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背景下,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变"的双重任务。欠发达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必须坚持以跨越发展为主题,处理好"快"与"好"的关系;以产业升级为主线,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以统筹发展为主轴,处理好"城"与"乡"的关系;以绿色发展为主导,处理好"增"与"减"的关系;以改善民生为主旨,处理好"强"与"富"的关系,才能够创新突破,有所作为,加快科学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
秦传滨 《东岳论丛》2012,(2):174-177
按照现代产业经济理论,经济发展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和总量的增加上,还表现在质量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上;经济总量增长只是从量的角度描述了经济发展的规模;而结构转换与升级,则是从质的角度规定了经济发展的阶段、质量与水平。在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条件下,在国内资源与环境约束和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产业升级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知识化、技术化程度将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将由过去的刚性结构逐步向软化结构和柔性结构转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将越来越处于经济结构的主导地位。聊城市地处鲁西,属山东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不合理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严重制约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优化升级,建立起更加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是聊城经济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谋划产业布局,建好发展载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推进技术创新,强化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锐 《东岳论丛》2011,32(7):122-124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尽管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是在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发展主线下,宏观和微观层面都存在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只要抓住并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中国文化产业就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并极大地提升国家软实力、国家影响力和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4.
转方式调结构是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只有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构筑发展新优势;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加快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善体制机制,营造转方式调结构的良好环境;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确保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9):206-210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不在于城镇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而在于"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关键在于两个市民化:一是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实现市民化;二是流动人口在流出地实现就地市民化。概言之就是实现流动人口的合理固着化,去除"浮萍化"的无序流动,重点在于流动人口生活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转方式调结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战略意义。在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中,应以优化生产力布局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促进资源集约、产业集聚、区域协调;以产业优化升级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环节,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以扩大对外开放、科学引导投资和消费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强大动力,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坚实保障,大力增强科学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突破资源环境制约、提高质量效益的根本路径和迫切需要。在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中,应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夯实转型发展基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创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狠抓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强化保障措施,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我国一些先行地区担负着率先由全面小康迈向基本现代化的探路任务。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时期,以指标体系诱导发展的方式,可能是实现这一探路任务的有效路径。科学利用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诱导发展功能,其实就是具体地在实现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可以通过该指标体系所蕴含的诱导功能,鼓励搭建扩内需、调结构和转方式的各类平台,这也是迈向区域基本现代化的最重要的着力点。在体制转型时期,推行以指标诱导发展的方式,要注意规避可能会出现的主观风险、腐败风险、信息风险以及指标分解风险等。  相似文献   

9.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近阶段中央审时度势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为集中省社科界智慧,整合社科界资源,特组织了一批知名优秀社会科学专家,于4月20日上午在湖南省社科活动中心组织召开了湖南省社科界转方式促发展热点话题谈心录专家座谈会。围绕全省经济工作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就新形势下我省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自主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讨论。现将参会部分专家代表发言的主要内容集结,冀于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密不可分,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以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应以调整经济结构为战略重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上,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环境、贸易争端、可持续发展、消费支出比例过低等问题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成为长期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统计数据,从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产业结构对经济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简要分析,认为我国在第二产业方面要想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缩小差距是相当困难的,我国能够缩小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的最优路径就是使自身经济更开放,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体制。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国内被动城市化的弊端,提出了城市郊区农民参与城市化的理念,即让农民参与分享城市化的成果、权益得以保障甚至提升.为实现这一理念,文章先从理论上构想了就业和收入两方面的实现途径,分别是以城市配套服务产业为先导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以征地补偿方式的创新提升农民土地产权参与收益分配的能力,之后以北京近郊海淀北部新区为实证分别分析了两大实现途径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调整延边教育结构,促进延边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则是科技发展的第一要素。培育人才的教育及其结构则是要素中的要素。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人才培养结构是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因此,本论文拟运用人才教育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直接相关关系理论,重点谈一下延边地区教育结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城市化滞后,造成大量劳动力积聚于农村,使单个农户经营土地面积太小,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阻碍了技术的进步,制约了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形成。针对这种情况,必须采取措施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城乡二元结构始终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绕不开的深层矛盾。我国的城市化也是被广泛探讨的热点问题。通过回顾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及城市化道路的演化进程,挖掘其阶段性的特点及内在原因,探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及我国城市化道路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与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或城镇的产业结构各不相同,与农村、小城镇、中小城市和大城市对应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市工业化和城市信息化。而中国以往的城镇化道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致使中国的工业化超前而城镇化滞后。为了纠正这种偏差,就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即将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