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后现代文化分析的角度,对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女勇士》中未曾引人注意的疯子叙事进行分析,认为该叙事通过对疯女人癫狂的描写,使癫狂世界与正常世界形成互文效果,从而揭示“疯子”既是父权制和种族主义压迫华裔美国女性的工具,又是华裔美国妇女追求话语权、颠覆压迫的手段。此外,“疯子”还是作者建构华裔美国女性文化身份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汤亭亭的《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三部小说分别从华裔神话、英雄史诗与族群寓言三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化身份的诉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华裔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创造出华裔自己的文化,要求真正成为美国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一分子。汤亭亭的文化身份观在整个华裔文学史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的解读,认为文本弥漫着强烈的互文意识,以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为基础,通过互文性意义上的拼接,揉合了大量中西文本,从而揭示了华裔美国人的归属困惑;《孙行者》一书如实地表现了华裔美国人面临的身份转换和困惑,倡导美籍华人不应一味试图摆脱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迎合所谓美国主流文化未博取身份认同感,而是应该建立两种文化的对话,由对立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互文角度分析了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中对西方文化的引述,研究了作者如何引用欧美文学,剖析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作用媒介,以此来确定华裔文化身份的;在批判主流文化中华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她建立“西方梨园”式多元化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比较文学研究的角度出发,以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汤亭亭的作品为例,将"中国文化"为主轴,论述华裔作家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因素在被美国文化所接受的同时,也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改写,重构,甚至误读,使得中国文化在美国这块土地上衍生发展,创造出了全新的美国华裔文化。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文学作为多元文化的独特产物,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和汤亭亭一直在进行一场论战,就是人们所说的“赵汤之战”,这场论战已经成为探讨当代美国华裔文学书写无法回避的话题。赵、汤之战的实质是华裔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文化,如何书写中国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的华裔小说家汤亭亭对整个美国的华裔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在其代表作《女勇士》中她大规模移植和重塑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赋予该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无限的想象空间和艺术张力。在中美两种文化的冲击和锤炼下,汤亭亭以其独特的飞散姿态将二者完美结合,编织出完全属于自己的文化之梦,充分体现了其飞散的特性和优势,以此完成在美国主流文化中华裔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文坛,华裔文学历经百余年的摸索与发展,在美国文学界也已占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汤亭亭就是美国华裔文学作家群中有很大影响力、最具典型性的知名女作家,她创作的三部文学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确保了汤亭亭在美国文坛的显赫地位。她的文学作品不但吸取了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又强烈受到美国西方文化的熏陶,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和碰撞。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将后现代派的基本表现手法融入自己关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与中国人民的作品之中。其中,拼贴、戏仿与互文之运用独具特色,成为其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他者”的误读:《女勇士》中“鬼”的意象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华裔作家之一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中关于"鬼"的(ghost)描述是一大特色。关于"鬼"的文学意象的解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不乏一些误读,认为"鬼"的描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丑化。本文试图重新解读,说明"鬼"是美国华裔对于母语文化的疏离,汤亭亭在作品中反复运用"鬼"这一意象也是华裔美国人抗争不公平待遇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孙行者》中“生民视角”的华裔身份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民视角"是华裔美国作家通过界定、书写和明确华裔美国人的身份,以便对抗东方主义主流话语强行赋予华裔美国人的文化形象,来实现"还我美国"的社会政治目标。汤亭亭借助赵健秀所提出的"生民视角"看到的华裔美国人的实际问题,在《孙行者》中为怎样才能实现"还我美国"这一最高目标提供了一个答案。汤亭亭在《孙行者》中对阿新形象的塑造,通过对华裔社区的建构和华裔主体的构想,触及了建构华裔身份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生民身份”是一种独特的族性意识,一种甘愿游离于中国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之外的强烈排他性意识。华裔美国作家通过界定、书写和明确华裔美国人的身份,以反抗东方主义主流话语强行赋予华裔美国人的文化形象,从而构建华裔的话语权势与华裔文化。汤亭亭在《孙行者》中通过对阿新形象的塑造、通过对华裔社区的构建和华裔主体的构想触及了构建华裔身份的核心问题,同时为华裔反抗主流文化霸权话语提供了一种出路。  相似文献   

13.
1980年,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领军人物汤亭亭发表了其三部曲的第二部《中国佬》。该书力求重塑华裔美国文学传统、改变美国"主流"社会对美籍华人的刻板形象,争得华裔美国人的历史阐释权。在《中国佬》中作家巧妙地改编中国经典著作、挪用并解构西方文化典律,从而使华裔美国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活跃在当代美国文坛。  相似文献   

14.
1980年,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领军人物汤亭亭发表了其三部曲的第二部《中国佬》。该书力求重塑华裔美国文学传统、改变美国“主流”社会对美籍华人的刻板形象,争得华裔美国人的历史阐释权。在《中国佬》中作家巧妙地改编中国经典著作、挪用并解构西方文化典律,从而使华裔美国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活跃在当代美国文坛。  相似文献   

15.
分析指出,《女勇士》作为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表明了双重族裔身份和双重文化背景的华裔女性在寻找个人身份位置时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汤亭亭所塑造的华裔女性形象既是她自身的真实写照,更是华裔女性成长艰辛的真实写照;汤亭亭的《女勇士》既表达了她的女权主义思想,更加表达了为她们争取话语权的渴望,以及在跨文化、跨国界、跨民族的基础上和谐相处、平等交流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双重边缘中的身份确认--汤亭亭《女勇士》的叙事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以"华裔"为背景,以"女性"为主题,体现出鲜明的华裔女性主义叙事立场.作者有意营造出依托特有的中国女性传统的叙事空间,表现出华裔女性主体意识发展的不同阶段,凸现出处于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的华裔妇女构建新型的性别身份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7.
汤亭亭是 2 0世纪末美国华裔文学繁荣发展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 ,她的三部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确立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文学作品既根植于中国文学 ,又深受美国文学的影响 ,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其文学创作活动中 ,汤亭亭有一种积极为美籍华人说话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8.
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叙事立场,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中国及华裔女性形象,记录了华人/裔女子在中国传统父权社会和美国白人主流社会里打破沉默、寻求自我的决心和勇气.书中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表现出女性在其主体意识发展不同阶段的各种反映,显示出处于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的华裔妇女构建新型的性别身份的艰难历程.汤亭亭以崭新的美国华人/裔女性形象完成了对白人所持的华裔美国人刻板印象的替代,解构了美国文学对华人/裔妇女的丑化和侮辱.透过汤亭亭笔下的华人/裔女性形象,读者可以看到华人/裔女性建立自我意识和寻求性别身份的蜕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明显的中国情结,她的小说《中国佬》就是例证。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在实现“美国梦”后产生的空幻感印证了当代华裔文学叙述中的文化悖论现象,即身份认同的困惑和生存状态的悖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