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以为“夫道未始有封”及“故昔者尧问于舜”二节,乃《庄子》书外篇之羼入于《齐物论》者。对“夫道未始有封”一节,曾有庄学家认为其应属外篇,但论之不详、不深;而对于“故昔者尧问于舜”一节,则未有庄学家疑其非《齐物论》文也。本文从语体风格的辩析上,从对文本的细致解读,以及上下文在意旨及语调的衔接这样三个方面,论证了上述论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庄惠濠上之辩的逻辑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庄子的“环中”认知结构。据此剖析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而指非指”等命题,并指出庄子已清醒地认识到公孙龙诡辩论的本质是集合论悖论。循“环中”结构,进一步探讨庄子的“有始未始”“自然无为“及”返朴归真”等认识论和本体论问题,揭示出“环中”结构在解读庄子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憨山德清注《庄》动机与年代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蕾 《北方论丛》2007,73(2):32-35
明代文人于《庄子》情有独钟。憨山德清注《庄》不同于明代士人的“以佛解庄”,而是别出机杼“以佛化庄”——通过憨山德清的解读,老庄哲学俨然属于佛教庞大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憨山德清注庄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打破儒、释、道三家互不相融或限于浅层交流的局面,从深层次上发掘三家的内在关联。憨山德清《庄子内篇注》在明代士大夫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佛教与士大夫沟通的桥梁和媒介。  相似文献   

4.
李生龙 《中州学刊》2014,(5):107-111
在儒家"辟异端"语境下,庄子容易被否定、批判。许多士人出于对庄子思想、文学的认同,采取多种方法来回护庄子其人其书:虚构"庄出于儒",使之从"异端"中剥离出来;通过"辨伪"把《庄子》中同儒家严重相悖的作品剥离出去;通过"正言若反""矫枉过正""得意忘言"之类的解读方法使《庄子》中的反儒内容合理化、可接受化;将《庄子》中与儒家一致的言论归于庄子本人,以证明庄子深明儒术;以庄子为愤世嫉俗之士,其非议儒门圣贤皆出于忿激而过当,乃乱世使然,等等。这些方法有可能导致对庄子真相的障蔽和对《庄子》本义的歪曲,但对庄子其人其书的考辨、解读仍有许多富于启发意义的东西,特别是对庄学同儒学的会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史上的"言意之辩"肇端于中国哲学范式原创性建构的先秦时期或中国"哲学的突破"期,以"天人合一"的"文化生态模式"为背景,以社会治乱和终极价值的哲学建构为旨归,以本原、本体和境界之"道"的确立为基础.以"言道悖论"的发现为滥觞,既涉及对本原、本体、秩序和境界之"道"基本内涵的理解问题,又涉及"道"与"物"、"言"与"意"的关系问题;既涉及所得之"道"能否言说和应当如何言说的问题,更涉及究竟如何对待这些关于"道"的言说的问题.而如果说这些问题的提出是老子作为中国哲学之父的内在根据的话,那么,对这些问题的形上追思和理论回答,则不仅构成了<庄子>"言意之辩"的本体论视阚和诠释学维度:形而上学本体论层面上的"言不尽意论"对现象性日常生活层面上的"言尽意论"的解构和本体诠释学意义上的"得意忘言论"对"言道悖论"的超越;而且决定了<庄子>"言意之辩"的理论意义及其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敦颐是借鉴佛道思辨以重塑儒家道德哲学的宋明理学的先行者,王阳明则是融合儒释道三教的心学的集大成者.周敦颐对理学所起的开山作用有:汲取道家道教的本源论,建构无极(太极)的生成论以证明儒家伦理存在的合理性;借鉴佛道的本体论思维,构建诚的价值本体论;含纳诚、乐、仁、静等儒佛道的气象;提倡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和无欲主静等修养工夫.王阳明对周敦颐的继承和发展在于:改造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本源论思维,使之成为本体论;承继周敦颐的诚的内涵,并使之从价值本体上升为宇宙本体;统摄儒佛道包括周教颐之诚、乐、仁、静的境界;承袭周敦颐之立志、无欲主静和迁善改过等工夫论.  相似文献   

