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和《徽州女人》电视剧编导金继武教授讨论“徽州女人”话题的时侯,我们都认为,“徽州女人”的确是徽州文化中一个最有文化内涵、最具震撼魅力、最引世人瞩目的好题目.但是如果隔雾看花、以点概面、浅尝辄止、入焉不深。就会浪费或糟踏这么一个好题目。说“徽州女人”,不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学术探究。都少不了对历史上徽州女人丰富生动史料的尽可能多的了解和认识。少不了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对“徽州女人”种种表现的科学评判。在封建宗族社会,男尊女卑,“徽州女人”的史实记述。相对不多;对有关徽州女人的各种复杂现象。人们也品评不一.这就更增加了认识“徽州女人”的难度。多年来关心“徽州女人”的话题.在韩再芬、刘晓庆、归亚蕾等名人先后鲜明演绎“徽州女人”,世人一步步走近“徽州女人”的时候。特不揣浅陋。说说“徽州女人”五大特色,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而又具体细微。近年,各地对徽州文化研究蓬勃发展,涉及面广,课题浩瀚。大至程朱理学、书院教育、徽商经营、徽派建筑等等,小至一碗一盏、一张票据、一片册页等等,无不蕴藏丰富的徽文化内涵。前不多时。黄山市为徽州百姓所用的火火通召开了。徽州工艺(火火通)综合价值及应用学术研讨会”.从它的历史渊源、山地取材、工艺流程、科学原理、艺术造型、实用价值及能源利用等诸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明显成果,从而反映它的徽州文化价值。无独有偶.黄山市还就。说鳖”这一徽州民俗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作为《徽州社会科学》杂志的“徽州说鳖”专题栏目名称.刊载了不少徽州文化专家的一些。说鳖”名篇,如陈安生的《说“新安”》、老松的《释“徽”》等。这些“说鳖”,既具有一定文化价值,而又突显徽州地方物色,从而为徽州文化研究开拓了新领域.增添了新形式,丰富了新内容。本人对此深感兴趣,因此不揣浅陋,也就。说鳖”这一课题,试以说鳖、说鳖。  相似文献   

3.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7,(12):14-14
黄山学院重视徽州文化的宣传研究和普及,除在有关各院系开设徽州文化专题课之外。科研处加大了对徽州文化科研项目的立项力度。今年校级课题立项中,一些大学生纷纷以“徽商”、“徽州建筑”、“徽州古村落”、“徽州方言”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有不少毕业生毕业论文也选取了徽州文化作为论文主题,反映了大学生对徽州文化研究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4.
徽学动态     
在“文化生态保护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我校经过多年筹划建立的“徽州文书博物馆”今天正式开馆了!这是我校发挥地利优势、坚持突出特色办学的一个新举措,也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一件实事,徽州文化保护和利用的一件喜事。  相似文献   

5.
1、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楼“新安堂”内联) 释:明清时期的徽州是富贵华丽之乡。徽商驰聘商场数百年。甚至掌控着全国的经济命脉,实是得了徽州这一方山水的灵气。齐云山古称白岳,与黄山比肩而立,合称“黄白”,两山钟灵毓秀,是徽州人杰地灵的象征。当时民间盛传“如果想升官发财,得先到黄山和齐云走一趟”的说法,在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笔下,便有了“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诗。  相似文献   

6.
将古徽州之清官廉吏的业绩汇编成册,无疑是一篇别开生面的“徽文章”。这不仅另辟蹊径,推进了徽州文化的研究,尤其可以古为今用,通过弘扬古徽州清官廉吏的前言往行,精神风貌,可收扶持正气,抨击歪风邪气之效。对于提高人文素质,加强“八荣八耻”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校徽州文化研究所方利山副所长的徽州学新著《徽商品谭》一书,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书是作者十几年来对徽州文化中的“徽商”课题努力求索的一个结集,共有“历史上的徽商”、“好儒的徽商”、“徽商与徽州文化”、“徽商与现代社会”、“徽商古今谈”等五个部分31篇文章。《徽商品谭》通过对各类史志、家谱族谱及民间文献的追寻勾辑,列举了多种类型的徽商人物事迹。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于2003年10月在第八届黄山国际旅游节的徽文化论坛上提到三个犹太人与三个徽州人分别对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后期)史和近代史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观点。在同年11月的“程朱理学与徽州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笔者又将徽州定位为“儒教圣地”,其论据之一就是徽州有这三位巨人。这一观点发表后,引起多方人士的兴趣。也接到几位好友的质疑。本文特就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阐述,以就教于徽学同仁。  相似文献   

