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贷款定价的现实意义与传统方法 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加入WTO后,我国将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的方向不断地推进利率市场化,贷款定价是确定不同条件下贷款利率的大小(货币价格即利率).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利率管制,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利率定价机制,尤其是贷款定价还缺乏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速,利率市场的风险管理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作为筹集短期流动性资金的主要工具,同业拆借利率(Shibor)逐渐成为各金融机构决策参考的基准利率。在传统的ARMA-GARCH模型的基础上,引入Hurst指数捕捉Shibor的分形特征,使用扩展后的ARFIMA-FIGARCH模型对Shibor的隔夜和7日利率收益率的VaR进行度量和回测检验。结果显示:隔夜和7日利率收益率都具有反持续性,即收益率过去是上升趋势,则未来倾向于下降;考虑分形特征的ARFIMA-FIGARCH模型,比原模型对Shibor的度量更准确;在同业拆借市场中,Ged分布是解释多头VaR的理想选择,而正态分布是解释空头VaR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张原  薛青梅 《统计与决策》2016,(11):154-157
文章选取我国1993-2015年间利率市场化宏观数据,首次构建欧拉数指数函数测算利率浮动幅度指数,同时结合利率决定自主化指数与实际利率指数三项指标综合评价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总体进程,研究发现截止2015年上半年,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为69.69%.表明利率市场化在政策改革角度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其在经济市场的积极传导效应上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4.
杨攀 《浙江统计》2014,(6):20-22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关键的存款利率改革阶段。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外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经营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肖卫国  靳静 《统计与决策》2007,(23):134-137
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在降低,必须加快利率的市场化,为利率成为中介目标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波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建立GARCH模型分析我国各种期限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波动性行为,结果发现GARCH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波动,其自身的波动与滞后期的波动呈平滑递减的趋势,不过波动性不强,主要在于我国对同业拆借市场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利率形成缺乏市场化的机制.应加快同业拆借利率的市场化步伐,建立完善的同业拆借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四种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月度利率数据作为分析对象,运用VaR方法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利率风险进行了测度。首先对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与正态性检验,然后求出各种货币的平均收益率、相关系数矩阵与方差协方差矩阵,最后选择三种不同的币种结构求出具体的VaR值并进行比较分析。本文的结论是适当降低美元占比,并相应提高欧元、英镑、日元占比,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我国外汇储备的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能极大地简化对利率曲线变化的分析,便于准确了解利率曲线结构变动的模式。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能为金融机构计算投资组合资产VaR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率平价的实证分析:基于中美两国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中美两国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利率平价基本不能解释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与两国利率差异之间的关系,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性不明显.出现此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此,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在近期不必受关国利率变化的太多约束.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外汇市场要完全市场化,资本市场也要放开,使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产生内生性联动,真正成为灵活的有效的宏观调控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0.
黄雯  李恒 《统计与决策》2016,(15):166-169
文章在开放条件下对传统泰勒规则进行了扩展,并采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利率对通胀率、产出缺口、货币供应量和汇率的反应系数都具有时变性,但进入21世纪后变得比较稳定,说明我国已经具备遵循扩展后的泰勒规则的条件.建议我国应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使货币政策操作的中间变量从货币供应量逐渐调整到利率上.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入WTO临近 ,利率市场化被提上改革日程。然而各国的实践表明 ,这是一场伴随着风险的改革 ,利率市场化的成功实施取决于诸多方面因素。本文在总结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实条件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考察 ,以求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提出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三个基本理论,即利率市场化具体包括的内容、利率市场化的必然性、利率市场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利率平价的实证分析:基于中美两国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平价是汇率决定与调整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未来汇率的变化率与这段时间内两国利率的相对变化率一致.文章运用中关两国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利率平价基本不能解释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与两国利率差异之间的关系,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性不明显.出现此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此,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在近期不必受美国利率变化的太多约束.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外汇市场要完全市场化,资本市场也要放开,使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产生内生性联动,真正成为灵活的有效的宏观调控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杨伟中等 《统计研究》2018,35(11):42-57
虽然存贷款利率管制已经取消,但在改革过渡期内,目前我国信贷市场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率扭曲与市场分割:同时存在商业银行和类银行机构,商业银行利率较低,主要为传统企业等低风险企业贷款,而非传统企业融资更多依赖于利率较高的类银行机构。本文从利率扭曲与市场分割问题入手,构建包含异质性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经济金融的具体效应。结果显示,改革将促使利率回归均衡,消除监管套利,维护金融稳定;同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改革也将对不同类型的金融、企业部门形成差异化影响,在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驱动商业银行和传统企业加快经营转型。此外,改革后经济体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更加稳健。进一步,对比不同改革进程下的政策效果发现,若进程过快,可能增加短期经济金融波动风险。因此,改革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推进原则。  相似文献   

15.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体系现正由统一定价向自主定价过渡,实行有管制的浮动利率体系.目前采用的贷款定价方法是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对贷款价格进行上下浮动,浮动的幅度要在人民银行制定的利率浮动区间之内.为了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一套更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体系,以提高其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1996年以后,我国央行开始逐渐放松对利率的管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特别是近几年来,央行加大了利率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及力度。那么利率是否真正地发挥了货币政策在各经济环节的传导功能是人们一直争论的问题,就利率政策而言,央行应在正确认识时滞问题基础上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避免由价格效应的不一致性而频繁改变货币政策。文章将运用1996~2007年的月度数据,考察不同经济周期下的利率发挥作用的时间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SNA金融产出核算账户的分析,指出其优点和局限;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进行分解,提出了存款和贷款应该具有差异化的服务费率;提供参考利率的确定方法,并指出了该方法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市场利率隐含风险偏好信息,通过构建一个新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来捕捉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潜在风险和风险偏好,可以为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决策参考。将金融行业对利率的分析理念融入宏观金融模型之中,从债券收益率中提取社会风险偏好的相关信息,发现2012年二季度前后社会风险偏好发生了明显的"跳跃"现象。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该现象与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利率"双轨制"犹存、监管制度滞后有关。更深层次的,是因为该进程中金融供需出现错位,引起社会风险偏好加速上升,也造成了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首次从宏观金融模型中揭示出利率市场化的风险信息,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市场利率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是有效的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市场利率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然后从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和居民消费行为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通过市场利率传导不畅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在线性Engle-Granger协整模型和非线性指数平滑迁移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 (ESTAR-ECM) 的框架下,对我国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序列进行了长期均衡关系的检验。发现线性协整模型不能捕捉到我国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长期均衡关系,而对于ESTAR-ECM模型,无论利用商业银行1年期贷款利率还是7天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名义利率的代理变量,均证实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表明“费雪效应”在我国是成立的。但由于“费雪效应”系数小于1,表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仅存在弱的“费雪效应”。其意义在于,我国利率政策对稳定通胀预期、抑制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但由于利率对通货膨胀反应不足,导致完全依靠利率政策控制目前较高的通货膨胀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