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诺贝尔奖诞生的第100周年。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新中国50年来,竟没有一项科学技术达到获“诺奖”水平吗?答案是否定的。专家介绍,新中国科技史上已有获得诺贝尔水平的重大科学研究,遗憾的是因种种原因都与“诺奖”失之交臂。“诺奖”多次与中国科学家擦肩而过中国科学家具有诺贝尔奖水平的研究甚至可追溯到建国前。最主要的科研成果有20年代的“康普顿──吴有训效应”、30年代赵忠尧的正负电子湮灭早期实验、40年代钱三强何泽慧夫妇的铀核三分裂的发现。60年代中国科学家失去了一…  相似文献   

2.
辜萍 《四川省情》2024,(1):50-51
<正>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是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力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是目前全球范围较为权威的科学家评价名单,入选者均是对其所在领域具有全球重大和广泛影响的顶尖科学人才。本文从2014—2023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出发,分析四川“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的发展态势及其学科和机构分布特征,以期为全省战略科技人才引育和国际科技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81岁的药学家屠呦呦去年突然"火"了起来。她作为抗疟药青蒿素的主要发现者而获得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奖,甚至被认为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科学家"。此前,屠呦呦一直籍籍无名,不过,并非没有人褒奖她的科学成就——早在15年前,屠呦呦及其青蒿素研究团队就获得了求是基金会授予的"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这是第一个对屠呦呦...  相似文献   

4.
邱东 《中国统计》2022,(1):67-70
2021年10月5日,三位科学家(Klaus Hasselmann,Syukuro Manabe,Giorgio Parisi)因其"对理解复杂物理系统的开创性贡献"获得20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该奖颁布的同时,诺贝尔奖委员会在其官网上提供了一份15页的文档,详细梳理了三位学者的相关工作,讨论了他们对于理解复杂系统的...  相似文献   

5.
向蓉美 《山东统计》2004,(4):17-18,23
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称是“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183;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设立于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成立300年之际,评奖从1969年开始。它是非正式的诺贝尔奖,只是因为它交给诺贝尔基金会管理,只是因为它交给诺贝尔基金会管理,评奖程序,颁奖时间,奖金额度与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6.
本期导读     
中国本土学者为何难摘诺贝尔奖桂冠?究竟是谁扼杀了我们的科学创新潜能?作者在<数学功底:制约中国经济学家摘取诺贝尔奖的软肋>一文中,对其缘由作了深刻的剖析:数学功底不深,"数学化"的强度不够,乃是中国经济学家的软肋.  相似文献   

7.
中国本土学者为何难出诺贝尔奖得主?究竟是哪方面抑制了我们的科学创新潜能?就经济学而言,必须正视:数学功底不深,"数学化"的强度不够,乃是中国经济学家的软肋.加之人们对市场化、民营化、"经济人"假设、数学模型等仍然心有余悸,相关分析研究往往着力不够.在中国的经济学界,一种"诺贝尔奖情结"与"诺贝尔奖情绪"的长期并存,形成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经济学悖论".这些问题颇值得我们更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8.
《统计与咨询》2012,(5):57-57
诺贝尔奖(Nobel Prize)创立于1901年,它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工业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经济学界,由于一种"诺贝尔奖情结"与"诺贝尔奖情绪"的长期并存、磨合及博弈,不仅折射出中国本土学者学术素养、学术风格、学术习惯以及思维模式、冶学方法的某些局限或缺陷,而且也形成了一个困扰中  相似文献   

10.
摘取诺贝尔奖桂冠,乃是中国莘莘学子的百年梦想.产生诺贝尔奖得主,需要假以时日,需要全体中国知识分子及国人的脚踏实地的工作.除此之外,还必须构建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也尚须营造更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更需要创造能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茁壮成长的环境和土壤.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预言,如果未来几十年全球气温还将升高1℃,世界气候带、植物带及病虫害都将北扩数百公里,长江流域的喜暖作物便可侨迁淮河以北,我国水稻、小麦产区有望扩大,干旱范围将逐年递增,湿润土地将逐年丧失30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2.
现在关于中国经济形势的争论不仅是国内热点而且也是世界级的热点问题,我们国内的绝大多数专家都参与了中国现在经济状况如何以及总体评价的争论,在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专家和著名研究机构也参与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也参与了对中国经济形势的争论。上个星期温总理请了十  相似文献   

13.
数据科学时代要求统计学家需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心智结构和知识技能组合,但无论统计学家还是数据科学家,他们的首要特点是科学家。如何成为统计领域或者数据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可以从统计学家中最为杰出的科学家那里寻找榜样,他们将成为统计学科的英雄人物和学科传奇的一部分,为统计专业教育和统计品牌建设提供思想资源。费歇尔和博克斯为统计学家提供了一个身兼五职的科学家形象,即应用统计学家、数理统计学家、数据分析者、设计者和营销专家的组合,他们的生平和思想对于统计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工作都具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似乎是作为经济企稳向好的一个佐证,2009年10月8日晚,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开出了3.6亿元的超级大奖,震惊全国。虽然诺贝尔奖没我们的份,但我们的彩票巨奖也能在金额上进入世界前列了。尽管有福利这个修饰词,彩票毕竟是彩票,3.6亿就是很出彩的。从中奖概率和奖金额的吸引力来看,彩票就是一种赌博。当然,也有不同,彩票是  相似文献   

15.
招数一:合理饮食 科学家发现很多食品和饮料能提高记忆力。2000年,以色列的科学家证实,喝咖啡有助增强记忆。记忆力与大脑的神经细胞有密切的关系,大脑负责记忆的部分,据认为是“树突棘”。以色列科学家把大脑中的“树突棘”细胞分离出来,放在培养液里,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这些细胞3~4个小时内保持静止。但当在培养液中加上咖啡因后,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瑞典皇家学院传来:两位英美著名统计学家荣获2003年度经济学诺贝尔奖。统计界有此殊荣,实属难能可贵。本文旨在对两位获奖者在计量经济模型方面所做的贡献、以及在经济学和金融学方面获得的广泛应用作一介绍,励志于统计人员。  相似文献   

17.
5月30日,“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邀请7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5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共同探讨“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主题,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和战略决策支持。本刊将连载7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主题演讲。在美元稳定的情况下,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比盯住通货膨胀指标为目的的灵活的汇率制度对中国来说是好得多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8.
将全球流动性、全球工资水平、美元汇率、国际资源品价格、全球经济增长等因素引入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各变量对全球通货膨胀影响的变动状况,分析了美国和中国CPI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全球流动性是全球通货膨胀产生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其次是美元汇率、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资源品价格,三者具有持续且稳定的影响力。中国需求因素影响逐渐增强。全球工资水平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明显。美国CPI的重要推动因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国CPI的重要推动因素是经济增长率和国际资源品价格。  相似文献   

19.
世界银行日前发表《世界发展指标》年报,显示1998年全球人口增长率约1.4%,全球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44人;全球平均寿命约67岁,初生婴儿死亡率平均约56‰。从跨国比较观点来看,世行的报告披露了许多有趣的全球之最,它们包括: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是澳门,每平方公里住了21961人;密度最低的是丹麦的格陵兰岛,每平方公里0.16人。全球各国平均寿命最长的是日本,超过80岁;最短的是塞拉利昂,仅37岁。全球婴儿死亡率最高的是塞拉利昂,达170‰;最低的是日本,仅3.7‰。全球城市人口比率最高的…  相似文献   

20.
数海观景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温度,一年四季,温度有高有低,经过科学家长期研究和观察对比,认为生活中的理想温度应该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