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信舆论场客观存在,议题经由个人价值判断后进入公共场域"朋友圈"引发意见论争,表面不相联系的朋友圈通过社会网络的相互关系形成勾连,间接并隐含式推动舆论的产生与发展。基于强关系的圈群具有多人参与、时效议题、引发争议等特点,封闭场域内个人倾向深远影响群体,意见复杂化、极端化推动舆情走向双向极端。微信舆论是现实舆论在网络场域的延伸,个人朋友圈公共议题的有效置入是良性引导的关键,信息时代政府部门、主流媒体应主动担当众声喧哗中传播"正能量"、阐明价值意义的社会责任,进驻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微信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舆论是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应适应自媒体时代舆论格局的变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应基于新闻舆论规律的把握,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自媒体时代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积极主动引领舆论;加强思想动态调研,随时关注舆论动向;加强宣传队伍建设,提高媒体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传播模式下,信息繁荣伴随高度信息失真,共享平台催生信息茧房,议题设置泛化下正负效应叠加,打造众声喧哗的全媒体舆论图景。舆论与技术的高度耦合推动话语权全面回归,在舆论场力量格局的再分配中走向二次分化。话语权的“贫富分化”加剧舆论场间的对立,消解官方主流话语权威;话语权的非理性使用激化社会矛盾,蚕食社会公共信任资源。重振全媒体舆论场主流话语权,务必提高媒体公共性自觉意识,打造舆论场“有限的公共领域”,探索分众化机制吸纳特殊群体,培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精英。  相似文献   

4.
Web2.0时代内容生产的社会化正逐步解构原来的舆论场域,为舆论管理提出新的课题,"两个舆论场"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随着受众向互联网世界的迁移和媒体融合进程的加快,舆论割据的局面必将被打破,舆论场域的交融和整合势在必然。当下舆论场存在三大问题:信息场割裂,舆论场对话机制不完善,社交媒体的"信任传播"模式解构传统舆论引导效果。因此,重构舆论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传播理念从政治宣传走向政治传播;鼓励多元主体以平等身份在互联网平台上公开对话;构建更加客观真实全面的拟态环境;在舆论管理中建立"受众思维",在争取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实现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在中国的扩散运用为开展网络民主协商提供了技术平台与传播场域.2007年关于"五一"黄金周存废的网上商讨,是中国网络公共协商的重要事件.尽管存在问卷设计涉嫌协商诱导、事后协商等技术性硬伤,但是该议题呈现了复杂、生动、真实、多维博弈的网络舆论生态,成为网络协商民主的一次有益演练.应密切关注中国语境下网络协商民主的改进空间与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开展的“双百”评选活动,引起新闻媒体大量的宣传报道。“双百”评选是一次媒体议程设置的成功范例。“双百”评选中议程设置的特点是:政策议程引导媒体议程,强调“议题同构”,重视各类媒体的联动,突出“公众议程”。“双百”评选的舆论引导也相当成功,开始时设定报道主题和基调,过程中强调主流媒体的引导功能,并且注重不同“舆论场”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分子那里,主体性是通过"文字共和国"秩序中的思想传播和文化参与行为实现的,这也决定了知识分子的主体性确认过程建立在普遍的公共性基础之上。当下,在政治与资本的"共谋"体系中,"电视知识分子"纷纷进入大众视野,与之相随的则是公共性的衰落。进入社交媒体时代,知识分子的"在场"促使了信息传播的"再中心化"流动趋势,而且在公共议题构造和公共话语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公共角色,这使得知识分子"重返公共领域"成为一个可以期待的逼真命题。知识分子公共性的复苏,同样蕴藏了一个更大的现代性批判背景,也就是在"共视社会"中重拾一个时代的"集体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刘义 《浙江社会科学》2012,(2):44-46,156
网络2.0时代催生了"人人自成媒体"的新景观,作为一种自媒体(WeMedia)的微博便是其产物之一。如人们所见,"7.23"动车事故发生以后,微博再次成为公众获知有关信息的重要窗口。然而,纵观这次的微博舆情脉络,事故真相的传递与某种非理性泄愤情绪的扩散也一度陷入复杂的纠葛,造成网络舆论环境的失控。本文力图穿越这片舆论的丛林,考察微博这种网络表达自身的权利诉求及其内在价值冲突的重构方案。  相似文献   

9.
月旦评是东汉末年汝南名士许劭、许靖兄弟创办的一个"谈论"平台,他们通过自拟议题、"无复定价"的"核论"方式,品核公卿,裁量执政,被后人视为天下"第一评"。它不仅净化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表现了古代正义知识分子"天下为公"的担当与责任,更为重要的是,在大众传媒尚未兴起的中国古代社会,"月旦评"以类似当下流行的自媒体舆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带来了崭新的媒介景观,人类进入了一个有更多参与和互动的媒介环境.手机和互联网的融合,更便捷的个人信息传播平台出现,科技赋予大众简便低廉的传播工具参与到媒介内容的制作和传递,新闻生产的权力结构正逐渐地"去中心化".以"微博"为代表的融合媒体为全民报道、全民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支援,公民利用自媒体介入公共危机事件、参与公共事务、干预公共决策的热潮不断高涨.科技的进步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场传播手段的革命,其对整个社会思想和政治领域的影响力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