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普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但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军事利益,美国统一军事司法典、国防部法令、美国军方的条令对军人言论自由施加严格限制。如禁止教唆犯罪、禁止侮辱性言论、禁止伪造公文、禁止挑衅性言词、禁止伪证等。美国对军人言论自由的限制主要是为了保障资本主义国家利益和军事利益,保持军队所谓中立,保证军队纪律,维护军人风度。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政治言论、商业言论、仇恨言论.还是色情言论、猥亵言论、挑衅言论,美国政府和社会皆给予它们尽可能的法律保护,美国言论自由的核心特性就体现为对言论自由的高度保护。美国言论自由高度保护的制度体现为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高度保护的确立源于英国压制言论自由的历史和美国本土的殖民地历史;高度保护的思想源于布莱克斯通和杰斐逊关于言论自由价值的相关思想;高度保护的基础理论为思想的自由市场理论和自由讨论公共事务论;高度保护的中心原则为内容中立原则。  相似文献   

3.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 ,由于该权利本身潜在的危险性 ,现实中 ,该权利的行使受到了重重限制 ,几至基本权利的丧失。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言论自由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 ,运用经济学的成本与效益分析法能对限制言论自由的成本与效益作出客观的分析 ,如限制言论自由要付出什么成本 ,不限制会产生什么效益 ,以及在不同的领域如何实施。放松言论限制将成为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最基本权利,包括言论与不言论的自由。言论自由的价值在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建设三个维度上得以体现。但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无限制的言论自由只会导致言论的不自由。因此,言论自由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要受到法律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言论自由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和表现方式,但是公民在发表言论的同时可能会触犯他人的权利。加强对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和限制是现代法治发展的需要。我国对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保障与限制存在诸多问题,应从宪法条文重构、制定专门法律、加强司法救济等方面完善对公民言论自由的法律保障与限制。  相似文献   

6.
考察版权与言论自由的历史,笔者发现,现代意义上的版权与言论自由皆以传播技术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为前提和基础,这种契合是巧合还是必然?本文将从两者存在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基础,探寻版权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弥尔顿和密尔言论自由观的实质相同,但其内涵、前提条件和理论依据存在差异.弥尔顿的出发点是防范公众的批判意识遭到国家权力机关的侵犯,侧重于批判专制政府对言论自由的钳制;密尔的出发点是反对社会性的"多数的暴虐",防范公众舆论对个人异见的压制.倡导张扬人的个性.弥尔顿所主张的言论自由的主体排除了天主教徒、道德低下者和不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密尔言论自由的原则是"不伤害他人".弥尔顿对言论自由理论所依据的人类理性和真理的力量深信不疑,密尔却对真理的力量不甚乐观.两位思想家的言论自由观是各自时代不同语境的产物,都对人类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通讯媒介的长足发展给言论自由带来了实现的契机,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挑战。本文回溯美国在过去100年对通讯媒介和言论自由的从紧到宽松、从宽松到从紧的管制历程,分析通讯媒介的更新发展给美国政府的秩序考虑带来的挑战,辨识其在不同历史时段中的治理逻辑、心理恐慌以及背后所存在的宪法抗辩逻辑。从历史的长时段发展来看,尽管针对通讯媒介的发展而呈现的秩序焦虑有所减弱,但其问的反复纠结也向我们再一次揭明:在关注通讯媒介上所承载的自由言论对秩序产生冲击的同时,要更为关注通讯媒介实现言论自由的扩展、增强公民自我治理能力的功能,重视通讯媒介的宪法机能,重新调整言论自由和通讯媒介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美国政治言论自由的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在推动美国政治异议和言论出版自由保护进程中,最高法院在解释和适用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言论出版自由条款时,始终未能摆脱普通法反煽动思维的影响.直至1969年,作为政治言论自由领域的一个标志性案件"布兰登伯格案"判决方宣告了美国社会政治压制传统的终结,从而为当代美国政治言论自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该案判决所确立的"迫在眉睫的非法行动"标准决不会是美国政治异议和言论出版自由保护的圆满终结,但它将以其所代表的高度宽容精神,继续指引着美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未来方向则是没有疑义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言论表达的重要平台,但由于网络言论的特殊性,容易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侵害,需要重新考量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边界。在理论阐释方面,应严格区分互联网上的一般自由言论与有害言论,最大限度保障公民言论自由。在实际操作层面,应注重滥用言论自由时相应责任追究制度的构建,明确相关部门主体的监管义务,完善互联网行业自律,利用现代技术对禁止性言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约翰·密尔的言论自由观出发,阐述言论自由在获取真理、发展个性、健全民主制度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证明保障言论自由的必要性。文章还介绍了密尔关于言论自由的界限的理论。笔者认为密尔限制言论自由的理论具有理想化的色彩,无法指导言论自由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文章末尾则从言论自由的绝对主义立场出发,探讨了言论自由原则在理想与现实层面的矛盾与困境。  相似文献   

