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秀玲 《学术交流》2012,(6):118-121
外贸发展方式创新,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而关键的任务。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外贸发展主要依据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出口数量扩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和低价格战略形成竞争优势。目前,面临后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大宗商品价格高企、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出口难度增加,更显露出其粗放性和难以持续性。东北地区外贸发展亟待打破原有传统贸易理论束缚,创新外贸发展方式,即从扩大出口创汇转向提高经济效益上来,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式增长上来,从出口创汇型转向依靠国际化经营能力上来。要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创新对外贸易制度安排;发挥东北地区优势,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引导产业升级;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促进外贸经济协调发展;集合各方力量,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2.
蒋景东 《学术交流》2006,(5):181-183
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将会拥有独立的外贸进出口经营权,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客户被选择,机会和风险并存。对外贸易中获取国际市场竞争力成功与否的首要问题在于商务谈判技术,商务谈判的核心技术是文化。文化的差异有时加大了对外贸易的风险;有时又有许多贸易机会白白丧失。因而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深刻的分析,对企业外贸双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国际贸易发展中,技术密集化趋势日益显著,出口产品技术密集度的变化已成为一个值得重视与研究的问题。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二战后决定外贸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已由“比较成本”为主逐渐转向“比较技术”为主,引起比较优势内含的根本性变化。技术密集度是衡量出口产品“比较技术”优势的尺度,在当今国际贸易结构演进中日益发挥出其重大的指导作用,对外贸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以技术优势为主导的新的“动态比较利益论”和国际价值论已成为外贸理论新的基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在分析一国的出口竞争力时,不单要考虑生产要素的成本,还必须分析其技术密集度和技术进步趋势。加速出口产品的升级是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扩大出口创汇的关键。鉴于当代国际贸易中日益显著的技术密集化趋势,有必要从技术密集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日本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日本的外贸环境恶化、出口大幅减少。日本政府在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应急的同时,对其贸易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日本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也配合采取了各种措施,对缓解日本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日本的外贸结构失衡、区域合作面临困境、农业开放度低以及外贸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在短期内尚无法有效解决,导致日本为应对危机所进行的外贸政策调整的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制约了日本对外贸易的整体快速回升。日本的对外贸易仍将呈现出在波动中继续调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求是学刊》2019,(5):72-80
以中美贸易战全面爆发为标志,中国对外贸易内、外部地理空间结构正面临全面的重新洗牌。近几年,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可圈可点,通过促进中国内部地理空间结构重组可打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外部地理空间结构升级,助力中国对外贸易在洗牌后成为贸易强国。文章将地理区位引入随机变动参数模型,实证分析了地理区位对一国不同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克服了地理区位的影响,蕴含着巨大的贸易潜力。借由"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加快促进中国内陆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国区域对外贸易发展的重构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快速增长,但与贸易伙伴的摩擦也日趋增加,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新崛起的贸易大国应及时调整外贸政策思路,外贸指导政策从出口创汇为核心向进出口创利为核心转变,适当控制外贸增长速度和外贸依存度,正确看待和利用国外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维护正常出口秩序和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质量档次,主动调控进出口的基本平衡,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一定程度的错位发展,建立我国对主要地区重点商品出口数量和价格监测预警及调控系统。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末期,世界经济陷入整体性衰退,我国外向型低端产业面临巨大压力,出口形势相当严峻.已有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现实发展的需要,更不能完全作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制定外贸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因此,我国必须跳出"比较优势陷阱".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综合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对外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一直都是外贸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陕西省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陕西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选取陕西省进口、出口、GDP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进口与出口对经济增长都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并且出口的拉动作用大于进口的拉动作用。在西部大开发中,为了促进各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根据各省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促进外贸进出口,尽快将出口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梁小萌 《探求》2006,(6):45-49
