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我国现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对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能不能实行自负盈亏的问题,大家的意见还很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国营企业自负盈亏,就等于否定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蒋学模:《国营企业岂能“自负盈亏”?》,见1979年7月17日《财贸战线》)“自负盈亏和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不相容的。” (吴凯泰:《全民所有制企业不能实行自负盈亏》,见《经济管理》1979年第9期)我的认识恰恰相反,自负盈亏不仅不会否定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而且正是由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提出的内在要求。虽然在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术界很早就提出社会主义劳动力存在着个人所有制的问题。自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后,我国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商品市场、资金市场及劳动力的流动都在发展和完善着。虽然中央在《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力不是商品,但是有的同志还是从劳动力个人所有制出发,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因此,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劳动力的性质,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企业,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有相当大一部分发生亏损,其中有些企业是老亏损户,自建立以来年年亏损。这两年,亏损面和亏损额又有所扩大。这种情况,首先当然是制约了全社会经济效益提高,成为各级财政的一大包袱,同时,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环境中,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困难了。扭转企业亏损,由减少亏损到消灭亏损,进而增加盈利,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各国的所有制结构中,南斯拉夫社会所有制别具一格,早在七十年代末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时,便引起了我国经济学界的极大兴趣;而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所有制结构中,西德的社会所有制也颇有特色,世界银行中国经济考察团在1985年发表的经济考察报告《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中,将其作为中国国有制改革的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推荐给中国经济学界。南斯拉夫和西德两国社会制度截然不同,却都存在着社会所有制,它们是如何产生、发展的?有何共同和不同之处?对我国所有制改  相似文献   

5.
近一年多来,我国围绕着搞活大中型企业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改革,使城市经济初步恢复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国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仍然不足,追根寻源,问题还在于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还没有找到一种能够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的适当形式。我认为,将现在的大中型企业的国家所有制改造成为股份制是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一、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新的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股  相似文献   

6.
越南对国营企业调整放权,使其逐步走向市场,转换机制,为克服社会经济危机和实现整个经济体制调整转轨做出了积极贡献;组建企业集团,试行股份制,探索改革新途径,增强了国营企业整体实力,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越南的改革也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要从现实国情出发,发展多种所有制,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转换经营机制,又要正确认识国营企业的经济主导地位;要积极稳妥,又要行动果敢,健全配套措施,营造改革所需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7.
一、股份制改革本质上是所有制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切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在整个社会生产关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当前的改革中,所有制改革必然成为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制约着改革的基本方向。现代社会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包括所有制性质,所有制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8.
中国20年的改革实现了经济的伟大跨越,这种跨越是在逐步否定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完成的.我们对所有制的重构以体外改革促进体内改革的渐进式方式已进入核心攻坚阶段,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重构微观经济基础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非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关系中的认可和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经营者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的主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已使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和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企业焕发出生机,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各个企业将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权利相结合的经营机制,真正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其外部将直接面对市场,从而承受着激烈的竞争和在竞争中能否生存与发展的沉重压力。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市场上的矛盾必然会反  相似文献   

10.
<正>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前不久,江泽民同志又指出:“对劳动力统统实行由国家主要国营企业包下来的办法,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是行不通的。所以必须进行改革,必须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使国有企业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不但阐明了形成国营企业职工下岗分流的直接原因,而且指出了下岗分流的目的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然而,为什么企业改革的深化、技术进步、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必然会引起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呢?下岗职工应怎样转变观念,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  相似文献   

11.
所有制改革与经济运行机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对经济体制改革最深一层的理解,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革.经济运行机制改革必须以所有制改革特别是国家所有制的改革为前提.国家所有制的改革,就是要使国营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活动的主体.作者还对国家所有制改革的模式作了如下设想:一些国营小企业改变成私人企业或集体企业;少数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或不应以盈利为目的的国营企业,可以保留国家所有制,但要使其自主经营;一些中型国营企业可以改变成集体所有制;更多的大中型企业可以试行股份制;当然,一些中小型企业还可以继续试行租赁制、承包制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股份制经过了几年的试点,当前一股热潮又正在兴起。这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经济体制包括所有制结构和经济运行机制两个部分。所有制结构是经济运行机制赖以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只有和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协调并进,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就是说,一个根本不同于传统体制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必须建立在一个崭新的所有制结构的基础上。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已经建立起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宏观结构。这种变化有利于搞好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3.
改革传统国有企业产权制度 ,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 ,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明显存在着局限性 ,难以实现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按照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思想 ,通过转变观念、实行职工持股制度等措施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基本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质特征的劳动者个人财产权为主体的公有企业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未来社会将实行单一的社会所有制;列宁、斯大林从当时俄国的实际出发,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单一的社会所有制的设想,在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所有制;而邓小平立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我国所有制关系改革的方向,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从农村到城市已出现了一股集资、联合的热潮,全国各地实行股份制的企业日益增多,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显示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赵紫阳同志指出:“公有制经济本身也有多种形式。除了全民所有制、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和法学界,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曾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和国营企业之间的财产关系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这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改革是十分有益的。在探讨中有人认为,“在全民所有制内部,企业也是一个层次的所有者。”①另有人认为,“承认全民所有制企业有经营管理自主权后,还必须承认全民所有制企业对生产资料有一定的所有权。”“企业所有权的存在是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属性的反映。”②还有人认为,国家和企业都具有对财产的权利,“这种双重财产权就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企业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③我认为这些看法虽有一定的见解,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否定了国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否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是国家财产所有权的唯一主体这一根本原则,因而不能充分揭示国家所有权的本质特征,必然会影响妥善解决国家和企业之间的财产关系问题,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所有制结构改革中出现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经济比重下降而引起的非议和诘难 ,本文分析和论证了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构架 ,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国情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应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其他经济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但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否定和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他们用“淡化所有制”的办法,宣传“公有制的内容空虚”,改革“  相似文献   

19.
多种所有形式并存的局面,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可否认的现实。当前理论上急待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单纯地肯定这一事实,而是需要清楚地阐明:这种局面客观要求的进一步发展趋势如何?怎样因势利导才较为有利?它涉及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结构,其焦点在于,应该以哪一种形式为主?现在有三种意见:国营企业为主,集体企业为主,股份企业为主。就所有制在企业中的设置方式来讲,前两种意见实质上是一致的,就是将不同的所有制成分分别体现在不同的企业里,单个企业只代表一种所有制,可称为“分而立之”方式。第三种意见,则要将不同所有制成分结合在同一个企业组织之中,叫做“合而溶之”方式。社会主义公有制结构配置方式的这两种选择,是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具有头等重大意义的战略课题,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决定着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性质,即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我们区别各个社会经济制度的主要标志。《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不是改变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