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察人事管理的制度反思及职业化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中校 《学术论坛》2008,31(2):73-78
在"党管干部"的大原则下,长期以来我国检察人事管理紧紧依附在党政干部人事管理体制上,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对象一体化、管理手段政策化、管理方式双轨化的特点相当突出,管理的实际效果差强人意.为确保检察权得到正确、高效行使,推动检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以分类管理为突破口,以提高队伍职业素能,规范竞争秩序,构建科学资源配置平台,充分激发干警主现能动性为根本目标,实现检察人事管理的职业化重构.  相似文献   

2.
陈学敏 《兰州学刊》2024,(2):106-121
数字检察的法律定位是法律监督。该定位是在不违背检察机关宪法地位的基础上,对社会发展的回应,对履职的自省,既与“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架构相契合,也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对检察机关的定性保持一致。数据与监督各自的规律与准则要求数字检察既要遵循数据的规律性,也不可违背法律监督的准则,且后者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数字检察的运行逻辑。数字检察为数据预测下的监督功能延伸提供了空间,但也带来技术至上、数据不安全、监督越界等潜在风险。为规制风险,必须实施规则之治,统筹推进技术赋能与制度规制。一方面提倡数字正义以促进制度理性,另一方面以保护数据法益实现数据安全,同时,坚持法定主义下的比例原则以厘清权力边界。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检察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检察制度是在以列宁法律监督思想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前苏联检察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后还吸纳了大陆、英美法系国家检察制度中的一些合理性因素,同时承继中国政治法律文化传统并结合基本国情实现了历史性的创新与发展.当代中国检察改革集中体现在检察制度基本框架的探索和建立、检察权配置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检察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发展上.在纪念建国6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当代中国检察改革的成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是国家机关,本身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责是行使作为国家权力之一的检察权。因此,检察改革必然涉及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调整的问题。从检察改革十年来走过的历程看,检察改革的绝大部分任务,都与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行使有关。检察改革之所以始终是围绕着检察职权配置进行的,是因为优化检察职权配置是检察改革始终不变的目标。检察改革如果缺乏对检察职权配置系统清晰的认识,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如果违背权力配置的基本规律,就会盲目进行,就难以达到党和人民满意的效果,甚至连检察机关自身的要求都不能满足,并且可能使今天的改革成果成为明天的改革对象。这样的改革,难免走上循环往复、无穷无尽的道路。本刊编辑部认为,在检察改革中,只有充分考虑检察职权配置的优化问题,科学合理地配置检察职权,才有可能保证这些职权的充分有效行使,才有可能通过检察改革推进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以"司法改革与检察权优化配置问题研究"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国家权力的分配和优化,以及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检察权优化配置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必然代表本刊编辑部之立场。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是国家机关,本身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责是行使作为国家权力之一的检察权。因此,检察改革必然涉及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调整的问题。从检察改革十年来走过的历程看,检察改革的绝大部分任务,都与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行使有关。检察改革之所以始终是围绕着检察职权配置进行的,是因为优化检察职权配置是检察改革始终不变的目标。检察改革如果缺乏对检察职权配置系统清晰的认识,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如果违背权力配置的基本规律,就会盲目进行,就难以达到党和人民满意的效果,甚至连检察机关自身的要求都不能满足,并且可能使今天的改革成果成为明天的改革对象。这样的改革,难免走上循环往复、无穷无尽的道路。本刊编辑部认为,在检察改革中,只有充分考虑检察职权配置的优化问题,科学合理地配置检察职权,才有可能保证这些职权的充分有效行使,才有可能通过检察改革推进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以"司法改革与检察权优化配置问题研究"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国家权力的分配和优化,以及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检察权优化配置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必然代表本刊编辑部之立场。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是国家机关,本身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责是行使作为国家权力之一的检察权。因此,检察改革必然涉及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调整的问题。从检察改革十年来走过的历程看,检察改革的绝大部分任务,都与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行使有关。检察改革之所以始终是围绕着检察职权配置进行的,是因为优化检察职权配置是检察改革始终不变的目标。检察改革如果缺乏对检察职权配置系统清晰的认识,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如果违背权力配置的基本规律,就会盲目进行,就难以达到党和人民满意的效果,甚至连检察机关自身的要求都不能满足,并且可能使今天的改革成果成为明天的改革对象。这样的改革,难免走上循环往复、无穷无尽的道路。本刊编辑部认为,在检察改革中,只有充分考虑检察职权配置的优化问题,科学合理地配置检察职权,才有可能保证这些职权的充分有效行使,才有可能通过检察改革推进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以"司法改革与检察权优化配置问题研究"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国家权力的分配和优化,以及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检察权优化配置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必然代表本刊编辑部之立场。  相似文献   

