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 世界上的每一民族,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斗争中,都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从而使某一民族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人群共同体。 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侗族的制度文化包括性质、层次不同,规模、地位、功能各异的侗款制文化和其他的准制度文化等,其中以侗款制文化最具代表性和  相似文献   

2.
侗族大歌是一种原生的艺术样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一种文化与教化手段。侗族大歌的内涵博大精深,它伴随着侗民族的形成与侗族社会的发展而形成、发展,是一种独特的蕴涵民族精髓的具有教化性质的"百科全书",它传承了侗民族的文化和审美特色。其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体现在各种类型的大歌之中。大歌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其审美情趣、审美追求、审美理想和审美视界四个方面,深刻地体现了侗族大歌的审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用汉字来记录侗语的方法在侗族民间十分流行。它要具备各种不同的条件,才能使其具有生命力。通过分析发现,这种生命力建立在语言上的共性、使用者的认知水平等条件上。研究这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书写记录十分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侗族文化资源,从其形态上看,可分为物态文化、符号文化和观念文化三大类。物态文化如鼓楼、风雨桥、民居、侗锦等日用品,它们具有实物属性,表现了侗族特有的社会经济生活和民族特征;符号文化包括侗族神话传说、诗歌、音乐、舞蹈、侗戏、礼仪风习等,它们通过象征和特有的拟喻手法反映侗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观念文化如“萨”崇拜、伦理道德等,它直接表达了侗族意识形态的过去和现在。从内容上看,侗族文化资源概括了侗族  相似文献   

5.
像许多的少数民族作家一样,三江侗族作家群的文学旅途,是从民族文化的大原野里拓步的。三江地处桂北,与湘西南、黔东南接壤。由于同一文化渊源、同一文化形态,毗邻的侗族地区自然形成一个氛围浓厚的“侗胞文化圈”。三江侗族作家群便是在“侗胞文化圈”里举起自己旗帜的。虽然三江侗族作家群在全国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总体格局中难说占据了位置,但在“侗胞文化圈”里享有一定的声誉。“北有天柱,南有三江”,指的是北部侗族地  相似文献   

6.
清水江文书是苗侗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透露了苗侗民族传统社会的诸多历史信息。笔者在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清水江文书·天柱卷》中就有不少汉字记侗族语言的单字和词汇。本文精选20份契约文书并从中选取具有典型特点的10个侗字,结合地方史志,具体考证并分析这些侗字的本身意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清水江文书提供必要的侗族语言线索。  相似文献   

7.
款 ,为侗语记汉字 ,侗语叫kuan ,按侗语的含义一是指交谈或座谈 ,二是指村寨自治订立的约法。在侗族社会中有许多关于款的传说 ,有许多款的遗迹 ,有的“款文化”则依然在当地社会中存在或发生作用 ,有的则已消失或淡化甚至边缘化。本文对侗族地区的款组织及其变迁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对于在历史上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来说,用汉字来记录本民族语言是很普遍的事情.侗族民间也有大量的"汉字记侗音"古籍文本传世,这些文献涉及侗语歌册、历书、祭词、款词、占卜书、谚语等,是侗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侗语与侗族的历史、文化一样,源源流长而绵延不绝,侗家人通过侗语来表达情感,实现社会交际,亦通过侗语来保存民族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其社会的进步、发展和繁荣。因此,回顾侗语研究的历程,总结侗语研究的经验与成果,展望21世纪的侗语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人们总是在已有的文化模式中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生活方式的本身就是文化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人民在实践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居住、交往、婚恋、家庭等特殊的生活方式。侗族生活方式既是该民族群体传统文化的体现;又是适应和认识环境的结果,蕴含着侗民族独特个性、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1.
侗歌海洋     
木子  卫涛 《新少年》2014,(9):2-2
侗寨鼓楼、风雨桥,这些极具侗族特色的建筑,在贵州侗乡随处可见。但是,侗歌更会给你留下难忘的印象。“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侗族文化的精髓就是侗歌。侗族人没有文字,他们用歌声传递情感,记录生活。贵州省黎平县铜关侗寨是侗族大歌的发祥地之一,村里不分男女老幼,人人唱得一口好歌。这里有老人教歌、青年唱歌、少年学歌的浓郁氛围,“饭养身,歌养心”已经在侗寨根深蒂固。他们把“歌”与“饭”看成同样重要的事,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来陶冶心灵和情操。寨子里每逢重大节庆等喜事,人们都会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欢唱侗族大歌。这里的侗族大歌曾被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纪可梅女士称赞为“侗歌海洋”。  相似文献   

