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基于中国2002年1月至2008年11月的贸易数据,通过建立非线性模型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波动对进口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不仅是不完全的,而且是不对称的.当人民币加权名义汇率波动幅度小于2.16%时,汇率价格传递系数为0.21;当汇率波动幅度超过2.16%时,汇率价格传递系数为0.41.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1995~2010年季度数据,对人民币汇率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的短期传递系数为0.652,长期传递系数为0.987;对生产者价格的短期传递系数为0.122,长期传递系数为0.213;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很弱,且在统计上也不显著。这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国内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是依次递减的。汇率传递效应的这一特征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显著的支出转移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青  范德成  周丽 《统计与决策》2016,(10):165-169
文章利用1995年1月至2013年7月的月度数据针对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进行研究.平滑转移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是非对称的,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是滞后的.在不同的转换变量下,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不同,汇率的波动性对传递效应影响最大,其次是产出缺口,最后是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的转换速度最快,其次是汇率的波动性,最后是产出缺口.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4—2007年季度数据,就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中国进口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尽管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但传递效应仍然相当高,短期传递系数约为0.63。长期内,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对进口价格则具有完全的传递效应,长期汇率传递系数约为1。这一结果意味着中国进口价格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波动的响应程度较高、且速度较快,汇率波动会很快地传递到进口商品的价格之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美的双边数据,在HS细分商品层面上研究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变动和波动对中国向美国出口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变动对不同类别商品出口价格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人民币汇率水平升值对占中美贸易不平衡85%以上的HS16、HS20和HS11等三大类商品出口的调节作用非常有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对多数商品出口价格的影响为负,不过影响都比较小,因此,可以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增加汇率弹性,培养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提高宏观经济运行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构建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就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加息政策对中国经济实际产出的长期影响是正向的,人民币利率因此步入滞后的被动加息,国内通胀上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则相应降低,但对中国国内利率、通胀以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相对较小;美国扩大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除短期会给中国产出水平带来正向影响外,其他方面同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影响正好相反.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实际产出影响是正向的,带来低微的输入型通胀,利率小幅下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小幅上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改革开放之后1980-2007年间的有关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就人民币名义汇率、美国经济对中国对美出口的影响做了实证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对美国出口与美国经济和人民币名义汇率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名义汇率和美国经济均是中国对美出口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方差分解则表明美国经济状况是影响对美出口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加成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非对称ARDL模型,以1991-2013年为区间,通过边限协整t检验、F检验及Wald检验对人民币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传递在长、短期内都有显著的非对称性;本币贬值对消费者价格上升的影响大于同等程度升值对价格下降的影响;对称ARDL与非对称ARDL中的汇率与消费者价格均有协整关系,但前者忽略了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高估了汇率传递,使建立在对称ARDL基础上的通货膨胀预测存在严重偏误,影响了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单边上升趋势强烈。截至2011年末,累计升值幅度已达31.25%。为了解汇率波动对内蒙古地区出口企业的影响程度,内蒙古分局对辖区重点出口行业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以及国内外经济市场环境频繁多变,不同行业盈利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羊绒纺织行业生存空间有限,人民币汇率对产品出口价格存在一定的传递效应,产品价格波动完全能够抵消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谷宇  安辉 《统计研究》2011,28(9):28-34
 本文依据汇率决定理论,构建包含人民币汇率、中美两国GDP、通货膨胀率和利率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基于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方法,识别了包含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人民币汇率决定方程及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方程,进一步应用方差分解判断了中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应对源自美国的非对称冲击的缓冲机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趋势的根本动因是中国产出及通胀水平相对美国的提高,而汇率传递效应则是不完全的。在1-2年内,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来源主要受源自美国的需求冲击(实际冲击)影响,而在3-5年内则主要受美国货币政策扰动(名义冲击)影响。因此,央行重启人民币“汇改”将增强人民币汇率应对外部冲击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海波  陈红 《统计研究》2011,28(9):35-41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国内价格变动是否存在传导作用,这种传导是否存在阶段性,是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国内价格变动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容,是从宏观上进行物价水平控制必须明确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中国的汇率传递及其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运用最新数据,将汇率变动分为三个阶段,用VAR模型进行分析,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发现人民币价格传递效应在不同阶段存在较大差异,且存在时滞,效应也是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12.
