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人靠一道菜改变了命运,你相信这样的事吗?在吉林市,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温德远和他的“铁锅[火靠]大鹅”这一名菜和名店的。他就是靠着新创造的“中国名菜”,不仅成了百万富翁,而且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就在全国各地开了110多家加盟联锁店,光加盟费就净赚了200多万元!那么,温德远是如何想到要搞这样一道名菜的呢?他又是如何从一家设计研究院的副院长成功地转型成为一个拥资数百万的酒店老板的呢?  相似文献   

2.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经常向人们抱怨自己的居住条件太差。朋友劝他向一位长者请教。“你为什么不养一头羊呢?”长者听完他的诉苦,这样建议道。“什么?养羊?在哪里养?就这样我们已拥挤不堪了!”他叫道。  相似文献   

3.
在一张语文试卷中,我们看到这样一道改错题:“大家都来了,只有他一个人没来”。这道题究竟是错还是对?对此曾引起过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处理“全体”和“部分”的关系。既然“全体”都来了,那末,包含在“全体”中的“部分”——他一个人——怎么可能不来呢?这是认为句子错了的人的意见。而认为这个句子对了的人也有道理。试想,当某人对你说话时,先指一指“来了的人”,当然可以说“大家”,而决不会说“大多数人”之类的话的,然后针对“没来的他”,当然可以说:“只有他一个人”。因此,这句话又何错之有呢?而且,在日常生活用语中,这样的例子还不少。现略举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杞人忧天     
这个成语使人们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不要为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事情担心。传说从前有一个杞(qǐ)国人,整天担心天空是不是会掉下来,如果有一天天崩(bēng)地裂,自己没有地方躲藏,可怎么办呢?他天天在想这个问题,但是怎么想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来。于是,他急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的朋友看他整天这样忧愁(yōu chóu),就告诉他说“:天空只是由很厚很厚的大气充积而成的,你每天都生活在天的中间,天怎么会掉下来呢?你放心吧,天不会掉下来!”哪知听了这些话,杞人更加忧愁了。他说“:既然天空不会掉下来,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就不会掉下来吗?”…  相似文献   

5.
“天涯远不远?”——“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在书店里翻阅古龙《天涯·明月刀》时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仿佛一幅画卷被打开似的,我看到了画卷里的人——一身快意,三尺青锋,天马行  相似文献   

6.
我的一个朋友是杭州郊区龙井村人,家里有5亩茶园、一个茶室、一块地,年收入二十多万。此外,他还有别墅、汽车以及大量的银行存款。一天,他在他充满阳光的别墅大客厅里,苦着脸对我说:“唉,你说这日子该怎么过下去呢?”这样一个拥有别墅、汽车的人,  相似文献   

7.
细节的力量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老板不重视我”或是“老板不给我机会”。不知这些抱怨者有没有想过,老板重视和喜欢一个员工的前提是什么呢?如果你做到了最好,老板会不器重你吗?其实,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是没有多大差距的。就某一项具体工作而言,“老板重视”的员工可能只是多做了那么一点点,或者多关注了一些小的细节,才在最后的工作效果上体现出了“差距”,得到了老板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一个旅客来到了一座大城市的城外,见有一位女士坐在路边,就上前问道:“请问前面城里的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你来的那个地方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女士反问道。“哦,那些人真是坏透了。”他答道,“他们不仅卑鄙,不值得信赖,而且所做所为都令人厌恶。”  相似文献   

9.
孔融为曹操所杀,历来很有一些人替他鸣不平。曹操既然以“乱世之奸雄”出了名,这个号称“建安七子”之一的“江东名士”孔融,也就当然地成为“贤人”或“君子”的代表了。孔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现在有必要还他本来面目。孔融(公元一五三——二○八年),字文举,山东曲阜人,是孔老二的二十世孙。他的七世祖霸,当过西汉元帝的先生,官至侍中;高祖父尚,任钷鹿太守;父亲宙,官至太山都尉。这样孔融就成了世袭的豪强地主,在曲阜称为一霸了。  相似文献   

10.
啄木鸟医生:大家都知道,化妆是一种美容技巧,看电视里的明星们化上妆后多漂亮!可化妆也得化适合自己的妆,如果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一味浓妆艳抹,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今天就接待了这样一位患者。病文档案我爱在这条小路上散步。我曾经听人说过,这条小路以前十分荒芜,但现在却绿树成荫。走着走着,那个熟悉的人再次映入眼帘。他依然穿着补了很多次的衣服,依然那样苍老,但他还是努力拿着铲子挖坑,准备种下新的树苗。我走近了他,问“:这片树林是您一手种下的吗?”“是啊,”他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意。“您为什么要种树呢?”“我这人没什么知识,刚来…  相似文献   

11.
一位叫贝加的教育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中国某地方,几个小孩在一起玩,其中一个被另一个打了,被打的孩子哭着跑回家去告诉了妈妈,妈妈急忙赶来对“打手”吼道:你为什么打他?!你再敢打他,我就打死你。在美国也有这样的事,可年轻的妈妈跑来却心平气和地说,你为什么打他呢?你们不是好朋友吗?好朋友应该友好相处。  相似文献   