12.
唐朝,是中国史上文化、政治、经济最发达的一朝,也是言论最自由的朝代,后人称之“盛世”,实在是名副其实。所谓盛世,不单是社会安稳,物质丰富,百姓衣食无忧,更主要的是百姓言论自由,可以说它是一个大盛世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3.
新政时期,清政府吸收国外主流处理军政关系的立法经验,在各项立法时对军人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集会和结社等政治权利进行限制.民国初年,政府沿袭这一思路,也对军人的这些政治权利进行限制.总体上说,这一时期限制军人政治权利的立法,在实体法和审判程序上都还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言论自由是指以口头、书面以及其他形式发表思想意见和观点的自由以及通过上述形式从别人那里获得思想及信息的自由,它应包括任意发表言论的自由、接受他人言论的自由以及保持沉默的自由这几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利益结构出现多元化,和谐社会的提出正是为了通过各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来实现社会稳定、有序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社会阶层、利益集团以及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包容互信.因此,对法律框架内的言论自由予以有效保障是求得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周新城 《中华魂》2012,(1):16-17
经常听到一种批评意见:“你们舆论一律,没有言论自由”。西方媒体是这样看的,而国内有些人也是这样看的。其实,对言论自由需要作具体分析。舆论总是一律与不一律的辩证统一.有的地方舆论必须一律,有的地方舆论不应该,也不可能一律。  相似文献   

17.
美国历史上,学者们通常都是在以国家为敌的前提下探讨言论自由,而费斯教授在其名著《言论自由的反讽》中,却提出关于以国家为敌的言论自由的三个错误:言论"沉寂化"效应、国家作为"配给者"角色的缺失、"公平原则"的漠视,费斯教授认为国家也可能成为言论自由的朋友。结合这一理论,充分认识中美两国言论自由的不同背景,可以以新程序主义为进路推动我国言论自由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杜佑的《通典·兵典》以《孙子》的说法为经,以历代的相关见解、战例、军事设施、器具等等为纬,来布局谋篇,因而对于军事制度的考证显得十分薄弱,达不到全书中其它制度那种溯源明流、贯通古今的效果,但依然给读者了解和研究古代军事诸多方面提供了方便。杜佑认为军事附属于刑法,美化府兵制,否定募兵制,对安禄山叛乱的必然性作出机械的解释,是其不足之处;但对迷信运用于战争持批判和分析态度,闪烁着唯物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博客作为一种新型交流工具和生活方式,在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引发大量法律问题,这其中,博客的言论自由的保护和规制问题,便成为其中最突出和核心的问题.美国作为言论自由保护宪政实践最为发达的国家,在博客的言论自由法律规制上体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一面,苹果公司商业秘密案即是典型范例,而这种对言论自由的高度强调和社会利益的权利衡平,也和美国自身以第一修正案为代表的言论自由保护宪政传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言论自由的限度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言论自由是一个社会极为重要的品格和价值之一。但法治社会中任何一种权利都不是绝对无限的存在。法律的规定和其他正当性权利都构成了言论自由的权利边界。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首倡的“明显而即刻危险原则”系统地阐述了公众言论与社会安全的关系,试图在自由言论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之间寻求一种恰当的平衡。而1964年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一案确立的实际恶意原则为解决这一难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