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中国的汇率传递及其对价格的影响.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使用了最新数据,并将汇率变动分为三个阶段用VAR模型进行分析,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发现人民币价格传递效应在不同阶段存在较大差异,且存在时滞,效应也是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考虑地区差异以及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非线性关系的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SGVAR),分析对比中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以及人民币汇率的省域价格传导效应。结果表明:数量型货币政策并未产生明显的通货膨胀,且区域差异较小,而价格型货币政策正好相反。但在短期内,东部地区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反应相对灵敏;在通货膨胀的区域传递效应上,中部地区最强,西部次之,东部最弱。相比于货币政策,汇率波动对区域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大,呈非线性关系。同时,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因通胀程度不同存在省域差别。  相似文献   

14.
运用1999-2013年中美两国贸易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以及对模型的协整检验,拟合了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有效汇率、中美两国收入水平及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相关关系,发现美国贸易逆差并非由人民币低估引起。通过建立美国进口需求模型和美国对中国出口模型,结果显示:美国国民收入每增加1亿元,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就会增加约174万美元,而中国国民收入每增加1亿元,中国对美国的进口额增加约192万美元,这说明美国长期的贸易逆差主要是市场供需调节的结果,人民币汇率与之相关,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升值背景下的"双膨胀"现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出现了资产价格与通货的双膨胀现象.通过时人民币汇率升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及人民币汇率升值与资产价格的关系分析,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而汇率升值预期与通货膨胀预期在形成三者的关系中扮演了主角,作者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杰琦 《统计研究》2010,27(8):33-39
 本文运用长期约束的结构VAR,试图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实证考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文章特点在于考虑了汇率和价格可能都是受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的内生变量,以深入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1)当发生汇率冲击时,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各价格水平的传递是不完全的。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影响强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2)而一旦考虑了经济体受到其它类型的宏观经济冲击后,估计的人民币汇率价格传递率则显得更为明显;(3)汇改后我国汇率传递效应趋于强化。本文还分析了实证结果背后可能的深层次原因,并讨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近一段时期,人民币汇率再度成为国内外经济界讨论的热点.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些官方人士与部分媒体,公开要求人民币升值,并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一、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 (一)美国的"理由" 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主要有:第一,近来,美元对欧元和其他主要工业国家的汇率呈现持续下跌的态势,而且自称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却保持不变,这显然不符合市场规律;第二,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同中国政府人为控制人民币汇率有直接关系;第三,人民币汇率的人为低估导致中国对美出口的急剧增加,正在日益威胁着美国的制造业和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ARDL-ECM模型对1992~2006年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从1992~2006年人民币名义汇率波动和实际汇率波动和我国出口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从短期来看人民币的实际汇率波动会带来我国出口的减少,对此文章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刘凤 《统计与决策》2005,(19):97-99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的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崛起,人民币汇率问题逐渐成为了国际关系的一场博弈.这场博弈发端于2003年2月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西方七国财长会议上提交的议案,要求仿效<广场协议>让人民币升值.以此为开端,国内外掀起了一场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大争论.进入到2005年,于4月23日召开的亚洲博鳌论坛的部长级对话会上,对中国人民币汇率再掀起了一轮狂潮,美国要求中国在六个月内允许人民币升值,否则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将面临27.5%的惩罚性关税.  相似文献   

20.
汇率波动与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传递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汇率变动与证券市场价格变动之间存在着单向或双向的因果关系,两变量间存在明显的反馈机制。而在中国两个市场的联系似乎很松散。本文对汇率波动和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传递中介及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汇率和上证综指的日数据,采用EGARCH模型对其进行实证,结果发现,变量受到自身及另一变量的双重影响,且波动的不对称效果显著存在,说明了价格波动在两个市场的传递是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