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员工持股制度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作用,对企业效益的提高作用以及缓和劳资双方矛盾作用已经得到现代企业的广泛认可,但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的立法建设却没有跟上实践的脚步对于员工持股制度在我国的发展造成了不少的阻碍。在本文中笔者便试图通过追寻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立法足迹来为未来的员工持股立法设计提供一些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孟庆斌  李昕宇  张鹏 《管理世界》2019,35(11):209-228
本文以2011~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管理层之外的重要人力资源——员工为研究主体,考察了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且在考虑内生性、测试回归模型敏感性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利益绑定"功能,提升了员工在创新过程中的个人努力、团队协作和稳定性,提高了创新效率。进一步地,基于员工特征的拓展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员工、高学历员工较多或员工薪酬水平较高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对创新产出的促进更强;基于员工持股计划制度设计的拓展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员工持股,而非管理层持股;非杠杆型、购买折价高、锁定期长的员工持股计划对创新产出的促进更强;员工持股计划持股人数的扩大可能引发"搭便车"问题,不利于创新产出。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员工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丰富并拓展了以员工为主体的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研究,同时对完善员工持股计划制度设计与促进本土企业转型升级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期,财政部对中央级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员工持股情况进行了摸底(《关于组织开展中央级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员工持股情况摸底调查的通知》),其主要内容包括已经实施员工持股的企业情况、引入员工持股方式、持股员工人数比例、员工持股比例等,此举意在全面梳理和掌握事业单位所办企业中工持股情况,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2014年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作为剥离公司实施员工持股动机的准自然实验,从投资者预期角度考察员工持股能否促进企业创新并提升企业价值.实证发现:1)整体上,员工持股试点政策促进了企业价值提升,试点政策[-3,+3]窗口期内企业价值平均增长了1.9%; 2)这一效应在知识经济密集的创新型公司中更强,企业创新水平每提升一个标准差,企业价值相比平均水平提升18%.以1998年《关于停止发行公司职工股的通知》进行反证也支持了上述结论;3)在员工权益保护较弱、员工稳定性较差、高学历员工比例较高的公司,创新型企业在员工持股试点政策表现出更强的正向市场反应;4)试点政策市场反应具有一定的预测功能,对于试点政策市场反应更高的公司,公司实际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的长期绩效也将更好.本研究发现在剥离内生实施动机之后员工持股能有效提升企业价值,表明积极推行员工持股,尤其是创新型企业的员工持股,能为高质量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管理科学文摘》2008,(16):78-80
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简称ESOP)以其在构建企业内部长期激励约束机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实现国有资本平稳退出大中型企业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广泛应用。但是,二十多年来的实践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不仅将直接决定已实施员工持股改制企业的存亡和发展大计,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员工持股计划在中国到底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6.
李林 《管理科学文摘》2008,(19):100-101
员工持股计划最早产生于美国,其核心是通过员工认股或持股经营,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及发展前途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新型股权分享机制。在中国,企业职工持股的兴起有着十分深刻的背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采用员工持股模式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管理中不容忽视的趋势。正基于此,文章全面探讨了中小型企业员工持股的类型、模式设想及股权管理。  相似文献   

7.
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简称ESOP)以其在构建企业内部长期激励约束机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实现国有资本平稳退出大中型企业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广泛应用.但是,二十多年来的实践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不仅将直接决定已实施员工持股改制企业的存亡和发展大计,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员工持股计划在中国到底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8.
员工持股计划最早产生于美国,其核心是通过员工认股或持股经营,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及发展前途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新型股权分享机制.在中国,企业职工持股的兴起有着十分深刻的背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采用员工持股模式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管理中不容忽视的趋势.正基于此,文章全面探讨了中小型企业员工持股的类型、模式设想及股权管理.  相似文献   

9.
员工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核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才能的发挥,而激励是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泉。于是,如何对员工实施恰当的激励便成为企业关注的首要问题。正是因为深知激励的巨大作用,众多世界知名企业在管理中纷纷把激励作为“点金石”,如美国联合航空公司、通用电气公司、沃尔玛等大公司成功的背后无不有独特的激励术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创造着高效率和高利润。 一、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自70年代起在美国  相似文献   

10.
员工持股是一种使员工成为本企业的股票拥有者的员工收益机制,不保证向员工提供某种固定的收益,而是将员工的收益同其对所在公司的股票投资相联系,使员工的收益同企业的效益、管理和员工个人的努力等因素挂钩,以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员工持股计划的主要特点在于:企业员工持股与退休计划结合,创造员工收入的多种来源;员工购买企业股票不是用过去劳动(现金)支付,而是用预期劳动支付;员工拥有的股份与其年薪相挂钩;员工拥有的股份在一定时期内不得兑现或转让。由于员工持股计划具有的这些明显的特点,从而对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发挥有效激励的…  相似文献   

