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荆楚话中动词和形容词存在三种复用格式,显示了各自的语义、句法特点及情感态度。没和不在这三式中也显示出几组区别性语义特征,都在这三式中的语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三音节词在词汇系统中的地位仅次于双音节词,由于成分多元、结构复杂,往往更能显示方言构词的个性。丹阳方言的三音节词不仅构词方式独特,而且在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的分布上具有强烈的极性倾向。文章立足于丹阳方言三音节词的构词特征,并对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部机制作了适度的揭示。  相似文献   

3.
三音节词、短语词和惯用语的轻声音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现代汉语的轻声,对于促进语言规范化,推广普通话,改进语言教学都是有意义的。本文主要探讨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三音节词的轻声,也探讨三音节短语词和惯用语的轻声。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共收录了72个"不+X"类双音节动词,文章认为这72个动词不符合汉语双音词判定的意义标准,并对它们的成词过程进行了简单描写,研究认为:只有"不讳"和"不行"可以作为双音词收录,其他70个"不+X"类双音节动词都应该剔除。吕叔湘先生提出的"假如‘X’没有反义词‘Y’,那么‘不X’就是‘X’的反义词"的观点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规则,不能用来证明"不+X"类双音节成分是词。  相似文献   

5.
洪洞县位于山西省南部,洪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洪洞方言里的词语重叠现象非常有趣。文章从语法学的角度浅显地谈一下洪洞话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式。  相似文献   

6.
在方言中影响可懂度的主要因素是方言词汇。语义丰富,结构复杂的吉林方言词汇,记录着吉林地域文化的种种事实,是吉林地域文化最具内涵的文本。既要保护地方方言,又要使普及普通话的进程能够顺利进行,做到两者兼顾,就要找出方言的特点,比较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所在。本文从现代汉语角度分析吉林方言词汇的结构特点,并且探究其与普通话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汉语词汇从以单音节词为主发展到以双音节词为主,这是由于受到汉语基本韵律的制约,从而促使汉语词汇基本单位的构成形式多为双音节.这样双音节和双音节组合的四字格多数都固化为惯用语.因此,三音节词处于相对特殊的位置.对于在原有双音节词后加(+性、+化)而构成固定三音节词的研究数量很多,但有关三音节词其它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三音节词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由于三音节词数量庞大,本文的研究范围限定为“V不住”形式.先从原型“V住”来比较看,“V不住”形式的词汇化结果.  相似文献   

8.
“眼巴巴”作为ABB式的状态形容词,主要有以下语义:表急切地盼望和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还可以表示最高心理期待和因客观原因而束手无策。句法位置灵活,可出现在任意位置;可以充当状语、补语以及定语等句法成分,并且常与动词、连词、句末语气词等共现。“眼巴巴”在书面语语境中出现的频率要远高于口语语境,其可以灵活地运用于多种句类,但不能用在表肯定的祈使句中。  相似文献   

9.
吉林方言属于东北方言范畴。吉林方言的语音已形成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吉林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吉林方言词汇的调查与研究,可进行吉林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方面的比较,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方法,从而推动吉林人推广普及普通话的进程;同时也探究吉林方言与地方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进而对吉林的地方历史和地方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成都方言词中有很大一部分表示颜色、性质的形容词具有“级”的语法范畴。诸如: 以上三组词是表示事物或现象的颜色、性质的形容词。还可举出一些,此处从略。这三组词虽然都是指同一事物或现象的同一颜色或性质,但它们相互间都有细微的差异。a组词无论词义与语法功能都与普通话一样,本文不再赘述。b组词是a组词加上前缀构成。即为:前缀+单音节形容词词根,且前缀对词根有修饰作  相似文献   

