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别林斯基说过:“果戈里的《塔拉斯·布尔巴》既充满了悲剧的雄伟,又充满了喜剧性,这两种对立因素在这个人物身上不可分割地、完整地融合为一个统一的、自成一体的个性,你对他又是惊奇、又是害怕、又是好笑”(《别林斯基论文学》)。中外文学史上许多具有人民性的优秀作品,都往往把悲剧性和喜剧性融合在一起。关汉卿、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吴敬梓、果戈里、契诃夫等名作家的作品中不难找到这类例证。可以和这些文学大师们媲美的我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他的部分小说创作,就有把喜剧性溶入悲剧的特点。特别是鲁  相似文献   

2.
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这说明人物外貌描写是十分重要的。在人物描写中,怎样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在人物外貌描写方面,我尝试了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3.
"感情引导我们陷于错误"——重释《钦差大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戈里《钦差大臣》的戏剧基础是“误认”,具体体现为“认同他人的失误”和“在事物中只看到自己想要发现的”。这同时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1842年修订版中出现的“你们笑什么?笑你们自己!”不仅提示了艺术与生活的真实关系,也使戏剧舞台延伸到观众。果戈里《钦差大臣》的一再修改,体现了经典现实主义作家“创造坚实作品”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文学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有益养料与汲取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鲁迅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意在暴露家族制度与礼教弊害”的《狂人日记》,是在果戈理的同名小说启发下写成,却又比果戈里的小说“忧愤深广得多”;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结构之宏大,人物之众多,也或多或少取法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巴金被人称为是“中国的屠格涅夫”,冰心的诗集《繁星》与叹春水》,字里行间都融入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爱的哲学”.在中国现代作家行列里,没受过外来文化影响的人几乎是没有的。在创造社作家脉中.郁达夫的小说充…  相似文献   

5.
(一)果戈里在俄国文学史中占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继承并发展了由普希金奠定了基础的俄国文学,对推动俄国文学沿着揭露批判沙皇俄国黑暗现实的方向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在俄国美文学中持久地贯彻讽刺——或者说得更公允一点,所谓批判倾向的功勋,却应当特别归给果戈里。”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里(1809——1852)出身于乌克兰一个地主家庭。他熟悉乌克兰的农村生活和民间文学;中学时代受到十二月党人所宣传的进步思想的影响;中学毕业后,到了彼得堡,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他又经历了几年小职员的辛酸困苦的生活。这一切使年轻的果戈里厌恶贵族官僚的庸俗无聊,憎恨社会上那种巴结权  相似文献   

6.
鲁迅一九八一年四月二日写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通过一个“狂人”的自述,深刻地揭露了几千年来吃人的封建社会的罪恶,发出了“救救孩子”的革命呼喊,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声响亮的春雷。它比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的《狂人日记》还要忧愤深广。果戈里的《狂人日记》共分二十段,是二十天的日记。各段的日期大多是不接连的,混乱的。小说里的狂人是一个部里的九等文官小书记(抄写员),过着穷苦的生活。他幻想部长的小  相似文献   

7.
唐初统治集团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一个统治集体。这个集团在法律思想上坚持。“德主刑辅”,而“德”的内容就是“无为而治”.其无为而治的法律思想在理论上表现为少欲少为.强调“君无力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在立法上表现为削除繁苛,务求宽简和统一律令,稳定律分;在司法上表现为严格治史,省饼官员,要求官吏各尽其职,守文定罪,皇帝不乱加干涉;同时指出,司法要慎狱恤刑。不可滥杀重刑。唐初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是借鉴历史上的经验和总结历代衰亡教训的结果,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校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高校民主管理表现为教职工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以国家社会和高校主人的身份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为高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指引下,高校民主管理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偏”、“淡”、“虚”等问题.今后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制度化建设,努力建设一个高素质的骨干队伍,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把高校民主管理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9.
著名画家张大于曾言:“画无中西之分.初学如是,至最高境界,亦是如是.”徐悲鸿为中国画学颓败找原因时认为根源在于“田守旧,日惟失其学之独立地位.”从二位大师精辟高论之中可见,艺无疆界.一味强调民族性、独立性,无疑是盲目的夜郎自大的表现.艺术的民族性是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表现为产生一发展一相互影响一消褪.世界化趋势在所难免,是不依人的主观愿望而改变的.当然,艺术的创造者都属于一定的民族,而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必然表现在特定的艺术形式上.这些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异,不仅仅表现为艺术的个人喜好与气质,时代的前…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时代的热切呼唤,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本课题研究着眼于开发、整合自主实验资源,着重研究了构建以自主实验为核心的“探究型”教学模式,运用“活动表现评价法”对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进行质与量相结合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研究为自主实验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舞台上的一切都是“假的”,包括人物、时空、情境。“假定”可谓是戏剧艺术的本质属性。它的艺术张力则主要表现在其作为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中所居有的特殊结构.而戏剧“假定性”艺术的接受障碍则主要表现为:知识障碍和审美障碍。  相似文献   

