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接骨师的女儿》是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灶神之妻》和《灵感女孩》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叙述了美国一个华人移民家庭中两代之间错综复杂的母女关系。笔者在文章中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着重从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两个角度切入作品,解读其内在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观照《国语》,发现客现型全知叙事和以叙事时间速度的快慢来掌握叙事重点是《国语》叙事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叙事特点对后世之史传散文和史传文学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易经》叙事要素与叙事意义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经》的叙事,在叙事要素上表现为明显的集体性和客观性的叙事主体、天人相应的叙事结构、吉凶因果的叙事逻辑、开放环形的叙事时空等,研究《易经》叙事,对于中国叙事文化基因的探讨和叙事学的中国化建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呼啸山庄》以其超越生死的爱恨情仇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独特的叙事时间手法是其独具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时序、叙事时距、叙事频率角度,分析作者对倒叙和预叙、省略和停顿、单一和重复等叙事时间手法的巧妙运用,论述《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特色,领略《呼啸山庄》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鼠族》是由上下两部组成的图文小说,讲述了关于纳粹屠犹的血腥历史,阿特作为一名漫画家记录了其父亲弗拉德克从战前到战后的记忆,并且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再现了其父亲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痛苦经历,让读者对大屠杀时间对当事人以及其后人带来的创伤影响有了直观的了解。《鼠族》是第一部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图文小说。其独特的多层叙事风格以及双层多人物的聚焦给这部小说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从《鼠族》的叙事风格和聚焦来研究其特殊的叙事策略及其带来的影响,可以为读者进一步解读《鼠族》提供更多的角度和可能性。结合经典叙事学家雷蒙-凯南对于聚焦的定义,研究了《鼠族》中聚焦的特殊表现,重点探究了图文小说中聚焦的表现和标志,图文双轨的多重叙事层,音轨和画轨中的聚焦,两种叙事聚焦相互影响,最终导致对叙事可靠性的质疑,拓展了雷蒙-凯南对于传统叙事学中聚焦的定义范围。  相似文献   

6.
《无间道》是2002年香港出品的一部警匪电影,《无间行者》是2006年好莱坞根据香港电影改编的一部电影,不仅在全球市场上票房走高,而且获得多项奥斯卡奖。为什么一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被翻拍后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都能够被接受,还获得巨大成功?其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电影透明叙事方式的运用。透明叙事理论是美国评论家斯科特·奥尔森提出的一种电影叙事方法,目的是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也能看的懂,引发共鸣。比较两部电影,可以发现《无间行者》在三种叙事机制方面:背景、角色、话题采用了透明叙事策略。而这种透明性是多元文化主义面具下美国文化意识的一种展现。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在艾赫玛托夫的小说《断头台》与姜戎的小说《狼图腾》中存在着可比性。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能够为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作为这种比较研究的第一阶段工作,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模式三个方面对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比较研究。由于作家的创作意图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叙事上的差异:《断头台》的叙事视角多元化,叙事时间呈圆形以同叙事模式相呼应;《狼图腾》的叙事视角较单一,叙事时间和叙事模式都表现为直线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柳林风声》作为一部重要的儿童读物,以鼹鼠、蛤蟆与水鼠为中心,讲述的是三者在柳林中通过对自己的理想/欲求的追逐,得到辛勤的回报/欲求过度的惩罚,最终回归秩序,准确理解友谊与家园的价值,使自己长大成人的故事。可以从叙事学理论入手,从叙事序列、人物角色和深层结构三方面来剖析《柳林风声》这样一部寓教于乐的小说中的成长叙事。  相似文献   

9.
毛奇龄的《西厢记》论释处于继王骥德和凌濛初以来《西厢记》学术性评点的顶端,其叙事论实可与金圣叹的叙事论双峰并立于清代戏曲评点史上。毛氏评点虽亦兴之所至,率性而发,但通读全篇则不难发现其系统性、理论性。如论叙事视角之“旁观”、叙事内容之“转变”、叙事照应之“暗度金针”、叙事节奏之“抑扬顿挫”,无一不体现毛氏的独到见解。其叙事论又可与西方现代叙事学相通。毛氏论析的叙述层次、叙事视角、叙事照应、叙事节奏、叙事方法,大致涵盖了现代叙事学的叙述人、叙事时间、叙事方法等范畴。梳理毛奇龄评点《西厢记》的叙事论,有助于构建古代叙事学与现代叙事学的内在关联,为中国叙事学固本培根。  相似文献   