12.
1+1=2     
多一份帮助,多一份力量!人们只有互助,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快要死了,他就去问上帝:“我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上帝说“:你上天堂走一走,再下地狱走一走,你看哪里好,就到哪里去。”那个人先下了地狱,看到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大鱼大肉,但都瘦得象树枝一样,怎么会这样?他仔细一看,原来每个人胳膊上都系着棍子,勺子绑在棍子上,食物吃不到嘴里,也不采取任何办法,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他又去了天堂,天堂里的人都红光满面,他们的胳膊上也系着棍子,自己也吃不到。但他看了一会儿,明白了,他们互相把食物塞到别人嘴里,这样你一口,…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于《红与黑》的写作情况了解得不多。据作者自己宣称,最初的创作意图始于十月二十五到二十六日的夜间。那时他突然有了这样一个灵感:写一部名叫“朱利安”(另译于连)的小说。但究竟是哪一年的十月呢?对这个问题,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斯丹达本人曾多次提到创作年份是一八二八年。为什么说这种说法不能使人相信呢?就因为在那个时间,那个值得纪念的夜晚,说他正住在马赛。然而,他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曾一度在这弗凯亚人的古城(即马赛)停留过的,却正是一八二九年,而不是一八二八年。  相似文献   

14.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的口头禅由“天哪”变成了“我的上帝”或“MyGod”;与此同时,孩子口中的“妈妈”也正向“妈咪”的称呼过渡,平添了几分做作扭捏的感觉,令人头皮发麻。难道我们的传统文化就这样被“不肖子孙”淡忘了吗?据一家电台报道:某公司的外方经理在招聘中方工作人员时,首先考虑的是应聘者对中文的掌握情况。他意味深长地说:“人不能忘本,母语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有力见证,一个人不会运用或不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母语,甚至对其了解很少,我们怎能用这样的人呢?”不可否认,我们中的有些人恨不能换掉自己的血,恨自己会讲汉语。染个红头…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研究讨论话剧剧本《屈原》时,周恩来志对剧本的修改和历史剧创作的原则详尽地表了自己的看法。讲完之后,他笑着问身边一干部:“你的意见呢?”那位干部急忙回答:“没意见,同意您说的。”周恩来听后很不高兴,严地对那位干部说:“一个共产党员,怎么可以没意见呢?遇到问题,你不思考?不懂就应该先学准备嘛。我不喜欢没意见的人。都同意我的意,那还讨论什么呢?你要学着提出不同的意见,至相反的意见。只同意别人的话,你就会变成汉了。再说呢,领导都那样聪明?都那样正确?的领导者要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这样才受到启发,才能把问题看得更全…  相似文献   

16.
轻松一刻     
《社区》2005,(14):63-63
买早点有三个人到早餐店买早点。第一个人跟老板说“:老板,我要一个煎蛋,但是不要蛋黄。”老板就照着他的话煎了一个蛋。第二个人也跟老板说“:老板,我要一个煎蛋,但是不要蛋白。”老板也照做了,但是已经有点不耐烦了。轮到第三个人,老板就不客气的问他:“你呢?你的蛋不要什么?”第三个人有点胆怯地说“:我……我的不要蛋壳……”毛毛虫两只毛毛虫正爬过草地,公毛毛虫跟母毛毛虫说“:让我们回家去,如何?”母毛毛虫说“:好啊!”这对毛毛虫回到了母毛毛虫家时,公毛毛虫却发现,母毛毛虫戴着结婚戒指。公毛毛虫说“:我不跟已婚母毛毛虫约会。”…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某某是好人!”、“某某是坏人!”、“这个人道德品质高尚!”、“那个人缺德!”。人们是根据什么原则去议论别人,对别人的行为进行评价的呢?这里,就涉及到伦理学上的道德评价的根据问题。关于道德评价的根据问题,历来是一个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问题,争论的焦点,就是动机和效果的问题。即评价人们的行为的善恶好坏,是看动机呢?还是看效果呢?  相似文献   

18.
“我们每个人心胸都有宽广的一面,可又有几个有博大的胸怀呢?” ——题记 你离善良有多远夏季里的某个星期一,升旗仪式上,校长一如既往地发表讲话。一位同学有些支持不住了,但仍然坚持着。只是她的体力太虚弱了,她倒下了,无声无息的倒下了。她周围的人全都叫了起来:“晕倒了,她晕倒了!”但声音里没有担心,只有轻蔑,更没有人去扶她。老师走过来,严厉地说:“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同学?”然后扶起她,走了……他们满腹疑问:我们怎么了?我的考试的成绩不好吗?干嘛这么凶?朋友,你会这么想吗? 你离豁达有多远一位女同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结构上学习了传统小说、评书的结构方法,首尾连贯,情节线索十分清楚,场面与场面之间环环紧扣。文章开头一部分通过“我”介绍了王清智:“他在我所结识的农村支部书记当中,算得上最有水平的一个。”接着提出了几个问题让人们深思:为什么这样有水平的王清智领导的王庄反而落后在李庄的后面?李庄的支部书记李黑牛又是怎样一个人呢?……这几个问题就是本文线索的“头”,文章就根据寻找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这线索写下去。 开头一部分写了李黑牛介绍经验后,王清智听了“脸上红一块儿、白一块儿的。什么原因呢?”这部分最后的这一设问引出了  相似文献   

20.
品味时尚     
从前有位王子,他走到了外面的世界,只见他心事重重,面带忧伤。他抬头看着天空,天是那般的碧蓝,他叹息道:“一个人能在天堂上该有多好啊!”这时他看到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向他走来,样子十分可怜。他和老人打了声招呼,并问:“我怎样才能进天堂呢?”那人答道:“通过贫穷和谦卑!穿上我的破衣服,到人间去游荡七年,去尝贫困的滋味;不要钱,如果饿了,就向有同情心的人要点东西来充饥,这样你就接近天堂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