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七十古来稀,再加一岁回故里;齐鲁文化发新光,勉励阿蒙再学习。读起竹内实先生的诗,就知道他的故乡情,他的大半生。看上去他一派实足的学者风度,有日本研究中国“第一人”的称号,可他说:“我要改名字啦!改内虚啦!中国明代诗人解话不是有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提膺沽,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诗吗‘!哦!我就是属于这一种人,虚得很!”竹内实的父母都是小学毕业,很早就到了中国,开了一家小旅馆,他们在那里没有获取多大财富,却生得了3个儿女。竹内实在中国度过了难忘的19个春秋。后来他回忆说:“在我的心灵中,中国是一…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的中国人,几乎人人都在盼望成功,都在努力争取成功。作为成功者的乌·巴特尔先生对“成功”的理解发人深思:“美国是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因此,不少人认为有钱即有幸福,成功的标志也就是发财。但我认为不能以拥有多少金钱作为成功的标志,还得看一个人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是否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巴特尔先生是蒙古族人,却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他在北京长大,在那里生活了整整二十七年。1981年他作为自费留学生来美国求学,开始了他人生新旅程。象任何初来乍到的新移民~样,一切都必须从零开始。他来美国的第一站是波士…  相似文献   

3.
金秋10月。北京友谊宾馆贵宾楼咖啡厅一隅就我和邓凤山先生两人。邓先生是以美方筹委会秘书身份来参加第三届“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的。邓先生不等我提问——也许是“研讨会”那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吧,便不问自答。他说他1979年拿博士学位后到当时令人羡慕的大公司——IBM做磁碟机工作,不久就辞职了。“IBM公司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科技公司,别人想进都进不去。你为何要辞去了IBM公司一职?”“是的,IBM公司不错,可我干得再好公司也是人家的,我觉得我的劳动没有真正体现出来。所以我就辞了。”有骨气!我看着腰杆挺直的他…  相似文献   

4.
我去?他来?争执不下,到底还是他来了。他见面第一句话是:‘车太挤了!”我呆住了。我要采访他,他却一定人要我去,非要自己来,他知道我的腿不好,怕我受不了这样的挤。可我没想到他是坐公共汽车来的。在今天的北京,一个乡村干部,一个中学校长,都有不叫“专车”的专车,而他,这个中国最高层次的学衔拥有者——中科院院土,却“出无车”,甚至连个“面的”都舍不得打…·我的心颤抖了。l米68的小个头在公共汽车里被拥挤的人群所埋没;一件灰色的旧羽绒服,在繁华大街的人流里,没有人能辨得出他的身影;平凡、普通,在中国96O万平…  相似文献   

5.
2005年来华至今,我巳参加了15场婚礼,比我在美国参加的两倍还多。“印象深刻”巳不足以用来形容这些婚礼了。其中的13场婚礼,除了是客人之外,我还是婚礼歌手。  相似文献   

6.
泉城济南一幢普通楼房里住着一位美国老兵温纳瑞斯。他是1953年朝鲜停战后,拒绝遣返回美国,毅然选择留在中国,并以“洒骨灰于黄河中流”为他的最终归宿的美国志愿兵。 温纳瑞斯二战时到过半个世界,抵达朝鲜战场后的第三天被俘。当官的一再说:被中、朝军队俘虏就意味着砍头。然而被俘后的温纳瑞斯却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950年 11月 28 日,我永远忘记不了,说它是我的被俘日固然对,但是更为确切的说法,则是我的“解放日”。因为打这一天起,我逐渐获得了真理,有了真正的人生理想,或说有了一位新母亲。温纳瑞斯说上…  相似文献   

7.
中美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天然沟通基因当我和何立强先生坐在一起,他的开场白,提出了个颇值得深入思考的命题:“同我一接触中国,就对中国人民和发生在这里的事物产生了由衷喜欢和浓厚兴趣(当然不是指一切)的感念一样;许多中国人一到美国,也会产生同我一样的感念,我觉得中美人民是容易和睦相处的。”“你是说中美之;同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天然沟通基因?”“对,就是这个意思。”何立强先生同中国的因缘,可追溯到20多年前,这段往事要讲起来也颇有些故事性。1974年,当何立强即将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时,…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在中国做了10年规划,我看到了一些不是简单的问题。有些问题不知道是否应该说出来,但是如果不说出来,我认为有愧领导的爱护。有一次,我与好朋友前纽约环境保护局局长、世界上一流的水处理专家ALAPPLETON交谈这些问题。没想到,他与我有许多共同的看法。后来。我告诉他我正在写一本有关对中国规划建议的书,不如他来个“友情演出”,替我写—篇我们对环境保护共同看法的文章。为了得到更多“外脑”的意见和支持,我要求编辑必须将原文登出。  相似文献   

9.
在1990年被邀参加国庆活动的外籍专家名单中,有一位是在四川帮助工作的美籍华人朱文岳先生(JACKWEN-YOUCHO)。不巧的是,其时朱文岳正在欧洲.未能赴邀。但是他将此视为一科很高的荣誉。他说:“作为一个海外炎黄子孙,对祖国的报效那么微不足道,国家却给我这么高的礼遇,我只有再接再励,努力多为祖国做点事。”寸草春晖,溢于言表!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当今世界最尖端的科学中,有一门“低温技术”。有科学家测定,在冬天,法国那座著名的埃菲尔铁塔,比夏天要矮15公分;上世纪某国的一个军需库,库存军装上的锡钮…  相似文献   