9.
徽州会馆是徽州商人和同乡聚会、祭祖、义葬与情感联络和朝考接待之所,是徽州人旅外的主要落脚点。是徽州祠堂的延伸和扩大,是“小徽州”与“大徽州”的纽带,是“无徽不成镇”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由《徽学园圃》改名《徽学春秋》,意指现在国内外徽学研究颇具“春秋气象”,同时想加大其纵深感。这一版块除发表一些正论文章外,还特辟了若干专栏,如“徽州人物”、“徽学名家”、“徽学新说”、“徽州说鳖”、“徽学动态”等。增加徽学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关“徽州学”的普及工作,是我们增设上述专栏的主要用意。对此,欢迎读者诸君批评指正,更期望大家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1.
“徽州女人”,广义地说来是指居住生活在徽州这片土地上的女人。作如此解.不能说错。但这又几近乎是一句废话。因为这样的话实在没有什么质量!历史上的徽州,在明清几个世纪的岁月里,徽州的女人们用自己的生命筑就了一种罕见的生命现象,这种现象是叹为观止的。  相似文献   

12.
《徽州社会科学》2005,(10):F0002-F0002,I0001
徽州师范学校坐落在黄山脚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校址即原徽州府学遗址。学校渊源于是1905年的徽州府立紫阳师范学堂,现用校名定于1934年,它开创了安徽近代中等师范教育的先河。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师范学府,遥接素有“东南邹鲁”之称的新安文脉,近师故乡先贤“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对于“徽州”的文化定位,传统有“程朱阙里”、“理学故乡”、“文献之邦”、“东南邹鲁”等称谓,我过去称之为“文化部落”。近期笔者有幸参加了黄山旅游节和徽文化节,有机会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徽州文化,经过反复思考,笔者认为将徽州定位为“儒教圣地”似乎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这篇策划性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海派人士,而且据说是“海归派”,算得上是洋博士洋博士对徽州文化发生兴趣,并致以心力研究,这件事本身就富有意义,说明徽州文化的魅力及影响之大之深、文章通过对“火熥”这样一件普通而不起眼的徽州农耕时代的物什的内涵挖掘,试图发现它在现代人文意义上的美学标识作用,其着眼点自然并非纯文化研究,而是注重文化终极成果应厢,因而就研究方式言,这也是值得提倡并足资我们黄山市社科界借鉴的。至于“火熥”是否就可成为“徽州文化的代表”,所谓仁智互见,当然有待读者诸君的评判.并希望借此引发更多的研究和识见——这正是我们编发这篇文章的初衷,  相似文献   

15.
《徽州社会科学》2008,(3):23-23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成立,说明中央对这一地区的保护进入一个新时期,但国家目前还不可能对徽州过多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自黟县西递、宏村作为“中国安徽古村落”,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徽州文化遗产”进一步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并成为“徽州文化”研究保护的重要内容。当然,对“徽州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先要弄清整个“文化遗产”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有赖于教育的社会功能之发挥。我国千百年来的古代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教育在古代仅是培养“官”的工具。明清徽州教育中出现了书院的繁荣,成为古代教育中的一朵“奇葩”。徽州书院教育力矫传统教育在培养人才、开发民智、传播文化、普及教育等方面的不足,充分发挥了教育自身的社会功能作用,对徽州文化的发达和此后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辛玙 《徽州社会科学》2009,(6):47-47,42
在“徽州”得名(北宋宣和三年五月甲辰:公元1121年5月28日)888周年的吉祥日子,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大徽学研究中兼职研究员、黄山学院研究员方利山先生专为纪念这一庆典而撰的徽州文化研究新著作《徽州学散论》(续集),作为“新纪元文库”丛书之一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9.
继(1993)“全国徽学学术讨论会”和(1994)“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之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徽学研究中心、安徽大学徽州学研究所、黄山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国际微学学术讨论会”,又于1995年8月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三次会议的连年举办,说明学术界对传统徽州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现象问题的关注与重视,也预示以此为课题对象的徽州学研究将会有不断的拓宽与深入。本次会议从“徽州社会专题”、“徽州经济专题”、“徽州文化专题”三个方面进行研讨,各论题要点,概述如下。一、徽州社会形态与变迁自四十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0.
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期间,以“徽州文化大观园”为栽体,相对集中展示徽州民间工艺,并组织”徽州民间工艺大师“评选活动。全市各区、县及市直有关单位共推荐申报参评艺人42名,工艺项目涉及罗盘、歙砚、徽派砖雕、木雕、石雕、竹雕、徽派版画、徽墨、漆器、根雕根艺、瓷绘、毛笔等徽州民间传统制作工艺,相对集中展示了徽州民间工艺的精华,基本上反映了本市徽州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