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洛阳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是全国著名的四大文化片区之一。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域文化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源头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根脉。开展洛阳学研究,既是弘扬和发展河洛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举措。在洛阳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建立并叫响洛阳学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2.
自1989年至今的河洛文化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起步、开拓、繁荣和扩展等几个阶段。反思这20多年的河洛文化研究,虽然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研究成果在不断增多,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展,研究层次在不断深化,但也存在研究人员参差不齐、研究成果低水平重复等现象。洛阳是河洛文化的核心。要深化拓展河洛文化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河洛文化的研究水平,必须加强对洛阳的历史文化研究,旗帜鲜明地叫响"洛阳学"。  相似文献   

3.
洛阳学是研究洛阳城市发展的一个学科,在长达十年时间内,以河洛学或洛阳学为名开始被学术界所论述,国内学术界以河洛学为名主要是以洛阳历史文化、现在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战略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国内外以洛阳学为名主要是以洛阳历史文化的研究为研究重点,两者之间关注点不同。洛阳学研究既要关注学术热点,也要与洛阳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
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条件对城市发展,特别是都城建立和发展具有加速或者延缓作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能具有决定性影响。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洛阳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年帝都,优越的地理环境,特别是居天下之中的独特优势,河山拱戴的战略地形以及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是洛阳成为千年帝都的先天条件;丰厚的中原文化积淀,特别是包容文化的形成、传承和创新,是洛阳成为千年帝都的文化保障。北宋以后,洛阳以及中原地区之所以逐渐衰落,与中国宏观地理格局变迁和人文环境的变化直接相关。新中国成立以来,洛阳成为中国工业重镇,焕发出发展活力,仍然与其地理背景和人文环境关系密切。伴随着改革开放与中原崛起,洛阳学引起国际学术界关注。研究洛阳学,研究千年帝都形成、演化、发展变化规律以及源于洛阳的包容文化,可以较好地阐释为什么全球四大文明发祥地只有中国传统文明在包容文化氛围中传承至今,而且一直具有很大的韧性,具备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支撑这种传承发展能力的包容文化,在中国推动的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载体的新的全球化过程中,特别值得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和进一步弘扬,是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原品牌的支撑学科。  相似文献   

5.
洛阳学初论     
洛阳学是研究千年帝都洛阳从产生到发展、变迁和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学问,属于地方学研究范畴。它既从人文地理学角度研究洛阳古代历史地理环境变迁、现代城市发展和未来发展战略,也从历史文化视角研究洛阳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演进和现代洛阳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共同为洛阳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其研究重点、学术属性等都与河洛学洛学河洛文化等有着明显的区别。构建洛阳学既是传承创新洛阳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加快洛阳现代化进程、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为此,要加大资源和人才整合力度,开好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成立洛阳学研究会、加大对洛阳学的支持力度和宣传力度,为将洛阳建设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和国际性旅游城市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国内地方学目前的追求主要不在于是否被纳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方面,而在于如何做好历史继承性、发掘更多的地方资源、体现好独有的地域性特点诸方面。地方学首先应当看作是学人们研究意向和行为的集合,把握好自身的研究对象,努力揭示这一对象具有的学术和(或)应用价值及历史和(或)当代影响,客观诠释周边地区对于本区域的意义。日本学者首先提出建立洛阳学的主张,这是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影响所至,国内学人应顺势而起,加强研究,促使其逐渐走向成熟。地方学研究能否不断推进,与学人们是否具备可以摈弃地域成见、增加地域互信的品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孔子礼学思想是在继承周代文明基础上对当时理想文明的新构思。它不仅经纬着等级秩序,规范着人们的言行,调节着社会各方面的生活,而且有一套独特的集权与民主相结合的决策程序。“以礼让为国”是以文明为先导的对社会政治和人的精神道德的综合治理,这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明进程,是促成中国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高度发达繁荣的主要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8.
"洛阳模式"是指洛阳古都发展的历程、内容和经验,在道路上体现为洛阳古都发展的道路;在制度上体现为洛阳城空间是中国古代都城空间的"原型";在思想上体现为以"天下之中"为核心的建都理论建构;在形象上体现为成熟的中土、仁德都城。"洛阳模式"具有开创性、整体性、集大成性、包容性、辐射性的特点。洛阳学是以洛阳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古今洛阳城市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问。  相似文献   