12.
萨特人学的“非理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研究萨特文学的目的出发,主要探讨了萨特人学的非理性问题。1.指出西方人学非理性在文学中的两大类表现。2.萨特人学的非理性,不在于揭示“潜意识”,而重在反对“唯理论”;3.在分析了传统理性的“有效性”和“有限性”之后,认为萨特的“非理性”不等于“绝对的反理性”;4.“抗争性”是萨特非理性人学中的主要因素,他要求人们面对被奴役的处境,勇敢做出“不”的行为选择;5.“新理性”是萨特人学的隐形追求,从传统理性→非理性→新理性,应是一个唯物辩证法的三段式。  相似文献   

13.
世上的人都知道老鼠是怕猫的,有人用民间故事来描述老鼠为什么怕猫,同样在我们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学生最怕的人是老师,所以常有人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形容为猫和老鼠的关系.这个比喻把传统的师生关系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我们无法否认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把老师的角色理想化了,主观化了.老师始终被确立为“尊”的地位,而学生必定为“从”,将师生置于尊与从的不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语素入词所发生的意义偏移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拿现代汉语语素在字书上的“普通意义”同进入调结构后的“个性意义”加以对照,发现在有些情况下语素入调后要发生意义上的偏移,这一偏移所产生的结果叫做“意义变体”.“意义变体”是由词结构语境产生的.而且表现为种种不同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语篇,都是由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通过一定的连接手段而实现的有机结合.语篇都有连贯的特性,前后照应,首尾一致.连贯是一个语义概念,有“言内”和“言外”两个特征.在言内,它表现为不同层次相互交织、相互联系的语义关系.这类语义表现在:(1)结构关系上;(2)语篇成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上;(3)组成成分关系上(Halliday&Hasan,1985:82).在言外,它表现为语篇与情景的关系.它使语篇与情景溶为一体,在情景中起到各种功能.有时起辅助性作用,有时起组成性作用.正确认识语篇的连贯,对于理解、…  相似文献   

16.
某杂志社登了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些数据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例如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7.2%,对“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2.8%,对“过马路闯红灯”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5.2%,对“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8.6%,对“诚实意味着吃亏”表示难以评价的为33.8%。有人认为,这些数据显示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模糊甚至错误。有人认为,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断出多数青少年思想仍然很健康、很阳光。有人认为,“难以评价”就是因为不想简单地赞同或反对,恰好表现出当代青少年思想的多元化、个性化。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教师“流失”问题的思考汤吉柱高等学校是科技人才聚集之所.也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然而在近几年的“经济热”和“开发热”潮流冲击下.教师的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边远地区的高等院校.教师流失现象尤为严重,其流失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经...  相似文献   

18.
素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形象感受力.如何达到这个目的,这就往往决定用什么样的“观察”和“表现”方法来指导教学.从观察到表现反映了素描的规律,也是素描教学首先要解决的课题.这对于培养提高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锤炼艺术语言、探索艺术规律、认识视觉艺术的整体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否正确的描绘对象,要取决于眼睛和手的锻练,通过眼睛观察再由手传达于画面.这里,眼睛起着指挥手的作用.因此,眼睛的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观察”包括对自然的选择、提炼.概括,并加人作者的想象和加工,是…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果戈里两位文学大师,生不同时,地隔欧亚。可是,他们的两位骄傲的产儿——《狂人日记》却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在世界艺术之宫里相视而笑,形影不离。正如普希金历描绘的“他们交溶了,浪花和岩石,诗和散文,冰和水”。然而浪花与岩石,诗与散文,冰与水毕竟不一  相似文献   

20.
郭保林散文的语言艺术周成建文体意识自觉的郭保林.在其散文语言上.表现为阳刚婉约两种风格,繁富叠合,语式多变,讲究情韵节奏、字汇质料和标点运用。新时期以来,郭保林“一头扎进散文这片海域”①,“用炽热的情感.瑰丽的语言,构筑美的艺术宫殿”②,结集出版的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