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话说”是新课程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平等意识,“对话”的多元构成是“对话”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2.
数字校园是以数字化的方式来体现师生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的校园环境.数字校园具有“工作台”、备课工具、“二次开发平台”以及学校知识管理等基本功能.面向数字校园环境,教师应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科内容、课件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嬗变应对.  相似文献   

3.
从“断裂”走向“融和”:共同体主义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端于笛卡尔的主客二分的主体性,因其“唯我独尊”、“崇尚科学”等特性,导致了入与人、人与自然、甚至人与自我“对话”的“断裂”;当今的社会已进入了对话的时代,对话时代呼唤着交往关系的“融和”;对话时代的到来,对话思潮的发展同时激活了共同体主义的复兴。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深入研究“互动”、“对话”和“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有效互动对话”的理念,并进一步研究写作的“双重转化”性,以有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探究文化作文的特点及其底蕴.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在“四重对话”文化作文教学法——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和社会对话的探索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当今中国所处的时代方位,放眼当代世界发展大势,是一种全球治理新理念,是为人类文明发展提出的新方案。这一方案的内核与特质是“对话协商”,即遵循“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对话协商理念,建设“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对话协商伙伴关系,建立“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的对话协商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校环境育人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环境育人建设初探孙静伟社会主义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是一项迫切需要加强的基础工作。一所高校的校园环境如何,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氛围.也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1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软”环境是指校风(包括教风、学风、机关作...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话性影响深远,其流变历经五阶段:第一阶段指“苏格拉底对话”——通过对话探寻真理,这是一种辩证法对话。第二阶段是“梅尼普讽刺”,它以喜剧手法戏拟现实,“非圣无法”、“疾虚妄”,是一种文学性对话,也是对辩证法的变异运用。辩证法的内在思想对话构成对话性流变的第三阶段,康德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其代表。第四阶段涉及新型对话关系问题的提出。布伯论述了对话的“我——你”关系问题,将对话性的研究提升至新水平。第五阶段始于20世纪初,巴赫金视“对话”为一种语言哲学方法,认为对话无处不在,并指出开放式的“复调对话”是对话的最高形式,从而全新地发展了对话性。  相似文献   

8.
马丁·布伯通过“我—你”、“之间”、“对话”等概念的建构和“关系本体论”的建立,弥合了近代主体性哲学中“我”与“他者”的裂痕。“我—你”、“之间”、“对话”恰恰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反映了布伯教育思想的三重向度,对构建当代“以人为本”的对话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善”同时是苏格拉底和伽达默尔各自的对话发生的动力和目的,对于“善”的不同理解和态度直接决定了二人不同的对话思想的发生结构。伽达默尔对苏格拉底的对话形式有着诸多继承和发挥,然而前者对于后者的对话思想结构进行了一种奠基性的超越,而且从伽达默尔的角度看,只有在前科学、前理论的生活世界中,以“善良意志”为前提的源始对话的基础上,苏格拉底式的以认识“善”为目的的对话才是可能的,“善的共同体”的实现也才是可能的。此外,二人对于“善”的不同认识也决定了两种对话各自所遵循的内在逻辑结构(形式逻辑与问答逻辑),进而决定着何种对话为一种源始的对话形式。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并没有抛弃黑格尔的辩证法 ,而是在批判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话辩证法。在费尔巴哈看来 ,辩证法是“我与你”的对话 ;“我与你”的对话是人自身的原初活动 ,表现为爱的宗教 ;通过“我与你”的对话、通过爱实现人之为人的本质。所以 ,费尔巴哈的对话辩证法、爱的宗教与人本主义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对话的重要性,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次在厦门马巷中心小学召开的生命化教育研讨会上,孙绍振教授指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话有“文本内的对话”和“文本外的对话”。给了我们极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读书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1996年春,美国学者包卓立(WilliamBodri),向南怀瑾提出佛法修证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并引起了一连数月的对话。最近,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的《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一书,记录了那次对话。该书分为九章,探讨了“拙火”、“唯识法相”、“五蕴”、“五行”、“三身”、“四禅八定”等有关问题。《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在谈论佛学佛法的同时,也涉及了儒家思想中的宋明理学等诸多方面,是一部博采众家之长的著作。  相似文献   