9.
吴兆路 《学术月刊》2013,(6):110-114,121
吴兆路认为,中国学首先包含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也概括对中国现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学术等方面的研究,还包括国内对上述各领域做出的对等交流;方铭认为,中国学对于中国文化研究的最重要贡献,是为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一个世界的视角,把中国的过去和未来纳入到世界文明这个大家庭之中;王振复则认为,作为文化传播学的特殊门类,从"东学西渐"到"西学东渐",从"汉学"到"中国学"称名的改变,从所谓对"历史之中国"到偏重于"现实之中国"的研究,这一中国学人文主题的转换,正在不断重塑"中国形象";就"现实之中国"研究主题而言,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论其实失之偏颇,中国学研究的"和合共生"说则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张留见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6):104-106,108
洛阳匾额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而且文化功能十分强大。不论是在褒奖古今楷模、引领社会风气、教育广大民众方面,还是在倡导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尊老敬贤、修身养性、维护社会和谐方面,都发挥着无与伦比的独特作用。认真总结和深入探讨洛阳匾额的文化功能,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能为当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人只要在思维着就必定有思路。但对思路问题尚未见到系统、深入、全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思路定义为思考过程中概念、判断排列的轨迹 (广义 )或思考过程中某组概念、判断按其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有序排列的轨迹 (狭义 )。研究思路问题、掌握打开思路的技巧 ,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对人们反映情况、解决问题具有极大的普遍应用意义 ,对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具有创造性意义 ,对思考解决复杂情况或问题具有思维经济意义 ,对每个正常人具有变自发思路为自觉思路的广泛应用意义。思路的逻辑起点是情况、问题 ,中间环节是分析构成因素、应用方法程序、对照条件要求修正思考方向 ,逻辑终点是形成方案。作为正常的、符合上述逻辑流程的思路均具有方向性、连贯性、顺序性和清晰性四个基本特征。但能够达到目的的合理思路必须遵循分析准确、方法正确及程序适宜、满足条件、指向明确、有效相关和清晰完整等六条合理性原则。而优佳思路还必须符合有效可行性、简捷性及独创性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12.
苗聪 《学术探索》2014,(6):11-15
当代世界的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思维方式发生生态变革,形成生态思维方式。这就要认识到,人的思维方式是由产生思考的主体维、主导它的运行方向的观念维和思考认识事物的对象维三维互动结构。只有当这种三维调控结构都被生态关系的生态原理渗透时,生态思维方式才能完整地形成。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由主体维的生态意念与观念维的生态理性相结合而产生的生态思维理念,它可以主导生态思维方式的形成。构建生态思维的基本方法,就是促进这三维结构的生态化。这些方法都会促使生态思维方式的形成。坚持生态思维方式,推动中国的可持续性生态化发展或生态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创新是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先导,理论创新不仅要具有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还必须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只有坚持在继承中求创新,在比较中求创新,在综合中求创新,在实践中求创新,才能使理论创新既有坚实的基础,又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道性思维方式强调在道体视域下观照天地万物之"玄同","天人合道"的整体思维、"直觉体道"的诗性思维、"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维、"正言若反"的逆向思维是其具体体现.客观地说,老子的道性思维方式是从历史经验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很强的实践性色彩,并非一种纯概念的理论体系.但老子仍将其视为道论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哲学之"学",而非道术之"术".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学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是共产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实践论、唯物辩证法、生产力论和人民群众论。  相似文献   

16.
思想方法在情感和价值观的作用下形成了心理定式,这种心理定式又在社会群体的影响和作用下得到强化和巩固.由于人们受到心理定式的作用而很难使其思想方法随着客观对象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常常使思想方法脱离实际而具有滞后性.因此思想方法的与时俱进存在一个怎样解决心理定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双喜 《学术研究》2002,1(11):52-55
以(辩证)思维方式为研究对象的辩证逻辑 ,应围绕着对象的“内容”、“形式”以及两者相统一的“形态”展开。其“内容”是主客体关联的“逻辑格式” ,“形式”是思维运演的“两条道路” ,“形态”是思维运行呈现的“两种类型”。研究须立足于每方面“内在机制”的深入揭示。这样 ,辩证逻辑的研究成果才有别于哲学和形式逻辑 ,在科学研究的践行中 ,其作用的发挥才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8.
汉语方言历史文献在汉语方言史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汉语方言存在方言自身演变和方言转换等多种不同的变化方式。仅从共时平面出发,无法确定方言的变化是方言自身的演变还是方言之间转换。把方言转换当成方言自身的演变并给予理论阐释,只能是纯理论的推测,不符合方言变化的历史事实。只有深入挖掘汉语方言历史文献,才能更好地揭示方言变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东汉文学地理空间由西向东转移的过程中,洛阳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这种转移在兖、豫、青、徐等地的文化发展中也有鲜明的体现,地方文化中心的繁荣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京城洛阳的文学繁荣。以班固为代表的东汉士人,在洛阳的文学活动和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凸显了洛阳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