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大司农位列九卿,主管国家财政经济,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国家经济的运转情况。他们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略述其属官及其职能,就其职掌及运作方式作一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2.
从收支项目看秦汉二元财政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卫 《南都学坛》2005,25(2):9-14
汉代财政分为国家财政和帝室财政,由大司农和少府分掌,为大家所熟知。但对二元财政的来源却少有辨析,一般承袭郑玄关于大司农是太府继承的说法。实际上少府和太府在收支项目上都比较接近,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大司农则是由负责主持策命诸侯及保管爵禄文书的内史演变而来。在国家职能转轨过程中,内史发展成为管理国家财政及畿内地区事务的机构,最后进一步分离出专门管理国家财政的治粟内史。二元财政体制的设计来源于收支对应的原始财政平衡思想。  相似文献   

3.
汉代公田有多种经营方式,除赏赐给贵族、官僚和功臣及实行屯田外,其经营方式经历了由赐民公田到假民公田再到赋民公田的发展历程,这种变化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自然灾害或战争发生后,灾民生产资料减少,政府为了稳定社会,吸引流民重归田地,多次利用公田救济灾民,使得公田产权经历了上述变迁。  相似文献   

4.
史卫 《南都学坛》2007,27(5):1-5
西汉初年,丞相总揽国家财政。为制约丞相财权,皇帝先后在相府设计相、司直以制约,并以御史大夫分解和监督相府财权,还通过直接控制部分国家仓库来加强对国家财政的控制。在调整国家财政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职能庞杂的少府被分解,最终成为单纯的皇家财政管理机构,真正实现了帝室财政和国家财政的分离。皇帝的秘书机构最终也取代了相府各曹,成为国家最高财政管理机构——度支尚书。原来分管国家财政和帝室财政的大司农和少府最后演变成为国家财政的具体执行部门。最终在唐代形成了以户部为中心的新的财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汉代中央的厩设置于长安城内外。东汉中央厩的数目较之西汉有所减省。中央厩由帝室财政系统掌管,其马匹主要从传统养马区选择,罚没、从地方征调也是中央厩马的重要来源。厩马主要供皇帝及帝室成员骑乘,祭祀、补充地方传置,以及作为军马等。中央厩所设置的职官主要有令、丞、监等,其秩级虽低,但和皇帝关系密切。厩在两汉时期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行政体系逐渐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对于汉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军事和国际贸易方面。所以,自从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前121年)实行屯田以来,随着西汉与匈奴的战争和东汉与羌族的战争,西北屯田区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又随着西北地区的作用减小,汉政府渐渐放弃屯田,并趋于废停。屯田土地在此过程中,所有制形态也就产生变化,由原属国家所有的公田逐步私有化  相似文献   

7.
一、国有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  国有经济在人类历史上渊远流长,存在于古今中外不同的时代和国家。早在战国时,管子就主张盐铁由国家经营或专卖,由国家掌握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赊售给农民使用,以抑制豪强兼并。①西汉桑弘羊掌管中央财政事务时,对山泽资源实行国有,对盐铁实行专卖,酒也由政府控制酿造,禁止个人私酿。古代国家之所以对部分资源和重要经济活动进行垄断和官营,其主要目的,一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增加官府收入;二是阻止豪商及高利贷者投机、兼并和操纵,防止极度的贫富两极分化,以利社会稳定。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8.
桑弘羊(公元前一五二——八○年)是汉武帝时代杰出的法家和理财家。他十三岁就进入宫廷,在武帝身边当侍中,后来历任大农丞、搜粟都尉、大司农和御史大夫等职,深受武帝信任,主管中央财政工作约三十年之久。他倡议和执行许多财政经济改革,如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统一铸币、均输平准等,巩固和加强了西汉王朝的中央集权制  相似文献   

9.
汉大赋主要反映汉代主流意识,而汉代的抒情赋除反映汉代文人政治情结外,世俗生活、男女情感是其重要内容。无论西汉还是东汉,所涉及的男女情感,特别是对女性形体、男女之间性事的表现,还不是追求感官刺激,主导方面是审美的愉悦;但也能看出东、西汉审美情趣的细微变化。抒情赋题材的扩大,也反映汉代特别是东汉后期文学表现世俗生活、人性情感方面的进步。汉末文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对魏晋文学起到了先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河南郡是汉代农业发展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粮食日益增多,马牛羊等大牲畜饲养量增长较快。东汉时河南郡的农业经济明显超过了西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