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践美学哲学基础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美学哲学基础新论朱立元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近两年来,我国八十年代影响最大的“实践美学”受到了一些中青年学者的尖锐批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批评涉及到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针对这些批评,我曾撰文进行过辨析,①现仍意犹未尽,特别是关于实践美学的...  相似文献   

2.
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哲学,逻辑起点是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当前实践美学研究的不足是停留在一般的、宏观的、社会学的层面而未能进入特殊的、微观的、心理学的层面,所以尚有待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强调审美对于现世人生的意义,重申美学对于当今人的生存状况与心灵世界的深切关注,倡导美对人类灵魂与道德人格建构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美学研究与人生论的整合,才是丰富和发展实践美学的最终落脚点,才是美学研究的原点。  相似文献   

3.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属性,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人民性的理论逻辑来源于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观的接续。人民性的实践逻辑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打江山,还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领导人民守江山,更在新时代领导人民壮江山。在新征程上,要以人民性为根本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以人民幸福为出发点,以人民奋斗为动力,以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实践美学在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实践美学的特点就在于,它把实践美学全面地推向前进。这种前进,不仅表现在对以往实践美学的一些范畴、术语进行新的研究、拓展、开掘,而且也表现在把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观点运用到以往实践美学所没有来得及涉及的各种问题和相关领域,还表现在对实践美学的源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实践观和实践美学思想进行重新整理、理解、诠释。新实践美学的这些新发展、新开掘、新研究,本期新实践美学研究专题中都有鲜明的反映。通过新实践美学的研究,希望可以丰富和活跃中国当代美学,让一个真正的多元共存、繁荣兴旺的美学研究新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弗雷格的逻辑和数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雷格在《算术基础》中阐述了三条基本原理 ,这三条原理一方面说明他为什么要构造他的人工语言系统 ,另一方面说明算术何以能够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之上 ,这是从哲学的高度出发论证他的逻辑和数学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文科学的美学,从实践转向的角度来看,其逻辑起点是人类社会实践,而人的存在只是美学的出发点。对应着实践结构的物质交换层,意识作用层,价值评估层,美学的逻辑结构应该包含着自然客体逻辑,即合规律性逻辑;人类主体逻辑,即合目的性逻辑;主客体关系逻辑,即审美间性逻辑。对应着实践类型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美学的逻辑构成应该包含着物象逻辑,即感性形式逻辑;意象逻辑,即知性形式逻辑;形象逻辑,即理性形式逻辑。对应着实践的受动和主动相统一过程,物质和精神相统一过程,共时性和历时性相统一过程,美学的逻辑过程应该包括意向性活动逻辑,即对象化逻辑;超越性活动逻辑,即符号化逻辑;时空性活动逻辑,即现实化逻辑。美学的逻辑力量就在于实践的建构功能、转化功能、解构功能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谈谈接受美学及其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研究文学接受和影响的新方法,作为现代文学理论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思潮,在当代美学史上已占一席重要的地位。正如美学先于文学理论一样,接受美学也先于文学学而出现。在美学理论中,很早就有着关于“接受”的思想:德国F·史雷格尔(1772—1829)在《论莱辛》一文中就曾提出“效果批评”的概念,注重一种直接导向接受史现代模式的批评“效果史”。1932年,E·茹尔茨提出要在读者身上进行分析,究竟“何种心灵状态和精神状态”使他特别容易接受某一作品。1957年,M·格莱茵纳尔指出,作品与接受者这一关系比作者与作品这一关系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条件句逻辑中一条颇受争议的定理SDA出发,通过分析以往对SDA与RCEA之间冲突的解决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论证了日常语言中超内涵的条件句的存在,以及建立新的超内涵的条件句逻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池忠军 《中州学刊》2004,(1):143-145
罗尔斯在与批驳者的辩答中,修正他在<正义论>中发展出的公正理念并给定其哲学基础,认为在现代民主社会里,社会稳定基于正义的政治理念,并引中出万民法,使之普适化.  相似文献   

