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松涛 《统计研究》2011,28(1):27-35
 本文首先在住房存量流量模型的基础上,对住房市场政府干预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进行了理论刻画,然后联合应用干预分析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就2003年以来住房市场政府干预的主要政策组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和重庆6重点城市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全国性政策工具对重点城市住房价格产生了显著的长短期干预效果,尤其是2005年和2006年国务院的两次综合干预以不同形式和力度抑制了房价增长;政府干预的有效性逐渐提升,但全国性政策工具对不同城市的作用力度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对二线城市房价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一线城市;2004年土地交易制度改革可能是造成近年住房价格上升的主要政策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中国楼市可谓愁云惨淡。成交量缩价跌,银行银根收紧、个人第二套住房房贷政策不再放宽、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批量上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接连出台彰显政府“铁腕治市”决心,市民观望气氛渐浓,开发商遭遇2006年以来最大“寒冬”,楼市降声一片。其中,尤以2007年领涨全国房价的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跌幅最为厉害。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建立城市地价与房价关系的动态模型为目标,研究在城市房地产市场不充分发育和管理体制分离条件下,城市地价与房价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体系,建立价格构成和影响因素数理模型。利用动态模型对重庆市进行了模拟实证分析。在重庆市范围内动态提取城市房地价格与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相关数据,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得出重庆市在一定时间段、一定政策环境下的房价地价推拉关系系数,证明此系数在特定条件下是保持稳定的,并对此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38个已颁布房产限购政策的城市和17个未颁布限购政策的城市2008年第1季度至2013年第2季度的数据,在使用倾向得分对样本进行匹配的基础上对匹配后的样本进行倍差法估计,探讨了房地产限购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果.实证结果表明,限购政策具有良好的调控效果,有效地抑制了房价的上涨;限购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滞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果越来越明显.为了进一步研究限购政策对“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是否具有额外的调控作用,本文使用双重倍差法进行分析,发现限购政策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具有额外的调控效果,实现了抑制过度投机的政策初衷;但限购政策在“房价过高”城市的治理上并没有体现出额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房价、地价与租赁价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5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商品房价格指数、土地价格指数及房屋租赁价格指数为样本,研究了中国主要城市房价与地价、租赁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证明了对房价过热城市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失灵,而租赁价与房价的非相关性,恰恰说明目前的房价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理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我国35个大中城市住房市场泡沫水平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次提出考虑地区差异的合理租售比模型,以及考虑家庭未来收入的房价收入比上限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我国35个大中城市住房市场泡沫水平。合理租售比模型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都存在房地产泡沫,其中相当一部分城市的泡沫水平已经比较严重;房价收入比上限模型显示,即使考虑了未来家庭收入增长,北京、天津、上海、厦门和深圳的房价也已经远超居民支付能力。最后给出抑制我国房价过快上涨、防范住房市场泡沫继续膨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的空间效应与滞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借鉴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的相关思想,构建新的住房价格预期形式,并将其引入住房存量调整模型,从预期的角度分析不同城市住房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其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2002-2013年我国35个城市房价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城市住房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城市房价的空间相关性随城市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趋于减弱;城市房价的空间相关性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强.最后通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城市房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分析发现我国城市住房价格互动存在显著的时间滞后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房价差异的影响因素,归纳导致城市房价差异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实证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异是导致城市房价差异的主要因素,而交通便利性、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城镇居民富裕程度以及限购政策对城市间房价的差异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观点传真     
《四川统计》2008,(9):2-2
奥运会后北京房价将保持平稳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执行会长陈剑说,奥运会后北京的经济不会产生波动。他认为诸多因素决定房价在经过一段调整后,继续向前迈进。他说,奥运会筹办使北京房地产市场价值得到提升。奥运会后,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所具有的吸引力等诸多因素,让他认为奥运会后北京房价下降空间有限。他表示,在筹办奥运会7年间,北京净增常住人口200多万,而且奥运会推动了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轨道交通经过的地区,房价有所上扬,因此奥运会对房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6个大中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和新房价格为研究对象,以来自我国最大搜索引擎的百度搜索指数为数据基础,使用6种计量模型分别对16个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和新房价格进行了拟合和预测,得到预测二手房和新房价格变动情况的最优模型.结果显示:网络搜索数据不但能够较好地预测房价指数,而且能够分析经济主体行为的趋势与规律,有一定的时效性.预测的月度房地产价格能够比官方数据发布提前约两周时间.  相似文献   

11.
智慧城市建设是创新驱动导向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文章从智慧城市经济体系具备的持续性、创新性、生态性和舒适性这四大特征角度出发,构建了内含14个指标的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大城市经济智慧指数的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34大城市的经济智慧发展水平可以分为3大类别:经济智慧指数最高的城市分别为深圳、上海、北京以及广州;第2、3类别城市个数分别为12个和18个,前者的平均综合得分均为正值,而第3类别的城市经济发展智慧水平低下.  相似文献   

