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地利用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树立正确的土地利用伦理观,保护土地资源,是人类的神圣职责。本文考察了我国传统土地伦理观的基本内容,分析了现代土地利用伦理学的发展概况;通过研究我国土地利用伦理选择的现实环境,提出建立具体的运行机制,将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规范切实落到土地利用决策和社会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城市化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变革,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城市化既对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与可持续城市化的定义和内涵进行归纳和分析,说明城市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并指出了可持续的中国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化的路径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同时肩负着辅助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构筑以城市为依托的先进生产力双重任务。由于城市化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强化农村教育 ,提高人口素质 ,又是城市化的前提。因此 ,中国城市化应从强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活力 ,构筑大城市群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两个方面同时推进。应注重大城市群的龙头作用 ,以便较快地形成先进生产力 ,通过多功能辐射增进中小城镇活力  相似文献   

4.
区域城市化进程对其社区文化的演化具有“直接条件”的影响作用。由于区域城市化“直接条件”影响与社区文化自律演化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 ,故在区域城市化进程中 ,社区文化需要自为地积极演化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交接带土地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所有国家与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后 ,尤其是 9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 ,但与此同时 ,城市的发展在土地利用 ,尤其是城乡交接带的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城市化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城乡交接带土地利用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城乡交接带管理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表现为中心城市本身发展的同时对周围区域进行的辐射和同化。当前,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攻坚时期,需要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区域发展条件,构建多元化健康持续的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是指不同区域的各具特色、充分发挥优势、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未来中国四大区域城市化将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格局,东部和东北地区已进入减速期,而中西部地区仍处于加速期,故应将研究重点放在东部地区的网络城市化、中部地区的多元城市化、西部地区的大城市与小城镇结合的城市化和东北地区的品质立市的创新驱动型城市化发展上。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城市化肇始于20世纪中叶,它的直接动因是随着盆地矿产资源的层层勘探与开发、交通基础条件的不断改善而导致的大批开发人口的迁入,经过了东部城镇萌芽、重点向西部转移、全面繁荣与整合、两大中心城市带动的发展历程。盆地是目前青海省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由于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限定和陷入发展困境,特别是越来越无法顾全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支撑,盆地城市化面临生态危机和结构不稳定这两个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亟待通过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施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确立切合实际的城市化方针和方向、挖掘人口转化潜力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城市化与区域图书馆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 《河北学刊》2007,27(5):236-239
本文针对河北省城市化进程与区域图书馆及其文献信息资源的发展状况,提出在城市化进程中,河北省应依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实行城市区域图书馆集群化管理,建立区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城市区域性图书馆门户联盟信息系统等区域图书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客观地阐述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制约中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人口、科技、战略、经济、制度等因素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后,提出实现中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应以生态城市为模式,实现城市信息化形态,注重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创新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区际不公平问题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首要因素 ,认为解决区际公平问题比解决代际公平问题更为紧迫 ;阐述了区际公平的基本含义及其解决区际不公平问题的途径即区域外部性的“内部化”及其补偿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新疆乌鲁木齐为例,通过分析城市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找出最主要的因素,并给出了一个通过因素的调节来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途径,最后把实证结果普遍化并提出城市化过程中的各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区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最近三十年来,人口城市化水平一直是东部高于西部,而且区域差距不断拉大;从人口城市化的增幅来看,在不同的时间段有所差异,在2000年以前,东部的增幅高于中西部,进入2000年以后,中西部后来居上;人口城市化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统计口径变化共同造成区域人口城市化水平及其增加幅度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化特征、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相似,都呈现起步—加速—成熟三阶段特征,当前仍然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即将进入质量提升阶段。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既受经济因素也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增长和政策因素影响尤为突出,而中国城市化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与国家层面上的城市化影响因素有所不同。此外,中国城市化的区域差异受到自然与区位条件、国家与地方政策以及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等多方面的影响。现阶段应在顺应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应着重强调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战略转型,集中力量解决中国城市化发展中面临的三大政策课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济发展史充分说明,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互为条件和因果。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不仅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还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转换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动力。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转换的能力,直接决定的一个地区总体产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健  宁越敏 《南京社会科学》2012,(4):155-156,154
城市化发展一直是学界重点研究的领域.在1990年以前,城市化研究多架构在城乡互动和城镇化道路的范畴,突出中国特色地方发展对城市区域演变带来的影响,采用城乡互动的观点来凸显一个双向互动的城市化发展模式.1990年之后,我国城市化研究领域更加细化,不同学科研究内容侧重有所差异,包括全球化对城市社会经济分工的影响、城市生产与生活模式的改变、城市人口规模变动及劳动力市场、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区域城市体系的形成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围绕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探讨了实施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即加强区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走生态旅游之路,利用旅游产业政策,依靠科学技术及公众积极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民主法制及计划手段的宏观调控,保持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表现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要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关键在于城市化发展。然而,区域经济理论认为,城市化发展不仅受区域资源和环境等自然条件的约束,而且受城乡经济发展状况和现实经济体制的影响。因此,西部地区要实施城市化战略,只有立足于本地实际,选择中型城市发展模式,才有利于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经济发展史充分说明,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互为条件和因果。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不仅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还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转换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动力。一个区域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转换的能力,直接决定着一个区域总体产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城市自身地域的扩展。由于郊区土地的特殊地理区位和地价条件,使得城郊土地成为城市外延发展中土地利用的重点。了解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的类型及特点,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及集约利用对策,对于保护耕地、促进我国城市化建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参与式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区域异质性影响,特别是由于山区千差万别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以及区域目标群体的思想、认识、传统、习俗的迥异,造成山区农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研究时,我们必须采用自下而上参与式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区域源动力——农民的潜力和技能,让农民参与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督和评估,从而寻求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多元化途径,以保证项目真正体现区域农民的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