7.
气论是庄子和张载哲学中共有的重要理论.二人均以"通天下一气"阐释宇宙论与本体论,以"心斋"或"虚心"阐释修养论,以气之聚散阐释生死观.但是两者又存在不同的阐释取径与指向:庄子通过气论揭示宇宙现象的自然本质,消解生死带来的困惑与恐惧,开显出一个逍遥自由的精神境界;张载则通过揭示太虚与气的关系,阐述万物创生的根据,挺立了一个天道性命相贯通的德性世界.  相似文献   

8.
老子之"道"向来有很多的阐释与解读。如把老子之道单纯地认定为本源论、本体论、境界论、价值论等等。对老子的"道"以现代性的视野或者说与西方哲学进行比较来把握当然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展开。对老子之道的解读要联系当时的历史与人文环境与整个中国哲学的大的学术背景。通过分析研究,我们认为,老子之道既具有存在论意义又同时兼具境界论意义,是存在与境界的圆融合一。  相似文献   

9.
张慧远 《学术界》2007,(2):134-138
朱熹与禅渊源甚深,本文以《朱子语类》为文本,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朱熹的理禅交融的理论.即"理"的本体论与华严禅;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与禅宗"渐修顿悟"的修习方式;"随事"、"日用"的境界论与禅宗的"不离日用"的解脱观."理禅交融"导致了儒的禅化与禅的儒化.  相似文献   

10.
王媛 《阴山学刊》2006,19(4):73-77
《庄子》中的“逍遥”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物物而物于物是逍遥之最低层次,物物而不物于物乃可做到相对的逍遥,而无待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庄子主张丧我、解悬、无用等养生之道,就是为了达到逍遥的人生境界。庄子热忱地爱慕着“逍遥”,以逍遥之笔去道说“逍遥”,从而使《庄子》具有了独特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1.
坚持党的先进性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性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质体现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十分重视保持党的先进性并把它看成是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然而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必须要与党情国情相结合 ,必须要与时代相结合 ,必须要落实到党的具体实践当中去 ,从而引导社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2.
一、引导侦查取证与引导矛盾化解的提出 从世界主要法治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看,在刑事侦查活动中,检察机关对警察的侦查都有一定的影响.依据这种影响的程度,刑事诉讼中的检警关系大体有两种类型,即所谓的大陆法系"检警一体"的紧密型以及英美法系"检警分离"的松散型.  相似文献   

13.
肖金柱 《阴山学刊》2006,20(2):53-54
本文通过人体骨骼生长、发育以及衰老的规律,通过骨量丢失的模式和因素,讨论了运动预防骨量丢失以及运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走马楼西汉简中有十五支简属于同一册书,是一份关于"传舍"损坏情况的举劾通报,内容完整,涉及对失职官员的举报与处理,同时反映了当时传舍的建筑规模与常规设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未见于传世古籍,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5.
侦查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一部分,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法律职能.侦查监督的目的,是保障诉讼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司法正义的实现,就这一机制的设置来讲,它是抑制国家权力和保障个人自由的制衡性配置①.目前我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机制的运行,还处于磨合阶段,侦查监督活动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委托理财中存在着平均收益降低 ,保底收益难兑现、信息披露不及时、占用募集资金严重、摧生金融泡沫等问题。对此 ,应采取完善证券市场法制建设和惩罚机制、加强监管、积极引导上市公司重视主业发展等有效措施 ,对委托理财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7.
18.
当今的科学普及已经从传统的单向灌输式传播向双向互动型传播转变,受众需求越来越成为科普发展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新时代背景下,网络科普以其联动性强、互动性高、时效性强等特点,成为当代科普的主流方式,但其发展也存在着原创少、质量低、重娱乐等诸多问题。网络科普的发展应合理运用受众需求这一数据,拓宽科普发展道路、扫除科普视野盲区;专业科普工作者应了解受众需求、创造受众需求;社会各界应加强联系,建立专业系统的监管机制,以把握“船舵”,共同为当代科普事业的健康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9.
教育观念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和教育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比较系统、理性的认识.教育观念对教育改革和效果的影响程度更大,更直接.因而,要深化教育改革,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20.
最近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进行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其中对东部就业市场的影响也是这一系列影响中的重要方面,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