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禹 《社科纵横》2010,25(4):18-20
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及分析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本文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涵入手,在阐述了由于时代变迁而导致的西方国家阶级阶层的变化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面临的时代挑战,最后指明了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理论界普遍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私营经济的重新产生和发展,私营业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尚需进一步探讨。私营业主并非仅仅是一个特殊的阶层,而应当是一个特殊的阶级。私营业主究竟是一个阶层,还是一个阶级?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首先分析一下阶层和阶级的一般含义。所谓阶层,通常是指同一个阶级内部因经济地位的差别而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的每一个层次就是该阶级中的一个阶层。例如,资产阶级区分为大、中、小资产阶级三个阶层;工人阶级有产业工人与知识分子阶层之分,等等。在这里,阶层总是某个阶级中的阶层,阶层离不开阶  相似文献   

3.
冯立鳌 《探求》2002,(2):10-12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在性质上应该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然而 ,在中国 ,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一直占多数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阶级、阶层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 ,中国共产党自然就同时成为了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两个先锋队”的思想 ,并为我党成为“两个先锋队”作出了一系列卓越的战略构想。这一理论实事求是地确定了我党的建党方针 ,把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高度统一起来 ,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崭新活力。  相似文献   

4.
和谐理论包括社会和谐理论、世界和谐理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理论.社会和谐理论是和谐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阶层和谐理论又是社会和谐理论的核心.阶层和谐理论包括:阶层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阶层和谐的社会是目的与手段、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其理论根据在于,阶级斗争与阶层和谐是交替决定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其实践根据可以概括为三个转变:对阶级(阶层)的分析从阶级斗争到阶层和谐的转变;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最广大人民群众从无产阶级到有产阶级的转变.阶层和谐理论对于很多理论和现实问题都有很好的解释和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5.
美国社会有没有阶级?美国人是否具有阶级意识?这是近年来许多西方学者感兴趣的一个课题。不少人认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日渐缩小,农业人口大幅度减少,白领知识分子人数大量增加,因此,马克思关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析理论已经不适用于美国当代社会了。有些人进一步引伸出“美国不存在不同的阶级,只存在不同的阶层”的论调,将美国描绘为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他们认为,在美国这样的社会里,阶  相似文献   

6.
李路路  陈建伟  秦广强 《社会》2012,32(5):25-46
本文系统梳理了当代社会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文献,揭示了阶级分析视角的核心和多元化的分析范式。阶级分析视角的核心是基于社会关系定义的结构性位置,是关于社会不平等及相关社会现象系统化的结构性解释。多元化的分析范式主要包括:(1)研究对象上的宏观层次(解释大规模社会变迁和转型事件)与微观层次(解释阶级对个人态度、行为和生活机会的影响);(2)分析思路上的 “结构-意识-行动”(将阶级作为“集体行动者”)与“结构-状况-选择”(将阶级作为“生活条件综合信号”);(3)解释逻辑上的“剥削和利益形成逻辑”、“状况逻辑或理性行动逻辑”和“结构化(或同质性)逻辑”。  相似文献   

7.
吴清军 《社会》2008,28(4):59-86
本文梳理了西方学术界自马克思以来关于阶级的概念与阶级分析的发展脉络,分别阐述了马克思、M.韦伯和马克思主义、韦伯主义以及新马克思主义等学术流派的观点。马克思与M.韦伯分别确定了两种阶级分析的学术范畴,后继的学者则按照这两种学术范畴对他们的阶级概念进行了解读与重新定义,但是新的定义导致了阶级概念更为模糊,阶级概念成为了社会科学与政治斗争中一个颇受争论的核心概念。自1980年代以来,新马克思主义者与新韦伯主义者都致力于研究阶级概念的操作化问题,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可供经验研究的理论框架,两条阶级分析的脉络自此逐渐走向了融合。  相似文献   