12.
侗族是一个传统上长期只有语言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侗族社会历史、故事传说、产生、生活、习俗、信仰等,都是靠口头文化世代传承下来的。但在传承的过程中是不稳定的、易丢失和变异的,这些因素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和阻碍音乐文化的发展。而侗文是基于侗语语音而形成的符号,它是侗语的载体,本文通过对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侗文在音乐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朝鲜民族深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借用汉字来记录自己民族的语言,因此在朝鲜语语汇中约有60%-70%的汉字词,而这些汉字词成为朝鲜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较系统地阐明了朝鲜语汉字词的来源,分析了朝鲜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的异同,探讨了理解记忆和把握朝鲜语汉字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1 侗族是一个爱歌、善舞的民族,歌声伴随着他们度过漫漫长夜,也为他们迎接民族的新生。侗族民歌与侗族人民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哪里有侗家,那里就有歌声。组织群众,教育人民,侗家要唱古歌、礼俗颂、父母歌、苦情歌;村寨交往,侗家要唱拦路歌、开路歌、迎客歌;节日盘会,侗家要唱开堂歌、耶歌、大歌;上山种地,侗家要唱山歌、河边歌、木叶歌;婚姻嫁娶,侗家要唱酒歌、哭嫁歌;青年男女交往,侗家又唱起了情人歌、失恋歌、单身歌;儿童逗趣,侗家还要唱儿歌、谜歌;讨米讨油,还要唱讨米歌、  相似文献   

15.
九洞侗族萨岁崇拜论吴定勇萨岁崇拜是侗族特有的宗教现象,它以其独特的宗教内容、个性特征迥别于周邻兄弟民族的宗教形态,就是在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民族的宗教文化百花园里亦称得上一枝奇葩。千百年来,萨岁崇拜在侗族社会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对侗民族的生存发展、生...  相似文献   

16.
侗族传统建筑艺术特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是由古代百越民族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侗家堪称为一个多才多艺、勤劳勇敢而富有创造性的民族,尤其是在建筑艺术方面,对于祖国的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创造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侗寨、鼓楼、风雨桥和凉亭,被建筑学家、美学家誉为中国民族建筑的瑰宝。本文拟就侗族传统建筑艺术特色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侗族款词是以民族古歌形式表达的乡规民约,是民间文艺和民间规约的复合体。它以“百科全书”的身份在广度上蕴涵了侗族的社会横向全景,并在深度上以“活化石”的姿态表征着侗族历史的纵向发生、承继与发扬。不仅如此,侗款呈现的文化底蕴、律法思想和表意机制,揭示了侗族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属性和共处原则,以此为基础生成的艺术精神和律法思想,及其两者悖论而统一的独特属性,又反过来支撑着民族的独特性与恒定性。因此,侗款在艺术与法律的领域,在处理人类自由与规约、情感与理性、人本与法本关系时凸显出和谐性、有效性与持续力,它以一种成功的文化精神模态昭示了人类社会、艺术创作发展的又一探索方向与行进模式。  相似文献   

18.
很少有哪一个民族有这么鲜明的文化标志。只要你一跨进侗族聚居的村寨,就会发现“有侗寨必有鼓楼,有鼓楼必有侗寨”,那气势雄壮的鼓楼矗立在侗村侗寨之中,和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你会为这种美所惊叹,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立体的侗族文化——鼓楼,鼓楼和侗族文化是共生的。  相似文献   

19.
"侗款"是侗族古代社会的一种村寨之间自发联合的民间自治和自卫组织,是侗族和谐生活的文明公约,是侗族地区自我约束的"法律"体系,是侗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灿烂明珠."侗款"在侗族和谐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十洞"款会文化历史变迁及其价值的分析,让人们更加具体地了解"侗款"文化.  相似文献   

20.
侗戏是在侗族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传统艺术,具有鲜明独特的审美特色,承载了侗族丰富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侗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本文试图阐述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传承与保护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