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胜清 《河北学刊》2012,32(3):105-108
新媒体艺术不但是一个实践性问题,而且是一个理论性问题。新媒体艺术的实践经验日益追求建构相应的理论体系与诗学形态。从理论上看,新媒体艺术的诗学形象主要关涉以下几个命题,即技术现实的艺术表达、文本呈现的数字模式、意义消费的复调维度,它们共同表征了新媒体艺术的理论架构与问题域。  相似文献   

2.
民族传统文化包括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民间美术,独具特色的很多造型手段,本身就具有与现代设计手段的相通之处.文章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分析了大量作品,指出现代艺术设计应不断拓展与本土民族艺术语言互通、互补、互融和互动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3.
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其本质就在“形式”里.“形式”是所有艺术向外部世界敞开的媒介,是艺术创作过程的终点,形式一旦生成即进入独立的艺术“形式王国”.而艺术形式具有“形相、功能、结构、意义”四个维度,且“结构、功能与意义”这三个“隐没的维度”如同“冰山”下的巨大冰体,它们是主导“形相”这一“呈现的维度”生成的本源性力量.  相似文献   

4.
许海 《阴山学刊》2010,(5):46-49,112
虽然诗歌和音乐具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在艺术根源、幻象性质、语言运用、符号载体、内在品质这些方面分别存在梦境与醉境、空间与时间、理性与感性、能指与所指、诗歌与诗意的重要区别,并因此具有不同的艺术性质。分析这些区别对于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理解艺术的本源,拓展艺术原理,把握艺术趋向音乐的根本原因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艺术是对艺术技术化"遮蔽"艺术本性的"去蔽",其文化本质在于使技术和艺术成为人类在生活世界中的存在状态的显现。新媒体艺术不仅体现后现代的种种文化特征,而且彰显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和艺术批判精神。作为一种利用技术进行反思与批判的艺术,批判性是新媒体艺术最本质的精神内涵。这种批判性在美学维度和现实维度两个向度上展开。中国新媒体艺术积极参与中国文化精神之建构,体现了新媒体艺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国宴用瓷作为国家主场外交场合的重要物质媒介,具有塑造国家形象、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以国宴用瓷为媒介的表征意指实践是一种多维度、多视角且能够以身体体验为基础的国家意志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宴用瓷通过象征、隐喻、借代的方式对国家形象进行表征,并通过"文本"符号续构、"空间"语境共构、"仪式"精神延续的方式达到对中国民...  相似文献   

7.
互动装置艺术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艺术形态,具有开放性、交互性、整体性和大众性等特征。在强调互动、沟通、参与和体验的新媒体技术下,互动装置艺术也成为品牌传播的一种新平台,具有实现企业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消解企业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界限、连接品牌文化与社会文化、提高创意的娱乐性和形成社会热议话题等传播价值。互动装置艺术的构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制造新的媒介形式、发掘新的媒介空间、对传统媒介进行创造性使用、借势传播和整合传播等。  相似文献   

8.
缐会胜 《天府新论》2023,(1):137-149
近年来,NFT艺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存在方式,构成了思考艺术本身的一个重要窗口。NFT艺术是特殊的数字艺术,是数字技术、区块链技术以及艺术等相关因素耦合而成的数字人工物。在当下人类“数字化生存”的大背景下,本文借由对NFT艺术的深度思考与阐释,重点关注NFT艺术的“存在”与“价值”两个维度。在“存在”维度,对建基于NFT区块链技术的这一艺术形式进行基本定位:其一,揭橥其有别于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原真性”及其得以可能的技术基础——“NFT化”与“权证”,彰显NFT艺术的内在生成逻辑;其二,从构成媒介、传播媒介以及本体维度揭示其作为数码物的物性存在方式,突出NFT艺术自身的媒介物质性。在“价值”维度,NFT艺术的生成方式与存在方式突破了从传统美学维度解读艺术的模式,经过“价值重估”,突出其“非美学”的价值维度,即NFT艺术表现为交易价值、社交价值以及事件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NFT艺术的生成逻辑、存在方式以及价值维度的挖掘,为理解与解释NFT艺术提供一条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母体中同生同长的艺术形式。它们都包含着中华民族的重要审美观念。二者在艺术创作手法和精神层面上都有着相通之处,可概括为:在寄情山水中认识自然,在叠山理水中体会自然,在比德山水中天人合一的共性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0.
元冬维 《天府新论》2023,(1):124-136
以日常生活批判视野为基础,依据芒福德“媒介住居时代”理论和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以城市公寓型住居空间为研究对象,梳理媒介住居空间赋形、迁衍、变革的线索,提出电视观看空间的理论建构。之后,以规范抽样的描述统计分析方法、网络质性分析方法和现场质性分析方法,提出规范的假设,对电视观看空间建构的早期、中期和当下进行分析。描述统计分析和质性研究的结果归纳可见,电视观看空间位于住居空间的中心,因其中心化装饰等现象,呈现空间生产的“祝圣”特征。而对电视观看空间安置、装饰形制的分析,发现电视观看空间已生产成为“表征空间”。人通过电视观看空间进行的媒介交往,以及电视观看空间内的家庭交往,呈现表征性的文化图式。最后,于质性分析中加入新媒介对电视观看空间影响的编码,发现新媒介缺乏相应的住居空间偏倚,对电视观看空间或存在侵占乃至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