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佛教文化在中国承袭和衍生的角度,通过对五台山沙门道(辰殳)及其思想的研究,论述了道殷对密教中国化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清末著名政治家翁同(龠禾)40余年的宦海生涯,正当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艰难过渡,由洋务思潮向维新思潮递相流转的重要历史时期.其思想演进的历程大体上涵化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追随社会变革步伐,趋时更新的走向;但究其思想取向,有着因循保守的特征.这一融新旧于一体的思想,烙下了过渡时代的印记.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强势广告的背后必有一个强势产业,因此强势广告的种类是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自身的运动等而发生变化的.就今天的城市大众化传媒来说,强势广告就是房地产广告.培养强势广告并不一定要先培养强势受众再来培养强势广告,实践中两者可以同时进行.根据一个媒介广告强势的综合评价而得出的媒介经营系数,是衡量一个媒体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媒介经营系数大于0.4的媒体,经营是成功的;而小于这个数则需要努力,否则就会有被经营得好的媒体取代和超越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法律援助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法律传播活动,本文从两个维度分析了它的法律传播特征,一是行为层面上的法律援助活动,是法律信息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二是制度层面上的法律援助,是政府面对全体公民的法律理念传播活动.此外,本文还就法律援助如何从理念传播进展到行为传播,从可见的制度提升为可靠的救济,真正惠及广大社会弱势群体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民国初年,北京贫民人数众多、生活困苦.为了改变下层民众的生存状态,社会各界针对不同贫困、弱势群体发起了形式多样的救济活动,展现了官方和民间并举互助、救济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型、重视教育救济等救济特点.有力的财政支持、重视民间救济的作用、发挥新闻媒介的宣传和反馈功能是这一时期的济贫活动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权利救济的视角言,侠的历史在场与公力救济自身的缺陷是紧密相连的.在传统社会,公力救济信任机制的危机以及成本的高昂,为侠的在场提供了空间.当然,侠的历史退场,与侠的滥觞是有关联的,但侠的滥觞并不意味着侠所代表的私力救济机制的退场,应该理性地对待侠,在体制内对侠进行改造,从而为公力救济提供更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运用普通逻辑中概念部分的有关理论,结合现代汉语知识,对SEP换质SA中的含义进行了多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用实验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传统语音学对元音i所做研究的基础上,对维吾尔语c+q((я)、χ)式音节结构中元音i的声学特点进行了考察,本文将声学分析与传统语音学的听觉分析结果结合起来对该结构中的元音i进行了声学语音学讨论,认为在该结构中元音i有[γ][э]两种音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司法》增加了“公司社会责任条款”。论题在公司社会责任内容分层理论的基础上对该条款提出几点反思与修正的意见,建议《公司法》应当将“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现在公司社会责任的最低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评价了斯蒂芬·茨威格作品的艺术风格 ,着重评价了他的作品《看不见的珍藏》的艺术魅力 ,揭示了小说最惊心动魄的一页 ,那些精心古画珍藏确实看不见了 ,在他的家中消失了 ,但对于赫尔瓦特来说却是“看得见的” ,因为 ,这些古画早已牢牢地珍藏在他“心中”  相似文献   

16.
"Google图书搜索"是Google公司的一项庞大计划,它把图书出版商、图书经营者、作者、图书馆、读者这几个紧密相关的对象连接起来,实现了图书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图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想象·纪实·批评--解读V·S·奈保尔的"写作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写作之旅”中,奈保尔以后殖民社会为主要写作对象,以想象与纪实为写作手段,以尖锐的批评为写作目的。他作为“有机知识分子”的写作实践,呈现为虚构作品日渐衰落与非虚构写作日益加强的过程。虽然其右翼立场决定了他的写作难免失之偏颇,但是他的作品也确实展示了后殖民社会的部分真相,使之成为在当今西方知识界有重要影响的作家。  相似文献   

18.
福斯特“只求沟通”的联结观,得到了许多评论家的赞扬,但也受到一些评论家的非议。文章肯定了它某种意义上的合理性,同时论证了不同文化联结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9.
“异乡人”身份和“边缘人”人格的赛珍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是一个"异乡人",也是一个"边缘人",她具有"异乡人"身份和"边缘人"人格。虽然她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虽然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但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赛珍珠都感到自己是一个"异乡人","异乡人"的身份催化了她"边缘人"的"人格",从而对她的创作和事业选择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