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春梅 《社科纵横》2006,21(4):105-107
汉语文化不仅仅指汉族人的文化,还应包括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古代西域就有汉语文化传统,西域各民族或是学习汉语,用汉语承载各自的文化;或是通过汉译,传播各自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语文化与古代西域各民族语言文化共存互生,互为资源,互相学习,互动并进,充分体现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汉语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冯蓉  靳松 《社科纵横》2008,23(4):111-112
本文通过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分析,探讨了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的传播又离不开语言.要学习语言就要学习相关的文化,通过文化的学习了解语言构成和发展的轨迹,了解由于文化不同形成的思维定势的不同对语言的作用力.文章中作者通过以汉语和英语为比较蓝本分析说明文化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试图为语言学习者进一步拓宽语言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成熟、稳健发展,拓展了俄罗斯对中国语言文化的需求,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汉学热:以孔子学院为龙头的教学机构为传播推广汉语创造了有利条件;俄罗斯高校的汉学研究十分活跃,文、史、哲、经、法等不同学科的学术成果异彩纷呈、相继出版,并涌现了一批年轻的汉学家。这是我国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鉴于当下存在的汉语师资匮乏、教材缺乏本土性、汉语推广模式创新不足等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推进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应实施的战略举措为:通过友好往来,提升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与感召力;实现师资本土化,发挥其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量身订做,编写满足不同受众群体需要的教材;鼓励中国有识之士赞助,提供充足的经费保证;致力创新,为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进行规律性探索。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6,(6):121-124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进行的文本移植选择活动,而译者的适应与选择是否得当关键在于能否保持翻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谐。本文从译者适应选择和翻译生态和谐视角出发,以当下汉语文化典籍外译为研究对象,提出构建可持续汉语文化典籍外译生态系统,一方面有助于汉语文化典籍译作在域外顺利"落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汉语文化典籍译作对外传播助推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刘凡夫 《日本研究》2011,(3):124-128
在近代文化转型过程中,为借助日本学习西方新文化、新知识,汉语从日语中借入了众多的汉字词。这些词在甲午战争之前,多以学者们的客观介绍为主,之后逐渐变为以中国留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使用与传播。大量涌入汉语的日语汉字词,不仅要受到中国社会、文化等语言外部诸要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语言内部规则的制约。因此,日语汉字词被借入汉语后,尽管对汉语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最终融入到汉语的词汇体系之中,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淘汰与嬗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王平 《学术交流》2007,2(10):42-45
龙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确立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和目标,可以在古老的龙文化中追寻其思想源头和精神动力。龙,英文译为"dragon",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象征,这与中国在国际社会努力构建和塑造良好的大国形象是背道而驰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在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观念、思路、形式和手段的同时,必须关注语言翻译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新审思和认识对外翻译在构塑与传播中国国际形象中"有何作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卢淑芳 《社科纵横》2014,(4):133-135
汉语国际推广这一举措是我们主动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一步。同时,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的外语教学。在此语境下,基于墨学文化具有重要的当代传播价值,语言教学中可以通过构建主要的传播主体即国际汉语教师的语言教师和文化使者双重角色意识以及更新教学理念和传播方式来扩大墨学文化的影响,从而来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匹兹堡地区7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调查后发现,美国青少年出于兴趣和知识需求学习中国文化,他们普遍对中国文化持正面立场,表现出喜欢的态度.在美国青少年喜欢的文化内容中,相比于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他们对中国物质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文物古迹最感兴趣.因此孔子学院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优先传播中国的物质文化.在传播渠道上,汉语课和大众媒体是美国青少年接收中国文化的主要渠道,孔子学院不仅在运作和管理中需要借助大众媒体以扩大影响,同时还需要将大众媒体与汉语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吴淑严 《社科纵横》2013,(9):143-145
2013年央视春晚中的相声、小品,采用复制和传播强势语言信息和文化现象、焦点人文情境等方式巧妙设置"包袱",并达到了幽默诙谐的效果。从语言学的角度说,语言类节目"包袱"的设置是对语言、文化信息的模仿、复制和传播,是一种典型的模因现象。  相似文献   

10.