12.
黄静  屠梅曾 《统计研究》2009,26(7):13-19
 本文利用全国29个大中城市1999-2008的季度面板数据,采用最新发展的非平稳面板计量方法,对我国城市房价与地价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克服了以往研究中小样本带来的低效果以及忽略了各城市差异的问题。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东部经济较发达城市和西南省会城市,地价对房价的长期影响程度较其它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大;中部省会城市的房价对地价的长期影响程度要大于东部地区和西南省会城市;(2)总体上,房价对地价长期影响的程度高于地价对房价的影响;(3)长期来看,各城市的房价和地价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短期而言,房价是地价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3.
向丽  胡珑瑛 《统计与决策》2017,(16):126-130
文章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内10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Tapio脱钧指数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十大城市群及所属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的脱钩关系,并对其脱钩状态进行判别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京津翼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的脱钩状态最理想,辽中南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川渝城市群均为相对理想的脱钩状态,其他城市群的脱钩状况均不容乐观;在17个中心城市中,仅有洛阳、深圳、成都和西安4个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的脱钩状态相对乐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北京、上海和广州3大城市的脱钩状态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房价收入比计算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伟 《浙江统计》2004,(9):31-32
房价收入比通常是指商品房销售价格(指平均每平方米销售价格,下同)与居民户均收入之比,是社会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衡量住宅市场价格和居民住房消费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住房政策的重要依据.国际上通常将房价收入比指标值6倍定为警戒线,超过6倍则认为房价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在国内,不论是经济学界还是普通百姓,大家都感受到近几年来房地产业发展非常快,同时伴随着房价显著的上升.据有些专家估计,我国的北京、沈阳、贵阳、南京、广州、大连和西安的房价收入比都超过了10倍,认为房价收入比超过了国际的警戒线,房地产已经存在严重泡沫.随着这个指标在社会上更广泛的应用,更深入的研究,它的不足之处也日益明显.笔者认为目前计算房价收入比只考虑到上市住房的房价和家庭户均收入这两个指标,以这种方法计算的房价收入比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住房价格和居民住房消费的承受能力,而应该对房价收入比计算方法进行细分,从不同角度计算分析房价收入比.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就业和产值两个视角出发,测算各城市就业集聚与产值集聚指标,使用面板回归衡量从2004-2013年十年间我国地级市层面的产业集聚对房价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集聚与产值集聚都会促进房价和房价收入比的上涨,而且毗邻城市房价之间还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城市环境特征因素对房价、房价收入比也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小学师生比、人均医院床位数以及每万人公共拥有公共汽电车数的增加对房价、房价收入比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绿地面积对房价、房价收入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市区人口密度因素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深入解析货币政策、股票价格与房价三者之间关系,有助于更好协调政策、经济增长与两类市场平稳发展。据此,本文基于价格超调理论,讨论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价格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动态影响机制。理论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直接抬高房价的同时,还会通过股票市场的超调效应间接影响房价。进一步应用随机波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从时变角度测算了货币政策对两类资产价格影响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第一,短期内货币政策对股价较之房价有超调效应,长期看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间接影响房价。第二,在经济扩张期、经济收缩期以及“新常态”时期三个代表性时点上,股价均对货币政策冲击产生超调现象,且会进一步向房价传导。第三,经济收缩期房价对货币政策的响应幅度要大于经济扩张期的响应幅度;经济“新常态”时期房价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响应小于经济“旧常态”时期。第四,股价作为中介效应通常是正向的,即股价对房价具有正向拉动作用。最后,引入传统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检验货币政策对房价传导过程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确实存在以股价为中介向房价传导的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货币当局运用货币政策,协调经济增长和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创新性地运用交互效应动态面板模型重新检验了货币政策对我国295个城市房价的异质性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货币供给量增长对我国不同城市房价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效应,货币供给量是加剧我国城市房价结构性分化的主要外部诱因,而利率调整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机制分析则表明,货币政策冲击主要通过供给侧的土地价格这一传导渠道对房价产生影响。本文研究认为,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尤其是运用数量型工具时应将城市住房价格考虑在内,政府应切实推动土地市场改革,才有可能真正解决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分化难题。  相似文献   

18.
宏观经济基本面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Hort动态资产市场模型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利用1998~2005年中国14城市的年度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宏观经济基本面对房价的解释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到房价自相关影响时,宏观基本面对房价的解释能力大大降低,相对于宏观经济基本面,房价的历史信息对本期房价的上涨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并且,在2001年以后,房价的上涨逐渐背离了经济基本面,尤其是这种背离从2003年以后进一步加剧,同时房价的正自相关影响也大大增强.这意味着房价的上涨中包舍了越来越多的投资甚至投机成分.  相似文献   

19.
赵凯  刘成坤 《统计研究》2018,35(10):15-27
本文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5至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具有“空间依赖”性质的房价地价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深入研究房价与地价关系、地方政府行为对房价和地价的作用机制以及城际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临近城市间的房价相互“模仿”并一同推动地价上涨,房价对地价的影响呈现“模仿促进”的作用特征;各城市通过尽可能抬高本地地价来拉大与临近城市地价水平的差距,进而推高房价,实现“以地生财”。此外,研究还证实地方政府通过“价格途径”和“政策途径”均能对房价进行有效调控,且“价格途径”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而“数量途径”和“结构途径”作为地方政府控制地价的有效手段,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现有文献表明:城市间住宅价格的波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主要体现为无关、中心城市领导和外围城市推动三种关系类型.利用1999年第1季度至2007年第4季度相关城市的住宅交易价格指数,利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的住宅价格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上海是长三角地区住宅价格波动的领导城市,而北京的住宅价格则处于孤立的波动状态中;差异产生于城市间的经济关联度、消费者预期、投资组合策略以及对外部冲击反应时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