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经济周期波动的现象,各个经济学流派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以增长率波动为考察对象,描述了建国以来江苏经济波动,对经济周期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经济波动原因进行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VAR模型研究政府投资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动态关联性,克服了传统静态回归的缺陷.在经济周期波动指数构造上,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消费三个领域波动状况进行综合提取因子,在政府投资衡量上,即包含物质资产投资部分,又融于无形资产投资部分,衡量更加严密.研究结果证实政府投资对经济周期波动短期内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冲击力随着周期不断缩减,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更多是源于自身的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种测度广东经济周期波动的模型许刘俊张汉昌梁志荣廖志芳陈洁玲一、引言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普遍都存在着复苏、扩张、收缩、低谷四个阶段周期地向前发展,广东经济也不例外。所以,科学地测定广东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规律,特别是判断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对决策层准确... 相似文献
4.
宏观经济周期反映整体经济波动,产业结构是宏观经济的重要载体.本文选取1978-2011年Moore结构变化值和GDP增长率数据,建立VAR 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江苏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周期波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经济周期波动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研究既是现实经济运行状况的真实反应,也是经济危机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前提与基础。利用CF滤波法对1978—2010年间中国经济中主要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去势处理,考察了产出的周期波动特征,并以此参照系对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运行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前后共经历了五轮经济波动。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时间和经济周期波动特点,可以将1978—2010年划分为改革探索时期和改革深化时期。就前者而言,经济周期波动的核心特征是高增长与通货膨胀,政府调节经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调控的重点是如何抑制需求的过度扩张;就后者论,经济波动的核心特征是流动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以间接宏观经济政策为主,调控的重点转变为启动内需。经济周期波动特征、政府调控方式和调控重点的演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区别于传统的经济周期研究,应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动态双因子(MS-DBF)模型,实现了对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测度、波动状态识别以及关联关系的分析。这对于同时监测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的周期波动态势以及通过周期视角探究宏观金融关联关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第一,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非对称特征,并且金融周期的波动程度小于经济周期;第二,无论是扩张还是收缩阶段,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都具有一定的先行性,但每轮循环的先行期长短不一;第三,两个周期的联合波动具有区制依赖特征,并且不同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存在非对称性;第四,由于新冠疫情冲击导致宏观经济数据异常波动,使得传统MS-AR和MS-VAR模型都无法准确地识别经济周期阶段,而MS-DBF模型依托联合转移概率矩阵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经济周期的每一轮波动。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正处于“前者收缩、后者扩张”的联合区制状态,经济周期走势深度探底;金融周期虽然处在扩张阶段,但仍位于较低水平。这预示着,现阶段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宏观调控仍然具有一定的政策调控空间,政府部门可以适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周期的划分与波动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而合理地划分出我国历次经济周期的起止时点,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文章采用我国GDP增长率作为基准时间序列,并以GDP增长率的三年移动平均为辅助序列,将我国经济周期进行划分为九轮的短周期,进而根据短周期的波长变动趋势,将我国经济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对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发现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型出现了新的变动趋势。根据划分的结果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各种滤波方法得出了我国经济波动的数据.并且运用谱分析对我国经济波动周期进行了周期测定,然后对我国经济进行了产出缺口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经济波动的特征。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存在朱格拉中周期的主周期和基钦短周期,并且看到经济政策对我国的经济状况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经济周期波动的货币解释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章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框架下研究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其结果表明:实际货币指标周期表现较为一致,而名义货币指标周期变化较大,从波动性来看,货币冲击波动强于实体经济,货币指标标准差大约是实际GDP的1.2-1.5倍,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对实际GDP的波动具有显著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具有反周期操作的特征;M1的正向冲击和反向冲击的作用力度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表明收缩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运用Markov区制转移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波动的时变特征及其原因。研究发现:模型能够较好地识别沿线国家经济周期的扩张与收缩状态,与各国实际经济增长过程基本吻合;经济周期整体上呈现区制转换较弱、经济收缩与扩张呈非对称性、具有较强的“自维持性”等群体性特征。转型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中长期的区制持久性,而发展中国家持续时间较短;转型国家经济周期以短扩张长收缩为主,发达国家以长扩张短收缩为主,发展中国家则具有上述两种非对称性周期特征。金融贸易、地缘政治、战争冲突、国内局势和自然灾害等是导致沿线国家经济周期波动差异化的重要原因,而海外市场是共同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不对称动态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研究经济周期中产出波动与通货膨胀不对称动态关系。该理论蕴含了经济扩张与收缩期中通胀持续性、产出波动对通胀的长短期影响差异特征及相关检验方法。运用该理论对中国相关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出波动对通货膨胀短期中具有"顺周期"的正相关性,充当了"晴雨器"作用;长期中具有"逆周期"的负相关性,充当了"稳定器"作用。统计检验表明,经济周期中通货膨胀持续性及产出波动对通货膨胀的长短期影响具有显著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是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运行质量的历史检验,对现阶段追求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深刻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argent和Sims(1977)提出了动态因子模型。他们指出工业产出增长率、失业率、就业率以及批发价格指数等美国的季节宏观经济变量变动的80%以上可以用两个动态因子来解释。利用动态因子模型不仅可以解决模型的不可识别问题,而且可以使模型在包含更多信息的同时不出现参数过多的问题。景气指数法是各国政府和企业 相似文献
14.
15.
经济周期波动的函数型时序分解方法——基于CPI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个函数型时序分解模型,根据交叉验证方法将数据分为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项,因而提取出的趋势项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提出的基于调节粗惩系数的转折点选取法,通过优化粗惩系数较好地分割了CPI的扩张期和收缩期,可判断经济指数的转折点。另外利用傅里叶变换(FFT)提取数据主频,改进了周期型基函数,相比于传统的傅里叶基函数,新的周期基函数对周期项的拟合精度较高。通过对近十年和近两年的CP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季节影响较为明显,而且最后的组合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传统的ADF单位根检验、ZA单位根检验和LP单位根检验方法考察了79个发展中国家有效产出的一元时间序列特性。结果表明,其中40个国家的有效产出呈现平稳态势,即,仅51%的抽样发展中国家经济周期是平稳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周期条件波动性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ARCH族模型动态地刻画了中国经济周期的条件波动性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有关经济变量的波动机制、波动率对经济变量条件均值的影响程度与方向以及经济变量在扩张阶段和紧缩阶段波动力度差异等问题。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条件异方差性、持续性和非对称性的特征;经济的稳定有利于经济产出的持续增长;财政政策具有稳定经济、促进经济产出增长率提高的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与滞后性;国外需求受国内经济影响较小,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建立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模型,对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7月21日至今,人民币汇率收益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收益序列具有左厚尾的特征,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集群性;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较强的记忆性,且前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本期的影响呈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建立人民币汇率波动的GARCH模型,对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7月21日至今,人民币汇率波动不服从正态分布;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收益序列具有左厚尾的特征,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集群性;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较强的记忆性,且前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本期的影响呈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