1879年末,日本参谋本部派遣16名"清国语学生"来华留学。这是日本军方正式以"留学生"名义,派员来华学习汉语之始。16人在京留学期间,在陆军步兵少佐梶山鼎介的管理下,通过聘请私人教师,以《语言自迩集》为教材学习汉语,直至1881年末应召归国。虽然归国仓促,影响了留学效果,但他们后来大都胜任了汉语教师职务,并活跃于日本对华交涉中。此外,此次派遣不仅是日本军方从汉语专业学生挑选留学生生源的开始,作为其对外派遣语言留学生的开端,在日本对外侵略扩张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大型体育赛事为体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以晋江承办第18届世中运为例,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研究了晋江体育文化在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的新进展,从预估传播效果、了解传播受众、拓宽传播渠道、优化传播内容、明确传播主体五个方面构建了晋江体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路径,以期为今后国内城市进行体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郭冰洁 《生存》2020,(14):0163-0163,0161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具有普及性最广的特点。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民族和个人发展的精神源动力。高校在积极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同时,要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本文结合高职英语专业写作课的教学案例,对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中医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原创力和吸引力的内容之一。中医文化国际传播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以中医信息为内容的交流与传承活动,是中医信息在不同国家间由传播者通过某种媒介向接受者交流并接受信息反馈的动态过程。以“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为主题,选取2002-2013年间《中国日报》有关中医和针灸的新闻报道为研究样本,从发表年度、内容性质、关注热点、新闻体裁、新闻来源、新闻形式等角度,采用内容分析法,揭示《中国日报》有关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不仅能够反映出近十年来我国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一个缩影,还可以预见,中医文化国际传播在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将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歌德学院以致力于德语教学和宣传德国文化而闻名于世,在德国现代史中的三个阶段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从魏玛共和国时期纯粹教授德语,到二战时期被纳粹的对外宣传所利用,再到联邦德国时期以语言文化使者的全新形象走向世界.歌德学院虽为民间机构,但它积极配合政府外交步伐,努力推行文化传播,始终践行着联邦德国的外交主张,对德语的普及和德国文化的传播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分析歌德学院发展变迁的历史脉络,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20世纪30年代以来德国外交主张的变化,也为文化外交和语言政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这不仅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历史机遇,也为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沃土,同时也为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国际汉语教学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和课题。探索职业技能和中文语言教学的融合方式,对国际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民族文化精神的贯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该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着该民族独特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所谓语言的民族性也就意在于此。而外国人在学习汉语言的同时,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着汉民族的文化。因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应紧紧把握汉语在语法、构词、文字等方面所独具...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民族接触的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随之而来的要求对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8.
曹雷  苏秀 《东西南北》2011,(5):63-63
现在人们提到“文革”期间的文化现象,常常会出现“内参片”这个词汇。“内参片”是“内部参考影片”的简称。其实它早在“文革”之前就有了。但是,“文革”前的“内参片”和“文革”中的“内参片”含义不完全一样。“文革”前的内参片,是指不能对外公映,仅供业界内部学习参考的影片。而“文革”中的“内参片”差不多就是为“四人帮”等少数人“唱堂会”,虽然有少数影片也给部分文艺界或一些特殊部门的人“内部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习语中的文化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晓丹 《学术交流》2004,(5):136-13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要想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一门语言,就一定离不开该语言所在的地域文化。英语习语是英语中的精华,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如何运用已学的文化知识恰到好处地把英语习语翻译成汉语对于译者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颜泓 《社科纵横》2012,(9):177-178
汉语、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英译汉、汉译英时了解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是做好双语翻译的关键。笔者认为,翻译课教学中加大文化教学含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与处理跨文化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双语翻译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