11.
员工持股制度对于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优化员工薪酬待遇结构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员工持股制度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员工持股制度是一种以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新型的产权组织形式,实践证明,它在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解决企业资金困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等方面有着良好而持久的效用。一、员工持股制度概论  相似文献   

13.
<正> 内部员工持股制度,是指由企业内部员工认购本企业的股份,委托工会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工会持股会代表员工个人股东依法进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参与民主管理、企业经营决策和按股分红的新型股权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股权形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工会持股会对不继承、不交易、不流通、不对外抵押的公司内部职工股的集中持有与托管运作,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前途紧紧地捆在一起,形成一种“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一种利益机制。这种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性的持股方式,使员工持股由短期行为变为长期性投资行为,在员工与企业间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资产与产权联系。 实施内部员工持股制度,明确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有利于企业的激励与分配体系的变革,能将所有者的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主要国家员工持股计划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饶海琴 《中国管理科学》2003,11(Z1):204-209
世界各国员工持股计划开展得各具特色.它同中国目前推行的各种员工持股方式不同,美日等国员工持股计划主要是一种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旨在通过促进员工持有股份来增进其福利和财富,从而体现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一种激励机制,与经理人员的股权激励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孙毅扬 《决策》2016,(4):70-71
虽然合伙人制并不适合所有的企业,但其星火燎原的背后,自有其给企业带来的制度红利。巴东探路"在不少中国企业的眼中,合伙人制似乎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和变革的"灵丹妙药"。短短两三年时间,合伙人制在中国企业群体间"四面开花",大受青睐。不只是万科、复星、美的、海尔、华为等企业巨头,包括阿里、乐视、百度、360等互联网巨头,也都纷纷开始在内部通过股权激励,或者是直接送股、名义持股分红等方式,将重要核心员工牢牢绑定在企业的战车之上,加速推行合伙人制的落地和实施。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定义的主要作用是规范了人力资本的产权构成。该定义下,企业员工作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充分享有使用权、收益权及处置权。而当前,各企业普遍创新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实行员工持股、股票期权,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力资本获取其应有收益。  相似文献   

17.
民营科技企业员工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富有创新意识,企业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人力资本的贡献。企业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ESOP)吸引、留住员工,提升员工组织承诺,激励他们采取与企业目标长期一致行为,提高企业的效率,增加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企业内部股最早出现于美国。当初发行内部股的企业,其目的并不在于为企业发展筹集多少资金,而是通过调整资本与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缓解劳资之间的矛盾,促使企业经济稳步、有序地发展。不久前,美国企业管理者协会做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美国3/4的大型企业中,员工们不同程度地持有企业的内部股权,有一万余家公司员工的持股额占公司总资产的25%至40%。近年来,员工拥有公司大部分股权的所谓“合伙制员工股份制”,以及员工拥有公司全部股权的“合作制员工股份制”的企业内部员工持股制度,…  相似文献   

19.
组织公民行为是组织平稳和有效运行的保障与关键,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中国本土企业急切需要加强和提高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而组织公民行为是心理所有权的结果变量,在西方企业员工持股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那么,在员工缺乏财产所有权的中国本土企业中,是否也存在员工心理所有权以及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是有待证明的。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不仅证明本土企业员工心理所有权的存在以及与组织公民行为密切相关,而且证明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是员工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变量,情感承诺起完全的中介作用,规范承诺起部分的中介作用。这对于本土企业培育和提高员工心理所有权,促进和提高其组织公民行为及企业生存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员工持股计划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对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照"管理层激励—公司治理—激励效果"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了员工持股计划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高管在员工持股计划中参与比例的均值为22%,而该比例在民营企业中达到27%,国企显著低于民营企业。(2)与民营企业相比,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国有企业在降低代理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和减少超额雇员等公司治理层面的改善效果并不显著。(3)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经营绩效弱于民营企业。市场反应方面,国有企业的短期公告效应与民营企业无差异,但长期公告效应却显著弱于民营企业。另外,相比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财务绩效的增长也受到阻碍,但股票来源为非公开发行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财务绩效方面差距缩小。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员工持股计划的制度设计层面,建议国有企业提高管理层的参与比例,并强化绩效考核与监督机制。同时,应当继续鼓励国有企业以增资入股的形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