11.
吉林方言中形容词的特殊格式及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并非吸收了全部的北方方言,吉林方言与普通话方言相比,在词汇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之处。仅就其吉林方言中形容词而言,其构成形式不同,往往显示出普通话无法表现的特有的语义色彩及语法功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研究方言词汇的著作与论文已经很多,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对方言词汇的调查与整理,理论上的探讨、阐释还不够多,甚至就连"什么是方言词汇"这么一个问题也没看见有专门的文字加以说明。是因为问题太简单不屑一说呢,还是因为问题太复杂不好说呢?不知道。笔者以为,既...  相似文献   

13.
“造”在东北方言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可以充当多种动作动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意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更加富有情趣。例如:(1)窄脸说,到了哈尔滨,住我们肉类招待所,饭便宜,全是宽粉条子红炯肉,造吧。(吃)——阿城《运气》,《北方文学》1989年第7期(2)妻子被他的话造愣了,两眼径直地望着他,半响,才悟出味来。(说、弄)——秦孟君《难字之门》,《企业文化》1989年1月(3)我是什么来着?咳!都把我造借了,你表姐夫才是真表姐夫。(弄、搞)——北星、蓝天《喜事》,《东北相声集》(4)就我这鞋他三个月就…  相似文献   

14.
“整”不仅词义丰富,有22个义项,语法功能较强,在组构方言基本句型方面有很大功劳,而且还有一定的修辞作用。它囊括了诸多动作动词,“足可居于所有汉语方言动词之冠”。从探讨汉语方言整个系统的角度出发,研究讨论“整”一类的动词,其意义不可低估;从推普的角度出发,方言区的人找准对应规律,将方言中的“整”改为相应的普通话的同义动词,这样才能加速推普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1.前言§2.事物范畴与名词性§3.词类的共性与个性§4.对立与分类§5.已实现的语法性质与未实现的语法性质§6.名物化理论、句子成分定类论与汉语无词类论§7.结束语§1.前言1.1 动词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的时候跟作别种成分的时候性质不一样,这是自从《马氏文通》《新著国语文法》以来许多语法书的共同主张。有人说主语宾语位置上的动词形容词是“当名词用的”①,有人说这种位置上的动词形容词已“转成”名词②,有人说这是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③,或“名词化”④,有人说,单个的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干脆说,就是名词”⑤。具体的说法不尽相同,但基本论点是一致的,即认为主语宾语位置上的动词和形容词具有名词的性质。因为近年来“名物化”的说法影响比较大,以下就用“名物化”来概括这种种大同小异的说法⑥。1.2 归纳起来,主张名物化的理由不外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三音节语词单位说略——兼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音节走势和“三音化”倾向许浩三音节语词单位是现代汉语词汇中一个特殊的聚合群,但长时期被研究者冷落。近几年有些学者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得出了“三音节语词在日益增多”、“词汇中出现了‘三音化’倾向”等结论。①本...  相似文献   

17.
三音节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占有一定数量,识别和判定现代汉语三音节词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判定现代汉语三音节词不能以词典是否收录和是否标注词性为依据,而是要以实际使用的情况和人们的词感为依据,坚持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和语感综合考察,以语用和语感为主的定性标准。具体操作上可采用语音形式识别法、语素数量识别法、语素性质识别法、语法特点识别法、语义特点识别法、语用对比识别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合肥方言"子"尾词和"头"尾词比较丰富,代表安徽江淮方言词汇的一种典型特征。其中"子"尾词以两字组、三字组为主,"头"尾词以两字组居多。"子"尾词词性大多为名词,也有少数是代词、数量词、动词或形容词;"头"尾词分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缀"子"在"子"尾词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指小增恶"的主观评价态度,词缀"头"在"头"尾词中分别表达"指小增恶"、事物发展的势头或来由以及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等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19.
“得”前的双音节动词:(一)它们不一定是富于口语性的;(二)本身大都可以包含某种结果的意思;(三)并列式与后补式结构的动词也可以带“得”进入实际语用。  相似文献   

20.
在单县方言里,普通话里的后缀"子"尾和助词"着",均分化为"恁"和"得"。另外,"恁"还有代词用法,它们的分化是音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