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源流》2011,(3):42-45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年画中门神的历史最为悠久,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守门将军"的门神雏形。唐代以来佛经版画的发展和雕版技  相似文献   

2.
闽台木版年画起源于中原,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扩大传播到闽南、再由闽南传播到台湾。在题材与形式上,泉、漳两地的木版年画与其民俗文化联系紧密且种类繁多,以表现民俗活动、历史传说、戏曲故事等为主;台湾木版年画与闽南木版年画类似而略有创新。就艺术特色与风格而言,闽南木版年画注重凸显以大红、朱红为底套印的形式美,采用水印为主的多版套色技法,版线粗犷,富有装饰性;而台湾木版年画既有泉、漳两地木版年画的元素,又有其海洋文化张扬个性和多元融合的特点,皆以水印多版套色为主,线条圆转多姿、曲动柔和。传统传承方式的落后和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导致了闽台木版年画在近代的衰落,以新的传承模式来对闽台木版年画进行保护和开发,是其再现活力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木版年画的抢救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中影响最大、具有世界价值的一种艺术品,也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率先实施的重点项目之一。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舆论先行,调动各方积极性,搞好普查,提供专家指导和范本示范。  相似文献   

4.
中国木版年画的地域特色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木版年画兴盛于北宋繁华的城镇市井生活,经历了宋、元、明、清、民国到新中国的千年社会与文化变迁,依靠各地民间艺人积年累代的父传子承,创作了一批又一批富有浓郁民族风情和独特韵味的木版年画.同时,逐步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地方特色,它们独具风采,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5.
开发创意产业是拯救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重要途径。朱仙镇木版年画厚重的文化积淀为动漫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内力支撑,其民间美术特色为动漫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挖掘其民间文化内涵,把年画包含的文化艺术特征符号化、立体化,从而设计出优秀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动漫,有助于推动河南民间文化走向世界,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木版年画起源于中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木版年画因其文化内容的独特性,题材形式的多样性和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传承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其中以朱仙镇木板年画、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为代表。木版年画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地方艺术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对于社会艺术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间木版年画的造型美与色彩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它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内容始终紧贴民风民俗 ,它那独特的造型手段和色彩表现方法始终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 ,而且长久兴盛不衰。本文将从它的造型规律和色彩规律两方面进行研究 ,这对于我们继承和吸收民间木版年画的精华以及在现代绘画中的创新都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的历时9年的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程为保护和弘扬我国传统的年画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影响深远。作为该工程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冯骥才先生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保护神…。通过考察冯骥才先生对中国木版年画研究的背景和基础,分析冯骥才先生在年画研究领域的主要观点及其独特贡献,有利于了解和掌握冯骥才先生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木版年画产生的重大影响,并以期有益于年画学的理论建设以及应用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重庆梁平木版年画和湖南滩头木版年画分别于2005、2006年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地的木版年画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有差异性,滩头年画与梁平年画的起源问题也是专家一直争论不休的学术问题。本文力求通过对两地年画图像的资料整理和研究,对梁平年画和滩头年画的差异性,以及发展性上做一个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并为今后研究和考察两地年画渊源、造型和工艺传承提供详实的文献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1.
文章是国内神话学研究的一次专家座谈会实录.河南省的学者专家围绕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研究员关于"中原话有熊"的文明探源报告,就神话学、民俗学等人文学科如何参与中华文明探源课题研究展开热烈的讨论,提出具有前沿探索性的诸多新观点和人文研究创新思路.如中国神话学研究的学科定位与方法视野大拓展,神话研究如何重构失落的历史,凸显民族文化精神,四重证据法的应用推广,以及如何建构跨学科的人文研究新范式.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关于中国古代礼的起源有多种说法。这些说法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也存在商榷之处。在列举有关礼的起源问题具有代表性的学说,并对其进行剖析后,可以发现,一些研究者误读了"起源"一词,在论述礼的起源时,实际上论证的却是礼的缘起,这就造成了在礼的起源问题上各执一端。在辨清了"源"与"缘"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即可得出一个新的结论:祭祀之礼是礼的起源,人情是礼的缘起。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之民生主义既有对中国近代先进经济思想的继承,也吸收了西方近代经济思想,民生主义是融合东西方近代经济思想而形成的中国近代最先进的经济纲领。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发展的视阈分析,所谓异化就是人与自身的分裂,自己与自己为敌。在19世纪,人的异化起初表现在生产领域即马克思所批判的人的劳动的异化,主要表现为劳动的过程、产品、对象、关系等都成为压迫工人的力量,后又逐渐扩展至其他领域,并形成普遍的全面的异化。特别是20世纪中叶即二战结束以后,人类突飞猛进的大发展,使得人的异化现象更为突显,异化形式更为多样。人的异化表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展的各个方面,如人的物化(卢卡奇),人的单面化(马尔库塞),技术的异化(海德格尔),消费的异化(弗罗姆、鲍德里亚),景观社会(德波),竞争的异化,环境、生态的异化以至于发展的异化等。  相似文献   

15.
以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社会背景决定了大学生要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因此,对在校本科生注重汉语研究能力培养势在必行.实践证明,"培养意识、激发兴趣、注重实践、科学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是汉语研究能力培养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效果既有近期的,也有远期的;既有潜在的,也有显现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其实践意义表现为:实践过程培养并提升了学生的汉语研究能力,为其将来所从事汉语或其他专业应具备的研究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促进了汉语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类信息传播形式之一的广告,它的起源问题,只能从人类传播活动的起源中去探寻.在原始社会中人类传播活动原来是混沌一体的,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广告才逐渐地分化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独具个性的信息传播形式.语言的产生不仅有效地完善了信息传播的手段,而且凭借人类智慧所创造的物质成果,也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丰富了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当原始人群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手段"以某事公告于众"时,最初始意义上的"广告",就在混沌一体的原始传播活动中萌生了.广告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以及技术媒介的进步而一道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精神表现在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 ,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指导下 ,向外国同行学习 ,将爱国主义思想融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重用人才 ,知人善任 ;以务实的精神不断改革旧制 ,创新观念。  相似文献   

18.
屈原的《天问》是一首异常奇特的古诗,诗中有许多疑团至今未能解开。在分析古今学者研究《天问》的历史和现状之基础上,采用新思路和新方法来研究《天问》,通过辨析《天问》特异性,弄清屈原作《天问》的真实意图,重新诠释《天问》题义和主题思想,破解《天问》中的一些千古疑团。  相似文献   

19.
别集、总集均属于古代集。它们的编辑,尤其是别集的编辑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先秦时期章多以单篇流传;两汉之际,史家录作品由依类分别记录,到逐类记录;东汉末至建安时,别集雏形已形成。魏晋以降,出现以姓氏标明为集的《诸葛氏集》。最早的总集是晋挚虞的《章流别集》,而不是刘向所编的《楚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