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以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家庭养老保障模式的制度变迁为主线,着重探讨了家庭养老模式在中国农村现阶段的特殊意义,分析了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与不可替代性,并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向现代家庭养老模式的转换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根据互助养老的组织主体,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可以分为宗族互助养老、集体互助养老、社区互助养老三个阶段。从周代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是以家族组织为依托的宗族互助养老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前,是以农村集体组织为支撑的集体互助养老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是以农村社区为依托的社区互助养老阶段。在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历史嬗变过程中,经济、文化、家庭等始终是支撑其持续发展的“不变” 因素,而组织载体则是推动其历史演变的“可变”因素。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将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困境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对2004年山西农村养老调查资料的分析表明:山西农村的养老模式总体上仍属于传统的家庭养老,主要特征表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养老的经济支持力度有显著影响,而经济支持的来源却直接受政策、风习、道德等社会因素的制约;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以家庭为主,家庭中以老人自己的当前劳动收入为主;其生活方式以单独居住、自我照料为主;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建立,集体经济对养老的支持极其有限;多子女老人不具有养老优势,计划生育有利于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农村养老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由于经济的特殊性,农村养老更需选择高效的解决对策,这就需要立足历史,解决未来。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期间发生了多次变化:计划经济下单一的政府支撑;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家庭和土地的双依托模式;市场化进程中抵御经济的风险社会化模式。但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传统的家庭自保和土地的保障功能正在弱化,农村社会保障必须充分考虑这些问题。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还是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只起辅助作用。未来的社会要逐渐形成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为主体,伴以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农村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传统家庭养老概念及其误区的基础上,从养老责任分配的视角出发,重新解读了家庭养老作为农村一种主要养老方式的内在责任机制与具体养老模式,并以责任承担权重为标准重新区分了家庭养老、自我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概念。从而在根本上打破了传统家庭养老概念框架的束缚,为更好地解释互助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等多种新型养老模式,为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农村空心化的现象不断加剧。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回应当下农村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开始付诸实践。研究显示:农村地区的熟人社会、独特的经济方式以及传统乡土文化为互助养老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农村老年人的基本需要是互助养老实践的出发点,各主体之间的互惠是维持互助养老模式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化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养老形势日益严峻。研究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建立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养老保障方式。研究表明我国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社区养老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式逐渐兴起;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各有优点,将来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相互结合的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均寿命普遍提高,老龄化社会现象不断加剧。与此同时,教育、医疗、住房等生活成本不断提高,独生子女政策已显现出一些负面效应,如家庭赡养功能弱化、子女赡养压力加大等。农村村民养老问题是事关全部人口如期脱贫、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事,结合河北实情,任何单一养老模式均不足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养老困境,必须探索建立以"土地养老"为核心的经济基础,以"家庭养老"为主提供居住环境,以"兴趣社团"丰富业余生活,以"社区养老"给予看护照料,以"社会保险"完善制度保障五位一体综合型的农村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9.
农村养老观念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湖北省当阳市坝陵办事处群益村的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正从传统的单一家庭养老向多元化的养老方式发展;农村居民的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不愿再单纯依附子女来养老;在不同阶段,老年人的照料需求不同。因此,应建立适应现代农村居民养老观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加强宣传并切实贯彻有关农村养老的法律法规,在不断提高土地养老功能的基础上发展农村社会化养老、助老事业,从而化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养老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面临着养老意识淡漠、赡养权利保障不力以及孝道伦理弱化等方面的严峻挑战。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构建以国家养老保障为主导、以家庭养老保障为主体、以社区养老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保障体系。从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完善法律、养老保险制度、探索社区养老模式以及和谐家庭关系等方面入手,综合治理,提高农村养老质量。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农村家庭养老社会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农村养老问题特别突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传统文化观念因素的影响,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养老的地位不能动摇。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的经济支持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现状,符合亲子关系中权利义务对等的社会公正原则,弥补了其他养老模式在精神赡养方面的先天不足,是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养老的现实选择。但与此同时,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已不适应我国老龄化、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探索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农村家庭养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农村养老面临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以及代际支持弱化的问题。要走出目前农村养老的困境,必须选择“社会养老保障为主导并充分结合社区服务和家庭保障”的复合型养老保障模式,并且依靠完善养老立法和发展农村老年组织来解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浙江金华市金东区探索实行的基于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有机结合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成效显著。然而,目前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实践中尚存在诸如运行资金难以可持续保障、缺少专业化和市场化的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范围及服务对象覆盖面有限等问题,从而影响和制约着居家养老服务的可持续性与可复制性。针对上述问题,应该加强和完善以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真正实现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提供坚实的组织平台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农村社会,传统的养老支持明显弱化,政府的福利支持比较匮乏,这就使得目前农村养老面临一系列危机。危机的化解不仅需要发挥传统养老的支持作用,更要发挥政府在农村老人社会福利供给中的职能作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老人社会福利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新农保和五保供养制度,将老人补助项目与家庭发展政策相结合,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探索土地养老的可行性,整合政府福利支持与非制度化养老资源,以满足农村老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5.
如何实现农民的“老有所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但同时家庭养老社会化的条件又不成熟,因而要解决现阶段农民的养老问题.笔者认为应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并将家庭养老保障与土地养老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整合起来,共同实现农民的养老.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12名农村老年人的访谈,以场域理论为分析视阈,以文化惯习约束与社会场域型塑相融合的研究路径来深化对中国农村老年贫困现象的认识:微薄的家庭经济收入、失衡的农村家庭财富支出结构、不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老年贫困的原生性型塑因素;农村孝道文化的式微、“养儿防老”社会风俗的固化、“代际互惠”的依赖型养老心理是农村老年贫困的次生性建构因素。二者相互依存交互影响,将农村老年贫困的型塑与建构融合于农村老年生活的实践。要解决农村老年贫困问题,需要破除农村老年贫困的养老惯习,建构改善农村老年贫困的生活场域,强化突破农村老年贫困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城镇,传统的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而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处在改革探索过程之中;再加上留守老人群体自身的特殊性、相关社会制度支持度的不足,使得留守老人所能获得的养老资源日渐匮乏。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经济方面的养老保障状况,文章以安徽省怀远县永红村实地调查为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苏北某县的养老调查显示,老年人自己的经济供养支持力已经超过家庭的供养支持力,家庭供养为主转变为以经济自给为主。这一方面反映出社会转型期供养功能弱化,另一方面反映出社会养老保障尚未建立起来情况下农村老年人养老的无奈。政府须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形成"养老金+劳动所得+家庭供养"多元均衡的养老格局。  相似文献   

19.
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对孤寡老人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孤寡老人重土安迁的思想,针对不同情况的孤寡老人采取不同的生活照顾和供养方式,以保障灾后孤寡老人能够颐养天年、孤老不孤。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严重缺失。本文在分析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提出以家庭为中心,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社会支持主体在内的社会支持网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