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2003-2014年长三角城市面板数据,文章实证研究了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工资水平提高;并且,无论是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还是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这一结果均成立.其背后机制在于制造业集聚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有助于促进区域工资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测度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聚度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这两个指标的基础上,结合钻石模型实证检验了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虽然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显著地提升了其国际竞争力,但这种提升存在产品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庞丽  李显君 《统计与决策》2012,(19):130-132
文章研究了广东汽车产业集聚程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市场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区域创新环境建设有效促进了广东汽车产业的聚集,而较高水平的劳动力成本对汽车产业集聚有负面作用,整车零部件配套环境,人力资本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对产业集聚的作用并不明显。未来广东汽车产业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提高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提升广东汽车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勇  曹丽莉 《统计研究》2005,22(8):22-8
一、引言提起高新技术,我们会想到硅谷;提起汽车,我们会想到底特律;提起电影,我们会想到好莱坞。这看似极其平常的现象之中其实隐藏着深层次的答案——产业集群。在哈佛大学的教授迈克尔·波特第一次明确提出“集群(Cluster)”概念之前,产业集群理论一直游离于主流经济学之外。波特将产业集群纳入竞争战略的研究,改变了产业集群理论在经济学界的边缘化状态,并引发了研究产业集群理论的热潮。波特认为“集群”是“某一领域内地域上接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集团和关联的组织,通过商品和辅助活动相联系。集群的地理范围从单一的城市到省(州)、国…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是集聚现象表现最明显的产业,文章基于上海市制造业的数据,利用Ellis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集聚指数模型,从企业规模、市场开放程度这两个角度对上海市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地区集聚也越明显;企业相对规模与产业集聚呈“U”型变化关系,只有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与产业集聚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取2003~2009年我国中部地区8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区位商指数测算了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六个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文章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政府行为、金融发展程度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信息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与城市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显著。因此,文章提出了中部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措施,以期更好的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对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效推动了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从中发挥了积极的调节作用,黄河下游地区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明显高于中上游地区。应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产业生态、优化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有序推动黄河流域制造业步入数字经济发展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空间相关性,采用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误差模型,考察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分析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在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下,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对于经济情况不同的地区和技术含量不同的产业,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的作用存在差异;此外,利用门槛效应模型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环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和东北亚经济区域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一般认为环渤海地区是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业集聚对生产的贡献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构造包含集聚水平变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1990-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中国8个二位数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对生产的贡献度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存在显著的集聚效应,但是不同的行业集聚对生产的贡献程度差距较大;并且,集聚对生产的促进效应并不只体现在高技术部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效应甚至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未江涛 《统计与决策》2016,(13):129-132
文章在理论假说的基础上构造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对生产服务业集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和政府行为符合理论预期,但制造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与理论预期相反.通过采用地区平均集中率和空间基尼系数,进一步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态势进行分析,发现天津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绝对集中度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产业集聚指数对我国20个制造业行业1993年以来的产业集聚变动情况的计算,结果总体上也支持目前我国产业集聚正处于上升阶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从空间角度探究中国制造业创新活动差异的形成原因。在产业集聚知识外溢的假设前提下,主要考察中国国家行业标准分类3位码下161个产业的两种产业集聚结构(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区域产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此外还验证了多样化的产业集聚结构在不同的市场化水平和技术密集程度下对区域产业创新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FDI对浙江产业集聚影响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浙江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输入型FDI对浙江产业集聚的作用。计量结果表明浙江制造业在产业集聚过程中,本土民营经济的表现优于FDI。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内外资企业相对较好的融合与渗透,使FDI的产业集聚作用及技术溢出效应均为显著正向,但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FDI的作用并不显著或有益。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06—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面板数据,运用两步系统GMM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流域内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U”型变化特征,同时,制造业集聚还会扩大城市间绿色经济效率差距。无论是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还是城市间绿色经济效率差距均存在路径依赖。(2)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在上、中游地区呈现“U”型变化特征,而在下游地区则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间绿色经济效率差距的扩大效应呈现上、下、中游地区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3)流域内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和外商投资水平的单一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了城市集聚经济对制造业就业的动态影响,将行业内溢出效应和行业间溢出效应纳入统一的动态空间分析框架,测算了丰富的集聚机制途径,对集聚经济中各种机制作用的方式和结果进行了考察。基于此,结合城市以及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单一行业的发展会对行业的发展产生限制,多样化发展促进了城市制造业就业的增长。在多样化集聚的机制中产业关联显著的促进了产业发展,而技术和劳动力共享的作用并不显著。行业的集聚机制会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利用所构建的模型,对城市跨行业集聚强度进行测度的结果显示,2002-2013年期间每年多样化集聚对城市产业劳动力的增长作用约为2.56%。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制造业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并非所有的集聚都会带来正效应,长三角地区一些产业集聚已出现生产要素拥挤现象,产业效率下降明显。本文采用区位商及其产值所占比例等指标选取长三角地区典型的六大高集聚度的制造产业,通过产业规模指数与利润的相关分析,得出并非所有制造行业生产效率与产业聚集度成正相关关系,依据制造业集聚效率特征把集聚类型定量划分为聚集过度、聚集适度与聚集推进三类,并建立区域制造业空间聚集适度分析与预警模型,为合理指导区域产业聚集、产业转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集聚分布的自身特点,本文提出了可以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普适性产业集聚指数,并对我国28制造业1994年的860个样本和2004年800个样本进行测量和检验,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集聚强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同时具有集聚和扩散双重现象。  相似文献   

19.
文章构建了由产业平均集中率、区位熵、集聚指数组成的产业集聚测度指标体系,以广西27个制造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比较了广西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和集聚速度,找出了广西集聚强化、集聚形成、集聚退化和集聚劣势产业.实证结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广西的产业集聚现状.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敏  许红 《统计与决策》2008,(1):105-107
集聚是高新技术产业重要的区位特征。本文首先探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产业集中指数,对1994-2005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六大类行业的集聚水平以及变动趋势进了精确测度,结果发现,集聚水平的提高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