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网络嵌入性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业集群既是一个经济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产业集群的经济行为嵌入到社会网络之中,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构筑在产业集群社会网络嵌入性的基础之上.从社会网络嵌入性视角分析嵌入性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正负效应表明:产业集群嵌入性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追求的应是一种"适度嵌入性".因此,除了行业协会等非官方组织之外,政府应制定促进适度嵌入性形成的政策,以提高我国产业集群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经济舞台上日显重要的角色.如何更为有效和高效的构建跨国公司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绩效,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网络嵌入性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在界定跨国公司网络嵌入性的基础之上,总结了跨国公司的内部和外部网络,及子公司在这双网络中的嵌入性.而更为深刻的是,将跨国公司非正式关系及网络的引入,从而造就了子公司在这一特殊的非正式网络中的嵌入性.从而,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被完整的嵌入在了内部、外部及非正式的三维网络嵌入系统之中.这样无疑将跨国公司网络嵌入推向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并具有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方学术界有关信任社会的研究,不仅起步较早,而且成果丰富。韦伯、明恩溥、雷丁、福山、佩雷菲特等西方学者是信任社会研究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了信任社会的判别标准以及信任社会建构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他们的研究不仅是西方信任社会现实的一种理论反映,也为当代信任社会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他们有关中国是"非信任社会"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西方中心论"偏见,而有关信任社会的"宗教建构机制"或"文化建构机制"是信任社会唯一的建构机制的观点,则在本质上漠视了信任社会建构机制在当代的发展以及信任社会的"法律建构机制"和"道德建构机制"在当代信任社会建构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网络嵌入视角下企业间的知识学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普遍被认为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产并最终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嵌入社会网络实现企业闻的知识学习,无疑是促进企业间知识交流、吸收、创新、扩散和共享的重要渠道.本文从企业间信息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差异分析入手,阐述了社会网络嵌入视角下企业间的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5.
西方学术界有关信任社会的研究,不仅起步较早,而且成果丰富。韦伯、明恩溥、雷丁、福山、佩雷菲特等西方学者是信任社会研究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了信任社会的判别标准以及信任社会建构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他们的研究不仅是西方信任社会现实的一种理论反映,也为当代信任社会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他们有关中国是"非信任社会"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西方中心论"偏见,而有关信任社会的"宗教建构机制"或"文化建构机制"是信任社会唯一的建构机制的观点,则在本质上漠视了信任社会建构机制在当代的发展以及信任社会的"法律建构机制"和"道德建构机制"在当代信任社会建构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荣 《兰州学刊》2012,(4):137-140
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缺场交往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缺场交往具有三个特点:交往空间的流动性、交往内容的开放性以及交往对象的潜在性。缺场交往与网络社会的人际信任危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网络社会的人际信任迎来了重建自身的三大转机:网络社区的虚实变换、电子商务的推波助澜、网络围观的潜移默化,网络社会的人际信任也渐渐由失落到回归。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社会学对组织信任研究影响日增,以科尔曼为代表的封闭组织观、以博特为代表的开放网络观与以格兰诺维特为代表的关系嵌入观对组织网络与社会资本有着不同的理解,分别体现出了封闭性、普遍性与关系性的信任观.总体来看,关系嵌入观在新经济社会学中占据了主流,其将组织与市场融入其中的社会网络视角在封闭性与普遍性之间持关系性的中间立场.  相似文献   

