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探讨技术进步贡献率的理论模型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测算了江苏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提出提高技术进步率以及技术进步贡献率,促进江苏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2.
陈红 《上海统计》1999,(5):21-23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实行“两个根本转变”的指导思想,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而健康、协调地发展.这“两个根本转变”即指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间接的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过转化,才能变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出,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包括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力.劳动力即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劳动过程的主体.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产力的先进程度.人只有掌握了科技技术,并利用科学不断改进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国内外经验表明,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活跃程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率以及农村人力资本水平都对人均实际产出的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但滞后期相对较短;一单位农村劳动力流动率和农村受教育人口比重的冲击对中国产出水平具有正向响应趋势。因此,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应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迁出,并关注和改善农村劳动力流出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积累机制。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建立面板VAR模型探究了中国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变化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较长期的负向影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一方面需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还需加大科技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劳动力、资本、技术和FDI等要素在中国各区域投入的长期不均衡,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了生产要素的多重集聚效应;国内投资的集聚正在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技术进步、出口贸易和FDI依然集聚在东部地区,并没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投资与技术进步的集聚产生了交互作用,并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超 《统计与决策》2012,(3):144-147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向内生性增长转变,但仍面临过剩压力、成本上升、内需增长不足等问题。内生增长理论文献表明,产品创新是驱动经济内生增长的根本力量,尤其是在市场需求饱和的情况下。基于VEC模型的实证分析亦表明,中国的产品创新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互动作用。当前应确立以支持企业产品创新和相关技术进步为重点的科技创新政策,通过产品创新来创造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消化过剩、提高附加值,促进经济向内生型良性增长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核心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首先对技术进步的内涵、测算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论述,然后对广西物流产业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影响和效果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盛来运 《统计研究》2007,24(10):15-19
摘  要: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引起了生产要素的大流动、大组合,对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不仅没有导致农业生产的萎缩,而且推动了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因此得到持续提高,农村贫困得到极大缓解,城乡二元结构向有利于城乡统筹的方向转化。另外,农村劳动力流动还支持了城市发展和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因此,中国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为农民迁移进城创造条件,这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统计与社会》2005,(3):6-6
过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战略创造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多年的奇迹,但是同时也掩盖了一些社会问题。从社会进步角度看,调整中国经济政策势在必行。未来50年,中国经济战略需要完成两次转变,一是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进步型的转变,时间大致为2005年至加20年;二是从质量进步型向创新福利型的转变,时间大致为2021年至2050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我国在1987~2005年期间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与制度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此期间,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三大因素,劳动力因素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从而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渡阶段,从而为有关方面关于政策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偏向与我国TFP的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的假定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要素投入偏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78-2012年期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加约2.10%,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偏向资本的趋势,要素配置总体上也同样呈现出偏向资本的趋势,两者的方向基本一致。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由期初的促进转变为抑制,要素配置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2004年以前为正值,2004年以后变为负值,即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投入偏向两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交互效应却由抑制逐渐转变为促进,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慢慢由不匹配转为匹配,我国的技术进步正朝着适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技术进步促进浙江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关注.今天的浙江经济,GDP总量已经超过一万亿元,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进入这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浙江经济必须转变高投入、高消耗的传统的粗放增长方式,必须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综合效率高、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课题在浙江经济长期发展战略中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是利用柯布-道格拉施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余值"法,对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以明确浙江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源泉,判定浙江经济增长的粗放程度,为浙江政府制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和安排十一·五计划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唐建荣  程静 《统计与决策》2016,(11):129-132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和能源约束在内的经济最优增长模型,探讨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和能源约束对内生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每提高一个单位,能源消耗增长率将会提高1-σ个单位;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节能减排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并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和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对2004-2012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扩大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小是评价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的一个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以年均16.82%的增长率快速发展,考量技术进步在浙江工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廓清浙江工业经济增长的源泉,对正确评价我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方式,促进其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农业投入产出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丽荣  徐翔 《统计与决策》2016,(16):121-124
文章利用全国30个省区1978-2013年的农业生产数据,借助于超越对数函数构建随机前沿模型,估算中国各省区农业生产各要素的产出弹性,发现有偏技术进步和化肥是现阶段各省区农业增长的主要来源;由于各省区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农业增长的依赖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不仅仅要依赖于先进技术的开发,还应加强熟练运用已有技术;农业发展应采取分区域、分省区、差异型梯度式政策.  相似文献   

16.
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考量指标.文章利用CGE模型,分析了劳动力转移进程中,不同政策背景下的农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完善配套政策促进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技术进步的经济效应更优,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西部开发的发展观,应当确立如下价值取向与战略导向西部开发中发展比增长更为重要;西部的城市化应以发展大城市为主,促进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转化;人力资源开发对西部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劳动力的低 价不等于廉价,需要将数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西部开发需要制度创新,把富民作为制度创新的指导方针,在改进政府管理经济行为的同时,培育有效市场,积极发展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8.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12):93-102
基于带有潜在门限变量的时变系数向量自回归(LT-TVP-VAR)模型,创新性地运用高维计算优势,从供给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不同时期中国税制结构对供给要素的时变影响效应,探索税制结构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研究发现:税制结构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劳动力水平产生了正向影响,对技术进步产生了负向影响;在不同时期,税制结构对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水平的作用效果较强,而对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作用效果较弱;税制结构只能引起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短期波动,并未产生长期作用,而对劳动力水平在短期和长期内均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为政府相关部门合理优化税制结构提供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劳动力产业结构转变的定量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劳动力产业结构转变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经济发展,不仅体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的提高,而且表现为经济结构持续系统的进步。经济增长推进结构演进,结构演进支持经济增长,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较早注意到增长与结构之间关系,并予以系统研究,得出规律性结论的,首推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科林·克拉克。他搜集和整理了若干个国家劳动力在部门间转移的历史资料,得出如下的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一系列统计处理方法,重新估算了1982-2005年山东省的资本存量,并以此为基础估算了在山东省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由此得出结论,山东作为我国有代表性的经济强省,技术进步贡献率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为保证山东乃至全国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集约型向粗放型转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