中已经奠定。八国之语是编纂者经过缜密遴选的,但由于变例这一编纂方式的存在,《国语》的实际记录远不止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国语》文本呈现对话的文体形态,但比起《尚书》这样的原生态对话文献又有新的发展,应属于次生态对话文献。《国语》的文体结构总体上近于"事语"体,但二者在文本形态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型世言》、《儿女英雄传》中"上"类双音节方位词的计量对比研究发现,从数量分布上看,《儿女英雄传》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非常接近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从功用的角度来看,尽管从明代末期到清代中叶仅仅只有200多年的时差,但双音节方位词在两书中却有着不小的差别:在《型世言》中,"上"类双音节方位词的用例分布不广,且基本上只能单用,作主语、宾语、状语,极少数用作补语,且用例较少;而在《儿女英雄传》中,"上"除了单用,还可以与其他词联合成短语,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及兼语,甚至独立成句。另外,"上"类双音节方位词在《儿女英雄传》中的用例较多,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仿,由此我们看到词汇从明到清,向现代汉语方向发展、演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终西周之世,楚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湖北荆山地区,其都城就在离荆山不远的丹阳。《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楚之右尹子革曾列楚灵王说:“昔我先王熊绛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熊绛曾受周成王之封,“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伋俱事成王”(见《史记·楚世家》)。在《左传宣公十二年里》又记载有晋栾武子的话:“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若敖、蚡冒都是楚的先君,若敖与周幽王同时,蚡冒与周平王同时,说明西周以来一直到春秋初年,楚还在荆山乘柴车、着破衣开辟山林。可是不久楚的势力就开始向外延伸。首先是楚文王伐申,灭了邓国,到楚成王时,已是“汉阳诸姬,楚实尽之(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直到最后楚考烈王灭了鲁国为止,楚所灭的国家竟达四十五个之多(县体数字各家说法不一,不详考证)、疆域大为扩张,席卷今之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全部或大部,以及江西、浙江、江苏、山东之一部。在战国七雄中,版图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域理论,首先分析了《红楼梦》第二十回史湘云与林黛玉之间一段对话的三个语域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所包含的信息,然后利用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对等”标准,比较和检验了《红楼梦》的五个英译本在再现这段对话所包含的信息时的得失。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些译本在处理这段对话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流失,最成功的翻译也只能是尽量接近"对等,”而不能完全实现“对等”。本文运用语域理论进行译文比较与评价的尝试,说明了语域分析理论在翻译质量评估中的可行性,为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提供了具体、实用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民国重修《新安月潭朱氏族谱》卷一非朱熹佚文.一、朱熹《婺源茶院朱氏世谱》(以下称《世谱》)共载十世,《新安月潭朱氏族谱》(以下称《族谱》)只是一世至六世"一以朱子定本为正";二、《世谱》各支全录,《族谱》七世起只记朱振后裔;三、《世谱》一定载朱然支派,《族谱》未记朱然支派;四、《世谱》不会自称"公",更不会称子为"公",《族谱》不仅称朱熹为"公",而且还称其子为"公".  相似文献   

7.
《国语》的性质与价值--由出土文献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语》与《左传》是先秦典籍中的双璧,但两千多年来二者的地位却相去甚远.从近二、三十年出土文献中的"语"类作品出发,重新审视《国语》的性质和价值之后可以发现,《国语》是先秦"语"类作品之集大成,是我国国别史的始祖,对司马迁《史记》的创作有重大影响.《国语》其文"深闳杰畀",对中国史学史上历史的文学化和文学史上文学的史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有个词,形容美女,叫作"天生尤物",意思就是美得没边儿了,根本就不是"人造"的。不过这个词说出来的时候,好像总给人色迷迷的感觉。其实这种感觉,它源于历史上的一桩公案。晋国时,有个大臣叫叔向,想娶楚国大夫申公巫臣的女儿。可是叔向的母亲不同意,非让儿子娶自己亲信的闺女。她还用申公巫臣的老婆做例子,吓唬儿子。申公巫臣的老婆名叫夏姬,是春秋时期很有名的美女。她先后嫁过两个  相似文献   

9.
学界普遍认同《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集.从现有文献上看,有关《论语》的语篇类型及其结构特征问题的系统研究不多.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探讨《论语》不同语篇类型及其结构特征.本文认为,《论语》的语篇类型可归纳为“引述”、“对话”和“描述”三大类,另外还有少数的“叙述”;不同语篇类型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我们后续进行《论语》各种语篇类型的汉英对比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评估参数.  相似文献   

10.
在宋代《仪礼》学研究史上,李如圭的《仪礼集释》是一部重要的纂集体著作。该书在全文据录郑玄《仪礼注》的同时,又增设"释曰"部分,或是对《仪礼》的某些经文加以阐释,或是对郑玄的某些注语加以笺识,突出反映了李如圭在《仪礼》研究方面的具体创见。通过对这些"释曰"申注类释语的剖析,可以发见,无论是在对郑《注》语词的释注方面,还是在郑《注》礼经仪文节度训释的申解补充方面,也无论是在先秦儒家典籍的语料引证申注方面,或者是在郑《注》校勘语料及其语词的释音申注方面,李氏《集释》都形成了自身独到鲜明的申注特色,在整个《仪礼》学史上占据了一定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不同意为《金瓶梅》作序的欣欣子是屠本畯,《金瓶梅》作者是屠隆、屠大年之说。欣欣子读过《金瓶梅》全书“凡一百回”;而屠本畯“恨不得睹其全”。屠本畯未从屠隆、屠大年处读过《金瓶梅》;而在王宇泰、王稚登处读过抄本各二帙。欣欣子、廿公、袁中郎说《金瓶梅》作者是兰陵笑笑生、世庙时一巨公、嘉靖间大名士;而屠隆、屠大年是大梁、无锡、鄞县人,非兰陵(武进)人,亦非世庙时一巨公、嘉靖间大名士。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与宋初的"斧声烛影"事件密切相关的"晋王有仁心"之"神言",当今研究者大多视作荒诞无稽之语而不予讨论,或将其视作太宗为篡位而进行的舆论准备。但"晋王有仁心"一说实为掩饰"斧声烛影"之真相、以证明太宗继位符合"天命"而产生,且此说出现于真宗朝,与真宗继位前后的诡谲政局密切相关。李焘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时,为维护本朝天子之"圣明"形象以及皇位传承之"正统"性,又将《杨文公谈苑》中"太祖以其妖,将加诛"诸语删去,使造作于真宗时的"晋王有仁心"之语成为能证明太宗合法继位的一大证据。  相似文献   