顺应国际贸易公平性的要求,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必须改变过去的“奖出限入”的导向,我国外贸政策的调整要求出口企业作出应对,一是改变生产经营模式;二是寻求多维转型;三是完善企业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在引进外资和鼓励出口的政策导向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78年至2005年的27年间对外贸易增长了68倍,为我国带来大量外汇收入,并逐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然而,随着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贸易顺差基数越来越大并呈加速增长之势,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巨额贸易顺差,要实施优化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加快完善"有促有限"的出口调节政策,变政策主导的过度出口为市场主导的适度出口;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促进不易产生贸易摩擦的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等一系列相关措施,调节顺差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在对列,开放中,当前我们既有一个进一步开拓市场的问题,也有一个进一步开放市场的问题。在开拓市场中,我们要通过出口产品的结构进步、市场多元化和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来提高外贸效益,要通过实施大经贸战略推进出口,并使对外劳务出口与商品出口有效结合。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既是外部环境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也是有利于我国企业在竞争中加速发展和消费者利益的。在市场开放条件下发展民族工业取决于对在新的条件下对民族工业的理解,也取决于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市场开放的得失也要以“三个有利于”来判断。正确认识对外开放中的各种现象,对于我们坚持这一基本国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乡镇企业出口的规模、分布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一组数据对北京市乡镇企业出口的总体规模、行业与地域分布、以及产品与市场结构进行了说明与重点分析[1] 。在总额快速增长的同时 ,京郊乡镇企业出口表现出一些结构性问题 ,反映在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区域发展不平衡 ,以及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等方面。今后应积极鼓励乡镇企业提升出口产品的资本、技术含量 ,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同时鼓励企业的适度集中 ,通过形成产业群集实现集约化发展 ,完成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贸易结构和经贸发展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 ,具体分析了以下相关问题 :俄罗斯与发达国家经贸合作的优势和劣势 ;俄罗斯改变与发达国家的贸易结构 ,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 ;俄罗斯重新定位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俄罗斯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扫清与发达国家经贸合作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后的全方位开放将给我国的工业发展战略带来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工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应以产业结构战略为中心和依据,对外贸易战略和利用外资战略的取向应适应和服从产业结构战略的取向。在继续推行产业结构升级战略的基础上,对外贸易战略要以动态比较优势为基础,以比较优势的转换为导向,利用外资战略要有重点地实施必要的优惠政策,并与产业结构战略保持一致和协调。工业发展政策的调整要形成以产业结构政策为中心,以对外贸易政策和利用外资政策的调整为搭配的新格局,处理好政府适度和有效干预的问题是新时期工业发展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使每个企业都可能成为国际化市场体系的成员,国际化的市场更加复杂、多变。民营企业必须根据客观经营环境的变化,建立企业组织结构的应变机制,随时调整企业战略,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竞争优势,降低国际化带来的风险。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体现出动态机制,要具备适应性和灵活性,还要考虑价值链对企业组织结构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杰 《学术交流》2005,(5):125-129
日本和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的。一方面,对外贸易政策在总体趋势上呈现自由化;另一方面,又根据各自经济贸易发展的实际大力推行管理贸易。中国在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上,既要将贸易自由化作为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取向,更要适应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加大实施管理贸易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外贸易取得耀眼成就,但有关是否实现外贸及产业升级的争议一直在进行.浙江作为外贸大省,其出口制造业产业升级既表现出了自身特征,也具备全国的共同特征,即浙江制造业实现了量的增长,质的增长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表现在制造业中传统产业的生产深度继续保持或有所提高,一般贸易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外贸竞争力较强,出口复杂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优势增强.但是存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深度低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高新技术产品对经济的贡献度不足等问题.为此,必须转变现有的出口导向型外贸战略,树立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观念,充分利用好国际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政府对外贸易管理,通过不断完善“官产协调”的管理体制,适时调整外贸政策和加强对外贸易立法等手段,有力地抓住了国际市场各个时期的有利时机,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大进大出”和惊人的大发展,从而成功地实现了整个对外贸易的良性循环以及“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对外贸易管理的成功,不仅保证了日本经济在50年代的迅速“起飞”和此后持续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而且也促进了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的稳定增长。我们认为,日本外贸管理的某些历史经验,对于当前外贸已成为经济起飞“瓶颤”的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研究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外汇外贸立法研究中山大学法律系丁艳雅战后日本对外贸易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诸方面的,其中实行“贸易立国”战略,并成功地推行了一系列外贸政策就是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各个时期推行的外贸政策所以能取得成功,与其适时制定和完善外汇外贸立法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有重要的影响。在印度这样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里,对外贸易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但是,1947年独立之前,在英国殖民当局统治下,对外贸易在印度的作用,主要只是保证宗主国稳定地掠取廉价原料和农副产品,并且保证英国工业品独占印度市场,因此发展极为缓慢,结构也很不合理。只是在独立之后,印度才逐渐发展起自主的对外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