7.
检察改革要以检察职权优化配置为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机关是国家机关,本身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责是行使作为国家权力之一的检察权。因此,检察改革必然涉及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调整的问题。从检察改革十年来走过的历程看,检察改革的绝大部分任务,都与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行使有关。检察改革之所以始终是围绕着检察职权配置进行的,是因为优化检察职权配置是检察改革始终不变的目标。检察改革如果缺乏对检察职权配置系统清晰的认识,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如果违背权力配置的基本规律,就会盲目进行,就难以达到党和人民满意的效果,甚至连检察机关自身的要求都不能满足,并且可能使今天的改革成果成为明天的改革对象。这样的改革,难免走上循环往复、无穷无尽的道路。本刊编辑部认为,在检察改革中,只有充分考虑检察职权配置的优化问题,科学合理地配置检察职权,才有可能保证这些职权的充分有效行使,才有可能通过检察改革推进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以"司法改革与检察权优化配置问题研究"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国家权力的分配和优化,以及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检察权优化配置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必然代表本刊编辑部之立场。  相似文献   

8.
检察职权的内部配置与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机关是国家机关,本身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责是行使作为国家权力之一的检察权。因此,检察改革必然涉及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调整的问题。从检察改革十年来走过的历程看,检察改革的绝大部分任务,都与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行使有关。检察改革之所以始终是围绕着检察职权配置进行的,是因为优化检察职权配置是检察改革始终不变的目标。检察改革如果缺乏对检察职权配置系统清晰的认识,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如果违背权力配置的基本规律,就会盲目进行,就难以达到党和人民满意的效果,甚至连检察机关自身的要求都不能满足,并且可能使今天的改革成果成为明天的改革对象。这样的改革,难免走上循环往复、无穷无尽的道路。本刊编辑部认为,在检察改革中,只有充分考虑检察职权配置的优化问题,科学合理地配置检察职权,才有可能保证这些职权的充分有效行使,才有可能通过检察改革推进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以"司法改革与检察权优化配置问题研究"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国家权力的分配和优化,以及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检察权优化配置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必然代表本刊编辑部之立场。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是国家机关,本身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责是行使作为国家权力之一的检察权。因此,检察改革必然涉及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调整的问题。从检察改革十年来走过的历程看,检察改革的绝大部分任务,都与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行使有关。检察改革之所以始终是围绕着检察职权配置进行的,是因为优化检察职权配置是检察改革始终不变的目标。检察改革如果缺乏对检察职权配置系统清晰的认识,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如果违背权力配置的基本规律,就会盲目进行,就难以达到党和人民满意的效果,甚至连检察机关自身的要求都不能满足,并且可能使今天的改革成果成为明天的改革对象。这样的改革,难免走上循环往复、无穷无尽的道路。本刊编辑部认为,在检察改革中,只有充分考虑检察职权配置的优化问题,科学合理地配置检察职权,才有可能保证这些职权的充分有效行使,才有可能通过检察改革推进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以"司法改革与检察权优化配置问题研究"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国家权力的分配和优化,以及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检察权优化配置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必然代表本刊编辑部之立场。  相似文献   