10.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当邓超饰演的孟小骏成功拿到签证的时候,他骄傲地喊出“美国,我来了!”然而,出国时下定决心再也不回来了的孟小骏,却背着“美国梦”回到了中国。从在国内轻狂洒脱,到在美国遭遇茫然窘迫,再到归国后的收放自如,众多海归在孟小骏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经历了“出国热”和“归国潮”,90后新生代海归们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11.
官的诱惑     
岩泉 《人才开发》2002,(9):36-36
据《中国青年报》5月10日报道,福建省龙海市海澄镇珠浦村,村党支部书记竞选人林松海在竞选时说的一句话,听了让人心惊肉跳。他说:“若是我没有被选上支部书记,我就要放火烧了村支部”。起初,还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他还真说到做到,于“去年1月23日20时,他纠集同伙买来汽油,将沾有汽油的香烟点燃,扔进村支部档  相似文献   

12.
初识成中英先生,是在1986年。其时成先生应冯契教授之邀,来华讲学。成先生的学说博大精深,论证时分征博引,学员们无不为之折服,并使我对他所创立的“本体诠释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的两次见面,他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未及深谈,学术讨论基本上是以通信进行的。第四次见面是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国际中国哲学会》(1993年8月)上。成先生作为国际中国哲学会的名誉主席,在整个会议期间非常忙,尽管如此,他还是抽时间与我长谈,答疑解难。会议结束后,成先生回到美国,不久就给我寄来了他拟写的新著《本体诠释学》的写作细纲…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夏天,对于17岁的李明来说绝对是一个黑色难耐的季节,也是他人生路上品尝到挫折与痛苦的一个苦夏。这一年,他高考落榜了。在世俗的眼里,考上大学是当今社会走向人生正道的第一个关口,可17岁的他却偏偏在人生这个最紧要的关口重重地摔了下来。他只考了200多分,这个分数足以让他在所就读的河北省藁城市一中拿倒数第一!学电脑让他的人生豁然开朗在学校,虽然李明考试成绩令人失望,可他却对另一些领域怀有浓厚兴趣。世界上的神秘现象如“金字塔”、“百慕大”、“UFO”等等,都是李明从小就痴迷研究的对象。他还特别迷恋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14.
在华日本专家本山多喜二先生来北京接受国家外国专家局授予的“友谊奖”,日程安排得很紧,但他还是很高兴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本山多喜二虽年逾古稀,然身体硬朗,胖胖笃笃的脸上显得神气儿十足。本山很健谈,用他那颠倒而别扭的汉语谈起了他那段扯不断的中国情。本山小时候在中国长大,到12岁后父亲才将他送回日本读书。他的父亲是当时日本三井物产驻中国武汉办事处的职员,“幄!我父亲送我回国时,千叮嘱万叮嘱,让我今后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是在哪里长大的。”“那你以后再也没有来过中国了吗?”“是的,没有机会,但一直念着中国…  相似文献   

15.
有人称赞柏杨精明能干,有人笑他是个糊涂蛋,这些都没说错,不过,也都只说对了一面而已。做为柏杨的妻子,我说他是“既复杂又统一”的一个人。复杂,是他对社会众生百态的洞悉,以及历经险阻曲折的人生。统一,是他仍然那么真挚,那么奔放,那么倔强,那么热情!柏杨的人生经验非常丰富,除了是一位作家,他还在东北卖过矿场用的坑木,经营过有声有色的出版社,当过报馆编辑,奉过公职,担任小学、中学老师,大学教授,也曾失业、流浪,一心只巴望有个馒头啃啃,他不精明能干一点,又岂能好好过到今天?但柏杨在日常生活中的糊涂,又常令…  相似文献   

16.
美国《时代》杂志16日宣布,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当选为该杂志2009年年度人物。“中国工人”是今年榜单上的唯一一个群体。《时代》评价称,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干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12月17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人才交流》2013,(2):10-10
2012年12月,有报道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然而,中国欧盟商会2012年8月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尽管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庞大,但其中许多质量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设定的专利申请目标扭曲了专利申请。因此,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实际的创新能力被夸大了。”  相似文献   

18.
在我遇到金发碧眼的甘特先生之前,从未设想过,中国,会使一个外国人如此魂牵梦萦。 1989年金秋的一天,我在北京友谊宾馆一间典雅的客房里采访了甘特。这时他的大学语言服务社(ULS)——一个专门向中国派遣英语教师的民间、非盈利教育组织已成立了5年。 7年前,也是一个秋天,50岁的甘特作为美国英语学会教师团的一名成员来到中国,任教于四川教育学院。那一年短暂的时光是那么让他难忘,以至回到美国后,他常常一个人细细回想,一切都使他发自内心地感动,那是一个同他所熟悉的美国大不相同的“世界”,他热爱的世界。1983年回美国之前,他在心里已决定回去后要做两件事:  相似文献   

19.
重读秋白     
第一次阅读瞿秋白的《多余的话 ·告别》是在“横扫一切”的年 月。那时我还只是个中学生,只知道跟着别人高呼“革命”口号,当然是把瞿秋白当作一等“大叛徒”看的。30多年过去,我年过“不惑”,步向“知天命”的年龄,重读秋白先生留下的这篇文章,与他“对话”,顿生许多人生感慨。 “多余的话”实际上是“真实的话”,也可以说是“实话实说”,这是一个修养到相当境界的智者在临终前对自己的人生解剖。这也是当时国人缺乏的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他文中自认为自己是“叛徒”,历史上哪有这等崇高坦白的叛徒?王连举自认过?南志高自…  相似文献   

20.
浓浓湖湘情     
2008年湖南的冰灾令我难忘,大家都积极参加抗击冰雪的行动,我和华菱钢铁的同事们也参加了这些活动,到长沙火车站清除冰雪。广播和电视台采访了我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北京办事处也采访了我,大家似乎都想知道,一个美国人为什么会加入这场抗冰救灾的活动中,同中国人民并肩战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