8.
程倩 《江海学刊》2007,(4):101-107
为了超越信任研究中客观主义和结构主义相对立的立场,需要把持一种结构化的视角。在这一视角中,信任既是一种系统性的关系结构,又是社会交往的实践机制。在社会体系的纵向运转和更迭中,社会信任有着不同的类型,它既可以在马克思概括的人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得到理解,也可以在工业社会的领域分化中加以把握。在结构化视角中考察社会信任和政府信任,可以发现二者具有共时态和历时态上的适配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企业网络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组织制度安排.从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看,任何经济组织或行为体的行为都嵌入于一定的外部关系网络;同样,企业行为也是嵌入于企业网络的.企业在选择企业网络关系的治理机制时,需要考虑网络成员的相互依赖程度、网络协调成本和机会主义削减等3个方面的问题.企业网络嵌入后为企业带来多种网络资源,从而能创造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网络社会的本质及其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社会、网络社会概念进行分析,认为网络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而组成的有组织的系统,是人类社会最新的存在方式,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以互联网为纽带,通过信息交换而形成的虚拟社会 。网络社会的存在以现实社会为基础,其存在的技术基础是现实社会的软件和硬件,其存在的主体基础是现实社会中的人,网络社会中的内容都是现实社会存在内容的电子化形式。网络社会作为现实社会在互联网上的映像不是简单的反映,而是具有不完整性和扭曲性。不完整性表现在参与网络社会生活的人只是现实社会成员的一部分,主要是有一定经济基础和技术的年轻人,扭曲性表现在人们往往在网络社会中刻意表现出和现实社会不一样的方面以及作为网民群体一员而表现出的群体无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12.
论组织化社会中的信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的进步体现在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上,工业社会已经可以称为"组织化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与社会的组织化相伴生的是一种契约型信任.契约型信任从属于以分工一协作形式出现的集体行动的要求,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制度化的信任,具有工具理性的特征.从契约型信任在工业社会的表现来看,它是具有经济价值的,能够使整个社会的行为成本降低.特别是在组织活动中,是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组织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信任的秩序功能将会日益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3.
14.
中西社会信任结构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玉林  杨洲 《河北学刊》2006,26(4):43-48
一个社会的信任格局由信任链、信任圈和信任网三种结构组成。从信任结构视之,中西社会信任有着显著差异:中国社会信任呈现为链式和圈式结构,西方社会信任呈现为网式结构,这些差异是导致关于中西信任观点分歧的重要原因。中西信任结构背后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法律基础的不同是引起中西信任认知差异更深层次的原因。中西社会信任结构是信任结构的两种历史形式,或者说,中西社会信任之间有着结构性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两者功能、作用的差别;中西信任结构在社会中各自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不能简单地以一种信任结构未评价另一种信任结构,亦不能轻易地设想用一种替代另一种。  相似文献   

15.
网络治理:网络社会视阈下治理范式跃迁的新愿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交通、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球化大变革(global transformation)的时代。全球化时代的一种鲜明的历史趋势就是新的信息技术正以全球的工具性网络整合着世界资源。以这种网络化的新信息技术范式为基础,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正在形成。与此相呼应,人类社会的治理模式也在进行着重铸,治理由单个主体转变为网络整体,一种超越传统的科层治理与市场治理的新范式——网络治理(networkgovernance)正在全球范围内舒枝展叶。  相似文献   

16.
信任:心理、社会与文化的三重视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信任包含了从心理、社会到文化的多重含义.作为个体心理事件的信任.包含了动机和态度成分,是个体本体安全感的基础;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机制,简化了复杂的社会认知,具有维持社会互动与社会秩序的重要功能;作为社会资本的信任,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伴随风险社会的来临,信任从概念到功能及其发生机制都遭遇了全面挑战:信任是一种传统规范还是现代观念?信任的发生是习俗与文化使然.还是理性计算,再或就是一种冒险?何谓信任?信任何以成为可能?我们能够信任"信任"吗?信任危机就是一种现代性的危机,是人类在风险社会来临后的不知所措.这既是社会科学领域所要回答的理论问题,更是人类社会当下难以求解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7.
程倩 《河北学刊》2005,25(4):77-82
近代以来,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属于一种契约型信任关系的类型,这种类型的信任关系在理论上可以从怀疑主义和社会契约论两大理论传统上得到理解.怀疑主义哲学对陌生人社会普遍怀疑所作出的揭示,为契约型信任关系的确立提供了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思想前提;社会契约论的政治哲学传统在对契约社会的逻辑论证中指出了契约原则是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两大理论传统,可以对近代以来人们之间的契约型信任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网络社会作为人类发展全新的社会场景,其法律构建必须尊重和维护它本身的特性。本文从网络社会的特性入手,分析网络社会法律应呈现的状态,并指出法律在网络社会中发展变迁的趋势:民主性得到极大的提升;自由和平等的法律价值得到进一步张扬;法律从"国家之法"向"世界之法"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作为20世纪引领社会产生时代变革的标志性产物,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产生了变化。这种改变既为人们提供多种便利,同时又暗藏着一些隐患。本文分析了网络社会的特殊属性,对网络社会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整理,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并针对其要害提出具体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