13.
对话存在于主体间的相互关联中,体现出关联性,它是与“独白”相对的。“独白”的特点是自我中心主义,是排斥他者的逻辑,正确理解对话,关键就在于妥善地处理好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当然,对话并非为了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寻求“一致性”,相反,对话是为了“差异”和“谅解”。从归根结底意义上讲,对话乃是一切存在的前提,是任何具体存在的基本方式和基本条件。易言之,对话绝非理由和动机,更不是手段和目的,对话本身就是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老师都离不开与学生言语对话,但是我们却不能保证自己是在百分之百“真诚”地与学生对话!也许我们每个老师都知道对话需要“平等”,可谁又知道这种对话是不是一个口头上的“平等”?课堂上我们之间的对话是否能为教学服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也日益重要。对话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情感,而不流于形式,这些更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学生其实并不是“一无所有”,更不是一张“白纸”,我们不能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们和学生的教学对话并非是给予学生的单向“恩赐”,而是课堂交流的需要。我们要认识到课堂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空间,而“平等、有效”则是“发展”的前提。只有这样,师生才能获取真正意义的教学对话,才会获得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言能力及其分化——第二轮“语言哲学对话”选载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根元先生 1 996年到 1 997年主持了“语言哲学对话”,语言出版社 1 999年出版了同名的对话录。第二轮的第一、二两次对话在锦州师院语言应用研究所举行。这里刊登的是第一次对话的删节稿。第二次对话是“止语的启示”。还拟讨论“语言的潜与显”、“语文政策、语文工作的生命”、“所谓‘纯洁语言’”、“语言哲学和语言研究方法”、“播音主持中的语言哲学问题”、“语言哲学和语法”、“语言哲学和修辞”等问题。本刊陆续刊发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人物,是构成散文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写人,就往往要写对话。但是,散文的对话与小说的对话是不同的。近年来,散文创作中出现的“浅”、“白”、“韵味不足”等倾向,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有些散文的对话挪用了小说对话的形式,这虽是个创作实践的问题,但却根源于理论的混乱。  相似文献   

17.
作为信仰的一种“此在”的历史性表达形式,“诸宗教”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受到历史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影响。鉴于此,我们回到“宗教”之本义,并在此视域下分析李提摩太之佛耶对话思想。李提摩太之佛耶对话的主体并非两种“具体化”后的制度性宗教,因此,李氏之佛耶对话并非“援佛入耶”的“置换模式”,而是以上帝之国在世界的建立为目标、以治理世间之苦难与罪为途径的对话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事件”是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术语,他认为复调小说的价值和意义存在于所谓“事件”的展现中。事件不仅发生在人物与人物的对话关系中,主人公与作者、主人公与读者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关系也构成一种“事件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一直积极推进“文明间对话”、“宗教间对话”活动。在宗教史上,经常会出现盲信与不宽容的一面,这完全游离了对话精神。抛开教义信条,进行满溢自律和理性的对话,才是宗教的生命线。背离对话,则可以说是宗教的自杀行为。因此我们SGI在推广以佛法为基础的人性主义时,无论遇到多少疯狂、自以为是和不信任等障碍,也绝不降下“对话”这一人性主义的黄金旗帜。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分析实际的汉日女性陌生人对话,从“主动要求对方提供个人信息行为”所涉及的个人信息的内容以及该行为在对话中的出现几率、出现方式(连续式或间歇式、在对话的哪个时段)等方面,对于该行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了该行为在汉日对话中的异同并从“主动要求对方提供个人信息行为”的“基本态”的观点对汉日的异同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