8.
EGP图式集中体现了新韦伯主义思想的阶级分类框架,这一图式在当代阶级分析和流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较之于赖特的新马克思主义阶级框架,在国内对EGP图式的系统论述尚没有展开。EGP图式自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以来,它的总体操作化思路一直没有发生实质改变,职业与雇佣地位始终是定义阶级位置的两大核心指标。EGP图式的理论基础在批判与争辩的过程中也几经变迁。文章在对该阶级图式出现的背景、源头及操作化问题进行详细考证的基础上,对该图式的理论基础和嬗变以及围绕该图式展开的理论争辩进行梳理的同时,试图对该图式在当今社会分层与流动领域中的应用价值以及EGP图式的中国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鲁迅,坚持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解剖《水浒》,评价宋江,做出了完全正确的结论。但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关于《水浒》和宋江形象的评论,几乎都是违背鲁迅论述的,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有许多至今未得澄清。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水浒》的评论和指示,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批判宋江形象分析中的错误观点和思潮,坚持马列主义的阶级论,批判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批判阶级调合主义,认识现实斗争中修正主义和投降派的反动本质和欺骗性,这对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在现在和将来,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坚持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0.
阶层分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整合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益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功能。在经济转型、社会结构变迁以及阶层分化的时代背景下 ,作为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应对其利益整合功能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定位 ,并应寻求比较现实的途径以充分发挥这一功能。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的最高准则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扩大党的社会基础 ;其根本目标是构建合理的现代阶层结构 ;其理念依据是共享改革成果 ,实现社会公正。为此 ,中国共产党要提升市场化的体制结构对实现利益的激励作用 ;要从立法上保证不同阶层的权利和利益 ,建立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 ,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需要 ;要建立社会各阶层间的协商和协作机制 ,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和机构 ,发挥它们的协调作用及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要扩大社会中间阶层 ,强化其消解利益矛盾和摩擦的“沉沙地”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鉴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以资本资产,组织资产和文化技术资产占有状况为依据,将当代中国城镇阶级结构描述为:由科层官员阶级、工人阶级、私有资本阶级、雇佣阶级组成的基本阶级;由专业技术人员阶级、基层管理人员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组成的中间阶级;以及由企业家阶级、农民工、城镇贫民和跨国资产阶级组成的过渡阶级及其群体。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其划分的中国城镇阶级,阶层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2.
丈夫的阶级地位足以说明问题了吗?──美国、瑞典、挪威和澳大利亚的阶级定位和阶级身份[澳大利亚]J.巴克斯特阶级分析历来是集中于男人在职业系统中的位置:女人在这方面完全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或是按照家庭中男修户主的地位来划分她们的阶级。这种阶级分析意味着,...  相似文献   

13.
毛丹  张洪 《社会》2017,37(1):94-126
阶级实体和概念都是关系性的,工人阶级的状况和性质需要从工人、国家、资本三方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入手进行考察。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家在三方关系中占据中心位置,对劳资关系和工人阶级具有塑造能力,国家并非只会选择做优势阶级的刻板代言人;劳资矛盾是否激化以及工人阶级成为秩序合作者还是激进行动者,与国家如何定位和处理劳资关系有关。社会学的阶级分析在当代还有没有潜力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国家在劳资问题上的角色与措施,可能缓解工人对国家和资本的对抗性、促使工人转变成秩序的合作者,也可能激发工人的对抗意识。如果是前者,阶级分析会因劳资对抗问题的缓解而不再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如果是后者,阶级分析就不仅是恰当的理论分析工具,还具有重大的实践内涵。上述视角可能也适用于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与怀特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人认为,在美国这样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中,不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因此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理论不适用于美国社会。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中产阶级数量的减少,美国社会的现实阶级基础越来越显示出来;另一方面全球资本主义的扩张又在世界范围内强化了资本主义贵族和无产阶级平民之间的对抗,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也因此越来越增强了其适用性。而怀特海的思想由于其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显示出在全球化的时代社会压迫的阶级结构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胡小燕 《社科纵横》2007,22(7):57-58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自我调节,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与10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描述的有很大不同。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深入地观察和分析这些现象,坚决批判西方学者提出的各种否认阶级存在、抹煞阶级矛盾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现状及其走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即由原来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分化为:1.主体阶层,包括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国家和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商服员工;2.新生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外企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3.过渡阶层,包括城乡失业半失业人员、退休职工和防卫群体.未来社会阶层分化发展的趋势在于:一是主流不变,伴随中间阶层的不断壮大,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将逐步从"洋葱头"型向"橄榄型"发展;二是结构多元,社会阶层分层化和群体化趋势日益加剧;三是流动加速,将实现从"身份"依赖到"契约"资格的体制性突破.正确认识并把握社会阶层分化现状及其发展走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扩大群众基础、增强阶级基础、巩固执政基础,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沿时间脉络描述了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市阶级阶层结构的变迁轨迹。在此基础上,指出北京市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已经在向后工业化方向发展;市场经济的发育与职业结构的升级是阶级阶层结构变迁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间阶层的崛起,是当代西方社会结构理论的重要课题。文章以马列主义为理论依据,剖析了西方学者的种种观点,阐明了中间阶层的概念和特征。文章指出:对此研究不能回避阶级划分与阶层划分的相互关系。阶层划分是在阶级划分的前提下,从另一角度对社会结构进行具体划分。中间阶层由阶级体系内的“中间几个阶梯”构成,其内部结构有同质与异质的区别。中间阶层是个历史概念,它是混合体,有很强的变迁性。  相似文献   

19.
黄青坚 《探求》2002,(Z1):37-38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讲话中 ,以革命家政治家的勇气 ,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 ,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作为一个执政党 ,应该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和协调各阶层的关系 ,为阶层、职业不同但政治认同的人们 ,实现共同的政治理想创造条件 ,从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既是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和我党建党思想的继承 ,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20.
对于马克思著作中自在阶级与自为阶级的区分,人们的看法是有争议的。当代对西方阶级构成的两种主要分析采取两个极端:有人利用这种区分,有人排斥这种区分。这一区分,经过黑格尔的详细阐明,后被马克思接受。在目前流行的阶级分析中又被采用了。本文旨在通过阐述这种区分来强调这种区分在方法论上的作用。在讨论过程中要提请注意一个第三范畴:自在自为的阶级。这个概念虽然在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论著中完全被忽视了,但逻辑上还是属于辩证法的阶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