10.
行政权检察监督研究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机关是国家机关,本身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责是行使作为国家权力之一的检察权。因此,检察改革必然涉及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调整的问题。从检察改革十年来走过的历程看,检察改革的绝大部分任务,都与检察职权的配置和行使有关。检察改革之所以始终是围绕着检察职权配置进行的,是因为优化检察职权配置是检察改革始终不变的目标。检察改革如果缺乏对检察职权配置系统清晰的认识,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如果违背权力配置的基本规律,就会盲目进行,就难以达到党和人民满意的效果,甚至连检察机关自身的要求都不能满足,并且可能使今天的改革成果成为明天的改革对象。这样的改革,难免走上循环往复、无穷无尽的道路。本刊编辑部认为,在检察改革中,只有充分考虑检察职权配置的优化问题,科学合理地配置检察职权,才有可能保证这些职权的充分有效行使,才有可能通过检察改革推进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以"司法改革与检察权优化配置问题研究"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国家权力的分配和优化,以及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检察权优化配置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必然代表本刊编辑部之立场。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联邦运输检察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其中,包括铁路运输检察制度.而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俄罗斯联邦(苏联)一直都在进行"摸着石头过河"式的运输检察制度改革.研究俄罗斯联邦运输检察制度的历史发展,或者说研究俄罗斯联邦运输检察制度改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我国铁路运输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决定了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必然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检察文化来源于丰富的检察工作实践,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需要检察文化作为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根本上说,检察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先进文化的熏陶来全面提升检察人员的职业素养,从而实现检察文化建设与法律监督职能的有机统一.因而,实现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就要把检察文化建设纳入全部检察工作之中来谋划和考虑.具体而言,在检察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业务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保障建设为依托的基本思路,努力确保检察文化建设与检察工作的平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小雨 《理论界》2011,(3):61-63
在我国民事执行实践中,"执行乱"现象一直未能缓解,这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直接相关。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2008年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的研究分析,为学界提供一手实证资料,并分析提出构建检察撤销权的建议,以期加强民事执行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的目标是去除检察行政化的痼疾,正确认识和处理检察独立性问题是这项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目前将检察官独立行使案件决定权的理论前提界定为"授权"极不妥当。检察官并非代行了检察长的部分职权,而是依法律规定履职;"检察一体"框架下的检察长负责制并不排斥承办检察官独立自主地对案件作出判断;解决上级检察官的指令与办案检察官的意见发生冲突的问题,可以构建职务收取与转移权制度,这样既无损"检察一体"功能的发挥,也不违背检察官的个人意愿,能够实现"检察一体"与检察独立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我县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县委、县政府在抓好灾后重建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加大力度、真抓实管,不断优化升级,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一、以"十不准"为准则,规范行为1999年,县委、县政府把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广泛开展了城镇居民文明行为"十不准"活动。一是结合实际,制定"十不准"。以"提高素质、优化环境、塑造形象"为目的,结合县情,制定了(肇源县城镇居民文明行为"十不准")。赋予了'丁准畜禽散放…  相似文献   

16.
陶杨  赫欣 《理论界》2014,(6):57-61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实行检察监督的重要手段,但实践中检察建议往往并不具有强制性效力,导致检察监督被虚置,检察建议无法驱使被监督机关落实整改,检察建议制度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偏差,动摇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地位,也伤害了法律的权威。本文的研究以实证研究方法为切入点,选择A省B县检察院近四年来所发出的检察建议为样本,研究这些检察建议的主要内容、致送机关、反馈机制以及整改落实情况,以发现司法实践中检察建议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力求客观还原检察建议的实践状况,最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现实检察建议制度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检察文化是法治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检察制度的基本属性,是本质上的统一性与表征上的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约束等价值功能.检察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理念文化为方向,以核心价值文化为重点,以职能文化为主线,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从而实现检察多元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检察理念文化是在检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贯穿于整个检察活动并且指导检察实践的理论观念.检察理念文化的内容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新时期的检察理念文化只有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引下,从宏观建构、中观完善和微观发展三方面不断更新,才能与法制化进程相契合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以公正为核心的司法制度日臻完善的同时,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也逐渐提上重要位置。职业化和时代性是检察职业道德形成的两大要素。当前我国检察职业道德内涵的职业特征不明显,时代性不充分。检察官是国家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是法律秩序的守护人,是追求客观公正的司法者。应当从检察职业特征出发,重新解读"忠诚、公正、清廉、文明"八字箴言的基本内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理性应当成为检察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墨家"凡入国必择物而从事"的思想使墨家"十论"在实际运用中具有以结果为导向进行"选择性执行"的特点,使应对不同事态的部分主张间是否矛盾存在争论.本文以"义"作为"十论"的核心,试图提出一种从宏大理论衍生至低层理论的分析思路,使"十论"成为构成宏大理论的重要要素,为墨家"十论"的内部和谐提供一个新的解释.在公共管理视角下,墨家"十论"在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公共精神建设、透明政府建设等方面能给予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