13.
清代《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颁布和实施为西藏地方政体的运行提供了量化的、可操作性的行政架构。但这种结构文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操作性的问题,九世达赖喇嘛灵童的遴选与亚谿问题就是对这种结构执行的一次挑战。从九世达赖喇嘛的亚谿问题出发,可以综合看到19世纪初期驻藏大臣、摄政及噶厦贵族相互博弈政治格局下,作为地方行政架构在执行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清廷对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驻藏大臣在实践其权限上的消极,其背后是中央政府政治经济实力的由盛转衰,直接影响了驻藏大臣对"二十九"条的执行;另一方面是西藏僧俗集团借机挑战业已形成的政治架构——僧侣的至高权力、中央王朝、贵族势力互为制约、监督、平衡。这种变化的直接体现就是九世达赖的遴选及其亚谿封地的"被让渡",其本质是贵族政治对权力的争夺一度占据上风。  相似文献   

14.
<正>礼是规矩,是原则。孔子讲的克己复礼",指的是恢复周礼,周公给国人制订的一系列具体行为准则。《左传》里有三段君臣之间的对话,用事实讲述"礼"对于国家根基的重要。分述如下:鲁国发生大臣乱政,齐国大臣仲孙湫名义上去"省难",实际是探虚实,回来后与齐桓公有一番答对。桓公问:"鲁国可以拿下吗?"仲  相似文献   

15.
《文选》中的"难""对问""设论",历来对其文体分类、特征及其文体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蜀父老》"难"体具备先秦"语"体的特征,即对问的形式、有关国家政治的内容、强烈的议论说理目的,以及相对类型化的写作体制,其文体当来源自"语"体。同时,《难蜀父老》在对话双方人物的设置方面,较"语"体有所突破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比较分析《对楚王问》《答客难》《解嘲》《答宾戏》的文体特点,可以发现先秦"语"体与"对问""设论"都有源流关系,并在汉魏六朝时期展现出的新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关于《马氏文通》“加词”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词"是《马氏文通》(下简称《文通》)中一个重要术语,弄清加词的概念对把握《文通》语法体系关系重大。本文拟讨论两个问题:一、《文通》中的"加词"、"加辞"、"加语"、"加读"称名的异同问题;二、"加词"这一术语的内涵与外延问题。先讨论第一个问题。整体地看,马氏在"词"、"辞"、"语"这些用语的使用上,似乎并没有作出十分严格的区分,例如"断词"他也称"断辞",起、语两词他也称"两语"。但多数情况下,马氏在"词"、"辞"、"语"的使用上还是有某些区别的。这表现在:第一、在称述起、语、止、司、转等词时基本上用"词"不用"辞"、"语"。…  相似文献   

17.
《论语》释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书名中的"论"字作"伦理"解、"讨论"解、"杂陈"解、"选择"解都是不正确的,只有"编纂"义是正解.这牵涉到词汇上的本义后见现象:即引申义使用在前,本义大量使用在后.《论语》的"语"字取对话义.此外,《论语》的定名时间在西汉,属于书名的定名在后,成书在前.  相似文献   

18.
山县有朋是明治国家的第二代核心领导人,从1878年就任参谋本部长以来,占据国家权力中枢40余年,在"确立近代天皇制国家构造及天皇制国家观的三大宪法《军人敕谕》、《明治宪法》、《教育敕语》"中,主导制定了培育军国主义的《军人敕谕》和《教育敕语》。山县有朋作为创建军部的最高指导者,开创了军政与军令、国务与统帅二元分离的政治体制,而且借助天皇的权威对军国主义政治体制的运作机构"军部",赋予了统帅权独立、帷幄上奏权、军部大臣现役武官专任制、军令等于敕令等超越宪法的特权,使之成为天皇制国家的权力重心和最具权威性的政治力量,称其为天皇制军国主义政治体制的奠基人绝不为过。  相似文献   

19.
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西藏地方发生一件大事,即十三世达赖喇嘛离开拉萨出走印度。时任驻藏办事大臣联豫与驻藏帮办大臣温宗尧在如何应对十三世达赖喇嘛出走事件以及在此事件前后的治藏思路上存在很大分歧。最终清廷以温宗尧开缺的裁决表明不认可温宗尧"偏软"的治藏思路,而更认可联豫治藏策略,即较为强硬地处理西藏上层的反抗行为,以维护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20.
评价理论将投射视作调控作者与假定读者之间对话空间的重要介入资源之一。通过考察介入性投射资源在语言学和金融学两种英文学术书评中的使用情况,笔者发现:在对话空间建构方面,两种书评不仅因语类上的相同而表现有共性倾向,而且因学科差异表现有个性特征。其中一种书评倾向于建构较为狭窄的对话空间,另一种书评倾向于建构相对宽松的对话空间。据此文章指出,学术语篇写作教学不仅要强调衔接连贯和语类结构的分析,而且要重视各种介入策略的配置和适宜对话空间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