10.
普洛普的叙事理论作为结构主义叙事学的源头,其角色和功能研究在电影的批评和分析中十分有效。电影《狙击电话亭》就是一部成功借鉴普洛普叙事理论的作品。作品明确表现了功能结构法和剧情的三一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时间观,进而探讨时间观对叙述文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后期浪漫派小说作为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思潮中最为独特的表现形态 ,自然拥有自己独特的叙事策略。本文拟从人称机制、时间机制与语法机制三个方面描述其独特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通篇充斥着真与假、穷与达、显与隐、雅与俗以及巧与拙等形形色色的儒林人物,同时小说在社会生活画卷的铺展上,从国家上层政治文化制度一直到底层百姓生活现状,也是无所不包。如此精彩纷繁的人物出场和丰富深刻的社会生活画卷展现,充分显示出吴敬梓在构建小说叙事时空上的巧妙艺术手法。正是这种叙事时空的巧妙构建,也使得小说在复杂繁琐的叙事过程中得以自由吞吐、容纳万象。  相似文献   

14.
《黑暗来临前的夏天》的叙事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丽丝·莱辛(DorisLessing,1919-)是战后英国最有独创精神的一名杰出女作家。她的作品常以罕见的深度和广度反映了妇女的精神世界和生存境况。《黑暗来临前的夏天》(TheSummerbeforetheDark)是莱辛所写的最为畅销的一部小说,作品描写了中年妇女凯特在一个夏天抛弃了女性的传统模式进行艰难的自我定义和自我寻求的历程。本文主要从叙事视角、叙事人物、叙事手法等方面对该作品的叙事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台湾政治“解严”后所形成的多元文化语境使得文学表述及叙事的多样性成为可能,家族书写也以自身的叙事样貌展现了台湾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及文学典律生成与发展的形态。通过分析具体作品,可以发现“解严”后台湾家族书写在讲述家族故事的角度和方式上有其自身的特征,将言说家族的方式放置在文学语境与文化观念的变迁之中考察,则可从更深层面探讨再现家族的意义、叙事价值及家族书写在台湾文化语境中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6.
节奏是自然、 社会、 个人活动的规律。 抒情文体有韵律节奏, 叙事文体也有节奏。 叙事节奏就 是叙事中动作或情节布局的规律。 叙事的发生学, 是对人类动作的模仿。 在进行实践行动的身体的 “臣服和 静止” “解放和自由” “矛盾和冲突” 三种状态中, 矛盾冲突才是情节发展的基本动力。 细节、 情节和故事 在叙事中都属于动作范畴, 差别在于持续时间的长短。 动作短到没有完整实践意义, 就是细节; 动作长到产 生完整意义系统, 就是故事; 情节则介于两者之间。 情节 “突转” 密度越大, 越趋向于一种新闻文体或通 俗类型文学, 其感官刺激强度也越大, 叙事速度也越快, 充满动感。 反之, 情节密度越小, 越趋向于诗歌或 抒情散文, 叙事耽搁和延宕在中途, 其叙事速度缓慢而沉稳, 优雅而散淡。  相似文献   

17.
韩国作家黄顺元小说叙述视角的转换,给小说带来独特性的同时,也让小说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叙事效果。从叙述学立场出发,以叙述视角为切入点,进一步探究黃顺元小说中叙述视角的灵活应用及巧妙转换。  相似文献   

18.
古典文学界对《西游记》叙事模式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从叙事方式切入,指出它的叙事模式主要有个性神话的叙事模式、传奇式的叙事模式和程式化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9.
持续不断的骂声和指责表明,新世纪以降的中国式大片确实面临着某些需要摆脱的困境。在叙事学的视野中,二元性功能的缝合与分裂,视觉过剩与人性匮乏的纠缠,传统与现代观念的相互消解,分别构成了中国式大片在叙事对象、叙事方式、叙事伦理等三个方面的困境。这三重困境的产生有其各自不同的原因,因而需要不同的因应对策,才能真正将其摆脱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