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凯恩斯实际货币需求理论,分析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的流动性过剩函数,推出流动性过剩与产出之间存在可能的三种关系.结合泰勒规则,通过求解微分方程,推演出实际货币需求函数的三种情形,进而提出“流动性过剩期限结构”理论假说.通过实证验证了这一假说是正确的.据此推出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后经历转型期、改善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流动性过剩与利率呈反向关系;流动性过剩与实际产出在短期、中期与长期分别呈现出反向、无关与正向关系.中国利率的非市场化,人为“拉长”了期限时间,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货币流动性分析——基于单位根与协整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把货币供给的研究定义为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对中国货币需求进行分析推导,通过回归1984-2006年的经验数据,得到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对近20年的中国货币需求和供给的流量和存量加以对比分析,认为近年来持续的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是造成现阶段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应用单位根和协整的实证检验方法,验证了流动性适度的标准,并提出货币供给应当与推动经济增长和保持物价稳定的货币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流动性过剩之谜的具体成因:即是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的大量外汇占款,从而加大了基础货币的投入量。目前央行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传统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工具,即主要通过:(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票据买卖来扩张或收缩(即吞吐基础货币);(3)上调存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4.
文章厘清了不同层次流动性的含义,运用Thorsten Polleit&Dieter Gerdesmeier提出的货币过剩法对我国1978~2010年的宏观流动性状况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我国M1、M2两个层次上的宏观流动性基本趋于同向波动;M2层次上的宏观流动性波动幅度大于M1,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步扩大之势;宏观流动性波动具有基本平衡(1978~1994年)、相对短缺(1995~1998年)、相对过剩(1999~2005年)、急剧短缺及逐步回复(2006~2010年)四个明显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6.
7.
文章在对货币流动性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按流动性强弱将广义货币M2划分为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和准货币三个部分,再根据货币的演化机制定义货币流动性结构系数,采用HP滤波法分析货币流动性结构的特征演化;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赋权后加权得到实体经济综合指标,并运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货币流动性结构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演化.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流动性结构的演化可分为四个周期,其长期演化特征是货币的流动性越来越弱;活期存款和准货币流动性结构系数上升幅度与波动幅度具有差异性;活期存款和准货币流动性结构对实体经济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2008年发生的全球经济危机致使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大量金融机构倒闭、破产和国有化。发达国家的金融动荡使得经济走向衰退,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需求急剧减少,对外投资数量迅猛收缩,这也使得东盟、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和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泡沫化倾向.文章认为这两种情况的出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多问题的集中体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毫无争议地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政策,使世界经济避免在短期内"二次探底"。近期我国外汇储备刷新纪录、银行贷款大幅增加等迹象表明,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助推通货膨胀的一股暗潮。这将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难度加大、股票市场风险加快积聚等问题,而国家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是重要推动因素。建议国家层面采取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控制外汇储备增长等措施,地方层面采取积极应对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预期、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等措施,以应对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4.
关于流动性过剩测度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梳理关于流动性过剩概念的各种表述,认为流动性过剩是指实际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显著地多于有效经济产出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据此运用统计方法设计了流动性过剩的两个测度指标:总量过剩系数和增量过剩系数,并提出了流动性过剩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同时,我们发现,对于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缺乏一定的研究。针对这种状况,欧洲中央银行的有关专家提出了四种测度流动性过剩的方法,分别是价格缺口法(price gap,或者称p*法)、真实货币缺口法(real money gap)、名义货币缺口法(nominal money gap)和货币过剩法(money overhang)。我们将这四种方法翻译出来,供大家了解和研究时使用。文章翻译自Thorsten Polleit 和 Dieter Gerdesmeier的《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一文,个别部分进行了删节。 相似文献
16.
信托作为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四大支柱之一,其功能发挥潜力很大.通过多途径、多样化信托创新,不仅是信托业发展需要,也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减少国家财政压力,化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货币需求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78~1997年中国3种主要货币流通量M0(现金)、M1(狭义货币)和M2(广义货币)的实际数据,对一个简化的货币需求函数模型进行估计,获得中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揭示该模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1993-2004年的季度数据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采用Pesaran et al.(2001)提出的边限检验方法建立实际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和汇率的长期稳定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2002.1~2005.4作为训练集样本,选2006.1~2008.1为分析集样本,对中国流动性过剩进行测度,进一步采用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其成因.文章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极不稳定,波动十分激烈,最大值出现在2008年第一季度,说明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形势越来越严峻.(2)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的波动表现出季节性的特征.(3)我国外汇储备过多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于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各方面因素,确定货币需求函数,探究我国现阶段国情下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长期稳定的关系,对于指导、推测中国金融改革中货币政策的实践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中国货币需求为研究对象,运用现有的货币需求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考虑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些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对我国的货币需求模型的影响,探讨分析我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建立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并得出简单的结论,旨在为中国的货币需求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