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经济下的马克思再生产模型及实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使用的扩大再生产模型,体现了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多年来我们一直以这一模型揭示的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和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指导社会主义再生产实践,把握对积累与消费的客观制约。但是,马克思的再生产模型是科学的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必须遵循的基本比例关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过程就是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任何社会再生产都要遵循一定的比例才能实现的。马克思说:“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三六八页)所以,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因此,进一步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对于加深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认真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是有其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全局的大问题。国民经济比例是由国民经济结构决定的,因此,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从根本上讲就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人民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本文准备就辽宁应该采取什么类型的结构和如何调整辽宁的经济结构问题做一探讨。(一) 经济结构具体讲就是组成国民经济的各种因素,如各部门、各地区、各组织、各种经济成分,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等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目前对经济结构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根据马克思在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可贵的经验,也遭受过挫折,得到了教训。经验和教训都启示我们,只有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才能有生产建设的顺利发展。所谓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也就是组织社会再生产的平衡。这里存在着纵横两个方面的平衡。一是财政收支、信贷收支、物资供求的平衡及其相互之间的综合平衡;一是生产力的平衡,即生产各个部门的比例关系的平衡。这两方面的平衡,是互为保证、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其中,前者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关键。而财政、信贷、物资平衡的关键又在于财政平衡。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全部再生产理论的基础,就是关于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和每一部类的全部年产品价值分成c、v、m的原理。这两大部类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从根本上揭示了各个社会形态的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的最本质的内在联系。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是不是协调,归根结底取决于两大部类比例关系是不是协调。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固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综合性的比例关系,但它毕竟是属于分配方面的比例,而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则属于生产方面的比例,从生产决定分配这一角度来讲,从一定数量的积累、消费基金要有相应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物质保证才  相似文献   

6.
牟以石在《经济研究》1983年第3期撰文称,马克思发现的I(v m)=II c的社会再生产公式是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此公式作为理论根据,论证我国国民经济调整比例的关系时说,我国当前  相似文献   

7.
<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谈到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时指出:“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积累和消费保持适当的比例”。“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这是保证经济比例关系协调、社会再生产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明的社会再生产的现实条件,就其基本内容来说就是要阐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因此,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理论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中的具体运用,很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一研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首先必须弄清楚的是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是以顺利通过社会流通过程为前提的。如果在社会流通过程中,一方面社会生产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能够顺利卖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两个部类生产理论是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时提出来的。它把社会物质生产的商品总量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分并阐明它们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必须有两个部类,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两部类各自内部的和两个部类之间的产品交换,在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上都得到补偿,使社会资本再生产能持续进行和发展。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总的比例关系。两大部类生产及其交换、分配、消费的关系是社会化生产的商品经济社会都要  相似文献   

9.
在这里,我们所要涉及的问题,并不是要去研究如何合理安排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比例,相反,是要研究在生产比例已确定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其质量如何将对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有什么影响。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寻找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比例失调的原因,对于正在进行的我国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也许是有益的。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按照产品的最终用途,把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的生产,并根据生产规模,又把社会生产区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通过这些科学划分,分析了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阐明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  相似文献   

10.
工业和商业都是国民经济整体中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工业是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商业是组织社会商品流通的部门。因此,工业同商业的关系,实际上是生产和流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原理告诉我们,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统一过程,其中生产是起着决定作用的,但流通过程又是生产过程的继续。所以,反映统一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与流通关系方面的工业与商业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响,以致它们可以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座标和纵座标。”(《反杜林论》1970年版第144页)从这个意义上讲,改善工商关系,是国民经济调整的重要任务。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考察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中心是说明社会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如何补偿和实物上如何替换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社会生产的按比例发展问题。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揭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2.
一1.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理论,虽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形式。但它却包含有一切社会再生产的一般原理,社会主义社会在计划国民经济时,不运用这些原理也是不行的。而关于社会再生产实现的原理,又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就是“实现”的理论。正确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凯恩斯国民收入理论的比较和思考李羽中一、引言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在1893年出版的《资本论》第2卷中提出来的。众所周知,《资本论》第2卷、3卷是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的。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要保证社会再生...  相似文献   

14.
<正> 新中国成立四十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勿庸讳言,我们所走过的这段道路却是十分坎坷曲折的.其所以如此,我们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年来我们没有正确地运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特别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的原理来指导我国产业结构的宏观比例平衡,致使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各种比例关系末能理顺.本文将针对这一重大的现实问题,试图就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实行宏观控制的比例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几个理论前提进行再认识:一是研究范围的拓展,即由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国民经济全部领域;二是信用关系的介入,即存在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特殊运动形式;三是对外贸易的作用,即出口和进口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与之相适应,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实现条件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和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有着直按的联系。它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具体应用和发展。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从经济上阐明整个社会生产如何发展的理论。它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此如:关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的原理,关于再生产过程是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产是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的统一,它们互为条件,互相制约,密切联系在一起。只有两种生产相适应,社会生产才能顺利发展;否则,就会妨碍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系统的紊乱。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比例关系。物质生产内部的各种比例关系,诸如两大部类生产的比例、积累和消费的比例、投资的规模、方向和结构等等无一不受两种生产比例的制约。因此,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时,提出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公式虽具有资本主义商品价值关系的形式,但它的基础则是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物质替换,这是社会再生产的出发点。社会主义社会能够按照客观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整个国民经济从物质方面进行综合平衡,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相适应,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国,在实现国民经济计划时,国家指令性实物指标不可没有,并应由国家掌握相当数量的财力、物力和人  相似文献   

19.
实现论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一个企业的产品必须卖得出去,企业的生产才能持续下去。对一个社会来说也是如此。各生产部门的产品必须能相互适应对方的需要,国民经济的基本比例关系才能得到协调,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在实现论中,马克思的商品双重实现的理论却未曾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讨,以就正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十分重要的篇章。马克思在该篇中,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考察,全面地论述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科学地分析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之间、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含的扩大再生产之间的关系;深刻地阐明了社会再生产中积累和消费等问题,从而创立了根本区别于资产阶级的、崭新的、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具有资本主义商品价值关系的形式;但它同时揭示了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它的许多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再生产也是适用的。因而认真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特别是正确掌握和运用两大部类平衡发展规律,对于我们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