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学科.近年来,对比语言学发展的强势促使人们对该学科重新审视,尤其是对学科中几个基本问题进行思索,主要包括对比语言学的起源、对比研究中的对比与比较的区分和对比研究中的个性与共性问题.通过对对比语言学的源头与研究方法重新进行思考,从不同角度对已经形成的定式或常识提出问题预设,继而做出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对比语言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同异之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学科的自身发展.要根本解决这一分歧,除了研究和完善语言对比的理论模式外,还需要从学科性质和任务出发,厘清时比与比较、共性与个性、历时与共时等关键术语,并重立对比语言学的学科定义.  相似文献   

3.
隐喻既属语言现象,也属认知现象。人们常把抽象和复杂的情感通过隐喻表达出来。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为视角,对英汉情感隐喻进行对比分析,从方位词、实体等角度研究英汉隐喻的共性、个性,从而了解中英文化差异,这对英、汉语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新的研究方向,是促进语言研究的新途径。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各种语言在构词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英、俄、汉三种语言在构词上存在共性和差异。构词法有加缀、重叠、变异、减缀等四种。  相似文献   

5.
共性-个性-共性:语言学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语言不仅有自己的个性,也有共性,语言的共性广泛 存在于语 言的语音、语义、语法等各个层面。传统语法出于规范的需要强调语言的共性而抹杀语言的 个性;结构主义语言学提倡尊重语言的个性,反对用一种语言的结构去套另外的语言;当代 语言学 则倡导在语言共性的背景之下审视语言的个性,或考察各种具体的语言以什么方式体现了语 言的共性。汉语研究只有顺应语言学发展的趋势才能揭示汉语的真正面貌,才能对普通语言 学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国外结构主义对比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指出用结构对比指导外语教学的优长及所存在的问题;从汉语语法学、对外汉语教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诸领域叙述了中国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并强调了《中国对比语言学浅说》一书的理论意义;介绍了“微观、宏观对比”、“中介文化行为”、“多维对比”几种新的理论观点,分析了我国跨文化语言对比向纵深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理论是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对比研究是翻译研究的支点。“英·汉翻译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是英汉翻译语言对比研究和文化对比研究的合而为一。它既是英汉翻译学学科建构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之一,也是英汉翻译研究科学化发展的依据和依归。它既是英汉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科目之一,也是培养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汉外语言对比是国际汉语教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极具实用价值的研究领域。以往的汉外语言对比研究多集中于形式方面的研究,而意义方面的研究则很薄弱。人类认知所具有的共性和特性的双重属性,正是我们进行语言对比分析的有利条件。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加强和深化语言认知层面的汉外对比研究,应当成为今后汉外语言对比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副词是英汉语中的一种重要词类。英语副词的语法功能较多,接近实词,汉语副词语法功能相对较少,介于实词和虚词之间。总的来说,英语副词的词类地位高于汉语副词,但这并不影响它们之间的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发现,英汉副词在分类方法、构词方式、语法功能、副名关系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个性大于共性,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英汉语属于两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及英汉民族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概念化方式。对比英汉副词的异同既有利于外语教学和英汉翻译,又有利于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投射域是概念隐喻的重要研究范畴。俄、汉语语料库中"水"概念隐喻投射目标域的对比分析表明:俄、汉语言中"水"概念隐喻共性投射域大于个性投射域,共性投射域与始源域"水"的客观物质基本属性密切相关,个性投射域的差异性主要与俄、汉语语言文化背景及抽象思维模式相关。  相似文献   

11.
投射域是概念隐喻的重要研究范畴。俄、汉语语料库中"水"概念隐喻投射目标域的对比分析表明:俄、汉语言中"水"概念隐喻共性投射域大于个性投射域,共性投射域与始源域"水"的客观物质基本属性密切相关,个性投射域的差异性主要与俄、汉语语言文化背景及抽象思维模式相关。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辞格的双关由来已久,历来广受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关注。有关英汉双关语的独立和对比研究成果颇丰,研究角度涉及哲学、美学、传统的文艺理论、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翻译等领域,但对于英汉双关语的分类对比研究却分析不足,故这一研究视角值得尝试。通过对比发现:英汉语中既有大量共同类型的双关语,又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双关语。共性是由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相似和所在的语境相似所决定的,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则在于英汉语属于两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及英汉民族具有不同的概念化方式。英汉双关语的分类对比研究既有利于外语教学和翻译,又有利于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构式语法理论,通过对英汉语动结式的存在和语义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其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4.
隐喻,作为构建和表达新概念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叙述的过程中起中心作用。情感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借助于空间方位和有形的实体或人体本身来表达抽象复杂的情感概念。本文以人类的基本情感“悲”、“喜”的隐喻表达为研究对象,时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味觉词是描述人类味觉感知的基本词汇,对其语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拟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 从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的视角, 以“甜”/ “sweet”和“苦”/ “bitter”为例,对英汉基本味觉词的认知语义进行研究探讨,着重分析英汉语言中,味觉词语义衍生的共性和个性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6.
对语言学习进行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外语教学。本文结合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分析了对比语言学的目标与范围,阐述了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隐喻和转喻是传统语言学上的修辞手段,英汉隐喻、转喻类颜色词在色系和源域上体现出的一致性,也说明了隐喻、转喻是人类共有的基本认知方式。人类通过源域到颜色域的映射,来获得颜色认知,同时精准地描摹颜色,细分颜色间的差异。在颜色认知的过程中,英汉隐喻、转喻类颜色词也承载着民族的某些特性,通过英汉隐喻、转喻类颜色词源域与色系的对比来帮助了解语言背后的民族共性和个性,有助于我们顺利进行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和英汉互译活动。  相似文献   

18.
汉、朝空间维度词的隐喻义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维度词语是当代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汉语空间纬度词语“大/小”在朝鲜语中的对应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人们会发现不同语言在认知风格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业已存在的翻译学是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建构的,其发展还需语言学提供理论和方法论的支持。"英汉翻译、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是"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和"英汉文化对比研究"的合而为一。它既是英汉翻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英汉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科目和培养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以“抱-hold、举-rinse、拉-pull、扔-throw”这四对汉英手部动词为研究对象,在生成词库的理论框架下,对其各自的动名搭配进行基于汉英语料库的对比考察,从语义层面考察汉英动名搭配的共性和个性,并尝试揭示其认知缘由。研究发现:汉英手部动词的动名搭配之间的差异性更为明显,表现在语义搭配的方式和名词搭配词的语义类型两个方面。这些个性的表现离不开动词和名词的互动内驱力和认知偏向的互动外驱力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