10.
伦理实践:道德认识的逻辑中介和实践基础廖小平通过科学研%的抽象方法,我们可将人类认识活动按其对象区分为目然认识、社会认识和道德认识。将人类的实践活动形式抽象为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伦理实践。虽然人类的认识活动以人类实践活动的总和为基础,但具体而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公有制理论的哲学思维基础○宋晓梅一、运用辩证法的思想来理解公有制理论的创新1.运用发展的整体的系统观点来理解系统的观点说明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决定系统性质的是系统内部的一些主要要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是系统,这个系统的...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5,(3):31-35
通过逻辑分析法与内省思辨法可以发现,语言的社会属性、主体间性和巴赫金的对话主义是语言评价理论的存在论基础。经验主义、主观性/主体性、主客两分、建构主义是语言评价理论的认识论基础:首先,经验主义是评价理论的认识论基础,这是由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经验元功能及其研究方法决定的;其次,评价理论中的评价都是指主体的评价,以主客两分为前提;再次,评价理论属于建构主义范畴,一方面,词汇语法构建评价意义,另一方面,评价意义构建社会意识形态。在价值论上,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以情感主义为基础,介入和级差系统以巴赫金的对话主义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对矛盾基本属性的认识是其对外开放理论的哲学基础。邓小平正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结合时代特征 ,特别是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深刻、准确、全面的认识的基础上 ,提出对外开放理论的。邓小平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 ,揭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既对立又同一的辩证关系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15.
<正> 美学是研究客观事物和现象中的美的特性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人们对现实的艺术把握的科学,是关于广义的艺术创作的科学。美学是这样的一门科学,它研究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东西中、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劳动和教育中、艺术和科学本身中的美的特性和规律,研究美感和美学欣赏以及把艺术把握理解为从审美上形象地认识现实和积极地影响现实,怎样用美学规律和方法教育人。美学实质和美学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审美有它特殊的职能,并且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和积极的改造作用。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和改善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在这个改造世界的斗争中,就少不了要应用美学这门科学,而美学在这里也就有了广阔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继《真理与方法》一书之后 ,伽达默尔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其致思的重点由哲学解释学转向了实践哲学。伽达默尔建构实践哲学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其中与哈贝马斯等人的论战是最重要的契机 ;在与古希腊思想家的对话过程中 ,逐步厘清了实践、实践哲学等概念 ,这是其建构实践哲学的逻辑前提 ;致力于消解科学和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则是其实践哲学的中心话语 ,实践哲学的理想内含于这种消解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17.
18.
美学是一门复杂而困难的精密科学。凡是困难的研究对象,其所以困难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容易理出头绪,把握它的复杂的内外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定研究的逻辑起点,关系到研究的能否深入甚至成败。逻辑起点确定得好,就象抓住了网的纲和衣的领,可以顺当地提挈起来。逻辑起点确定得不对,就会象对付一团乱麻,费尽气力而理不清楚。有人说,研究美学应当从美感经验开始;有人说,美学应当从研究艺术开始;还有人说,美的本质的哲学探讨,应当成为美学研究的当然逻辑起点,因为它是整个美学的基础和核心。这些说法,我都不敢苟同。把美感经验作为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许多心理学派的美学研究者早已这样做了。把艺术美作为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有人这样做过,但是他们却  相似文献   

19.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逻辑起点"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胶着点,"实践作为实践美学的逻辑起点"的观点得到相当多的学者的认同.然而,这一起点的判断本身却缺少坚实的逻辑支撑.与"实践"相较,"关系"是一个更为恰当的美学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革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回答了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何开展社会革命实践的时代之问。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这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社会革命形成了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开端,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制定社会革命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时期开启社会革命实践路径的新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擘画社会革命新征程的历史逻辑。这场百年社会革命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坚持伟大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双向互动,并在社会整体视域中进行社会革命的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社会革命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在遵循三种逻辑的统一中,才能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